陳益峰,陳益峰講師,陳益峰聯系方式,陳益峰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風水國學研究與實踐
41
鮮花排名
5
鮮花數量
陳益峰:陳益峰:《天元五歌闡義》山龍篇
2017-06-05 3134

  整編/陳益峰

  3、《天元五歌闡義》卷之二

  云間蔣大鴻氏【撰】

  錫山無心道人【注】

  昔日華山陳處士,演成太極傳當世。

  推原天地未分時,只有坎離水火氣。

  二氣盤亙不相離,清者為天濁為地。

  坎離一交成乾坤,制造大圜如冶鑄。

  黃輿乃是冶中灰,水火煎烹積滓翳。

  (首段推原渾天化生之始,大地山河成象之初)

  希夷先生演成太極,推原天地未分,其氣混沌,只有水火二氣,升降虛元,亙古不離,摩蕩不已,清濁乃分。清者升而為天,濁者降而為地。清濁之所以升降,都由坎離水火一息不離而能如是也,故曰生天地者此氣、生萬物者此氣也。


  山情剛燥火所凝,骨骼支撐如砥柱。

  昆侖高頂九霄中,此是中天泰帝宮。

  海外三山幾萬里,總與此山脈絡通。

  陽脈東南來震旦,如人正面向離風。

  篤生圣哲臨夷夏,迥與肩背不相同。

  此言中國大干有三,都從昆侖出脈。在大江之左者為南干,在黃河之左右者為中干,順天、關東為北干。此三干都是昆侖山之正面,所產圣賢迥異肩背,此背面內外之別,山龍平岡,不可不察也。

  大干三條分主輔,三條各有帝王龍。

  帝穴龍神五百里,若然百里做王公。

  但又特龍來數里,亦許功名鑄鼎鐘。

  (此段概言中國三條龍脈大勢)

  此論來龍之遠近、長短以辨力量之大小也。

  欲識龍行先識起,龍若起時勢無比。

  高山萬仞削芙蓉(南岳七十二峰,峰之最高者名祝融與芙蓉,在湖南),千里層巒皆俯視。

  此龍多生木火形,放下群枝行八際。

  一枝一葉有龍神,正龍端向中央去。

  只把江南大勢看,南龍起頂是黃山(在江南)。

  左翼九華開內輔,右翼天目厰東藩(在浙東)。

  正龍句曲神仙府(即茅山),直到金陵龍虎蟠(是江寧)。

  此言干龍氣勢雄健、成星成體者,每多木火,南干之勢然也。所言九華、天目,是謂江浙諸山直到金陵,龍蟠虎踞,方是南干之正結。

  山形一起一龍分,數起數分龍益尊。

  龍神分去無非穴,正干偏枝力不均。

  (此段言真龍起祖分宗枝干之理)

  此段專以山形之起,分辨龍體之貴賤,又辨正干偏枝力量之不齊,此亦看龍之最要者也。龍以分為貴,分則粗頑之氣脫盡。水以聚為尊,水聚則氣止。氣止水聚,其情自然環(huán)向,山龍平洋大勢然也。凡山龍分脈分支,必先起頂,分下旁枝,即為偏枝。干龍者,一州一郡,或千里,或數百里,諸山莫高大于此山者,謂之干?;蛟缤碛性旗F生其頂者,亦謂之干。干龍氣老,結穴最少,果有真結,力量最大。偏枝旁脈,力量稍殊。正干者,即數起數分之正脈也。正脈來愈遠,分愈多,廢頑之氣愈盡,此之謂分盡之分。

  看龍看起復看斷,凡屬真龍斷復斷。

  斷時百里失真蹤,穿江斷海情無限。

  山根委曲地中行,不是仙人誰著眼。

  (此段言真龍斷復斷之妙)

  上文論龍之起分,此段言龍之跌斷。蓋龍之分也,必先起而后分,龍之起也,必先伏而后起,真龍之勢然也。此段不言伏,而言斷者何也?斷也者,伏而將盡之謂也。伏而將盡,其起必雄健,故伏以斷為貴也。

  識得斷龍方識結,結穴元微最難說。世人求穴近大山,且要案山龍虎夾。

  豈知大山龍未歇,縱有窩藏反走泄。真龍偏結曠野中,踴躍奔騰不怕風。

  饒他落在深巖里,也要平坡萬象空。好龍勇猛向前奔,從龍不及過關門。

  譬若神駒日千里,難將凡馬望其塵。亦似三春抽嫩筍,從龍如籜抱其身。

  一朝雷雨千霄長,節(jié)高籜落不相親。時師只怪無龍虎,真龍真虎穴中鎖。

  會得天然龍虎時,浪打風吹皆樂土。

  (此段言真龍結穴變化之奇,而辨時師取用外砂之謬)

  斷者,伏也。凡真龍將到結穴時,必先伏而再起者為貴。至若出洋脫劫,伏而起,起而伏,穿江渡河,蹤跡端倪最難著眼,龍之結穴更屬元微。深山老干踴躍奔騰、跌頓起伏之情狀,人所易曉。出洋脫劫變化不測,將到結穴時,龍之蹤跡愈變,龍之機勢愈疾,左右從龍,似有追之不及之狀。俗眼每因左右無砂,棄而不取。要之真龍結穴之際,定不孤行,外纏夾護,隱隱相從,或貼身左右有蟬翼陰砂,或有羅星關攔水口,此即為真龍真虎,又為天然龍虎。識得此穴,不拘漭蕩圩邊、風吹浪打之所,皆成樂土也。

  真龍節(jié)節(jié)顧祖宗,如子戀母遠相從。

  若不祖山為正案,另求特案配雌雄。

  百里真龍百里案,賓主威嚴真匹配。

  莫言作案便非龍,但是高峰都不賤。

  (此段言真龍相朝相顧之情狀)

  平洋對三叉察血脈以辨龍之得失,山龍看絡脈,辨穴情,察神氣,認生死,以定穴之有無,乃得尋龍之要訣也。所云正案雌雄,即齊眉入懷之類也。

  辨穴先須辨落脈,落脈乃是穴消息。

  頂上生峰脈頭角,兩旁開帳脈羽翼。

  粗枝出細好花房,老蚌生珠光滴滴。

  也有好龍無脈看,高岡平阜只粗頑。

  彼處祖宗多脫卸,數節(jié)之前骨相完。

  辨落埋必先辨開面之大小,然后再辨落脈之真假。如不開面而落者,不是貫頂,定是劍脊,此皆山龍之所忌。如大開陽面而脈從中出,或從結頂開帳旁落,有一段陽和之氣者,方是真落脈、真結頂,故云辨穴必先辨落脈也。落脈秀嫩,似有似無,有呼吸浮沉之動氣者,此乃辨有穴無穴之真消息也。山龍凡有落脈,必先起頂。亦有未起頂而先落者,亦有起頂而后落者,亦有從肩落者,亦有從腰臍偏旁落者,種種不一。老蚌生珠等語,是言老干抽枝出脈處,有光彩奪目之情狀也。另有一種無脈可尋者,必于數節(jié)之前脫盡方真。出洋脫劫,每多如是。

  大率真脈有二種,連脈飛脈精神迥。連脈真蹤在本山,飛脈他山復一涌。

  本山定是結垂頭,他山半作拋珠弄。也有飛脈遠數里,起伏愈多龍愈美。

  時師只道余氣長,或說羅星水口當。豈知真龍饒變化,草蛇灰線最難詳。

  教君到此須求盡,真龍大盡貴非常。近山飛脈不嫌土,遠山飛脈石中數。

  若無真土盡浮泥,恐是人工難證取。

  (此段詳辨真龍出脈變態(tài))

  地形相連者為連脈,飛脈即渡水穿田之類。近山飛脈雖不論土,亦要堅細明亮為佳。遠山飛脈,伏而起、起而伏,渡水過河,粗頑之氣已經脫盡,必有真土并有石脈石骨者,為最吉也。若無石脈又無真土,此地必假。所云拋珠垂頭,是言飛脈連脈結穴之情狀。草蛇灰線是言龍脈隱微,難于言狀,故將草中蛇、灰中線以比之。

  與君細論石中機,石是山精骨髓滋。時師只怪石無穴,誰道真龍石始奇。

  真鉗真窩石內藏,真龍真虎石兩旁。識得枕棺龍口石,千山玉乳灌心香。

  結穴之石此中推,行龍之石脈胚胎。不審其中元竅理,滿山頑石豈堪裁。

  試言結穴有二品,石穴土穴貴相準。石穴端的是窩鉗,慎莫鑿傷龍骨髓。

  土穴太極暈中抱,內象分明外象隱。窩鉗土色不須論,太極重輪仔細尋。

  真土原來石變化,不同凡土五華文。世人鑿穴但求土,若逢凡土枉勞神。

  (此段言石土二穴真機)

  此節(jié)專論石穴,石穴多結窩鉗。窩鉗之石,必須八字分開,即石脈與左右兩砂之石亦要分清主客,塊塊有真情向穴者為的。石穴真結定有真土,土真,其色自異,不必拘拘于五色也。如土色頓異者,即謂之暈,亦不必拘拘于重輪也。果是真結,近穴諸石另有一般神氣色澤,宜細察之。真土開下二三尺路,見其色自與凡土不同,并有開下數尺,有小石如魚鱗者,有如冰紋者,并有石板一平如鏡者,即名枕棺石,又為膝蓋石。倘見此石,斷不可鑿傷,亦不可開動,有泄真氣。其下每有青鸞、白鶴、金雞、玉兔之類,龜蛇魚蟹之屬,一見諸物,斷不能受金龍之全吉矣。

  所言土穴,滿山是石,獨下穴之處無石。又有浮面是石,開下數尺是土者。有來脈是石,貼身起石頂,開石鉗而結土穴者。種種結處,每多極暈。內象言土色重輪之象,外象是左右形局向背之情。真土變化不一,難于盡舉,惟求明亮、光潤、堅細為的也。土有五色,以黃為正,鑿穴求土者,斷不可拘拘于某龍土必某色之說。夫龍氣變化不測,土色亦隨之而變化。山山不同,處處各別。堅潤而有神氣光彩者,即青黑亦真,粗松、潮濕、干枯而無神者,即紅黃必假,要之在乎神氣而已,何必拘于青黃赤白之呆法耶?吾郡洪稚存太史之墓在北門外數里,地名前橋,開下尺許,土色如墨,光彩射人,形方如幾,僅容兩棺,其余皆黃色,后發(fā)鼎甲,名垂于后。

  又有盛孟巖方伯之祖塋,在郡之東夏墅,土色青如藍靛,質堅如石,葬后子孫父子兄弟多登科第,位皆通顯,此即青黑之吉者,可以為證。有土山起石頂而結穴者,有滿山頑石、石下特起靈巧怪石數塊而結穴者,有平陽起石脈兩三節(jié)而結穴者,有石形似牛馬者,有似巧云者,有似春筍者,有似日月者,有似連珠者,怪巧不可勝計,惟據仆所見者志之。

  大凡結穴之石,必要開面豎立向穴者為妙,豎則石性向上。開面向上,水從石后必分,水分,下必有土而且干暖矣。大忌橫斜沖射,橫斜沖射,性必向下,水亦隨石而下,下必有水,即石性在數尺之間斷不能脫盡,惟鬼撐山腳山背之石,每多如是。

  問君下穴有何法?正龍正下是真訣。

  時師只說沖腦門,每向龍旁尋倚穴。

  精華走失發(fā)不全,左右偏枯房分絕。

  也有真龍偏側走,龍是側來穴是正。

  此是龍身一轉頭,結頂垂頭巧相稱。

  (此段言下穴之法)

  正龍正下,為“專向龍旁尋倚穴”者發(fā)也。拘定于偏旁求穴者固非,即拘泥于正中求穴者亦非也。只要穴結于旁則旁,穴結于正則正,立穴得宜,自無偏枯之患矣。夫真龍行走之勢,情狀不一,惟側走偏落者背面易分,如回龍顧祖,枝干相朝,種種每多側勢,行走之勢雖側,到結穴之際,或轉身出脈,或起頂腰落,結頂垂頭之勢,卻與左右龍虎相稱,此乃傍城假主之勢耳。

  語君結頂是真訣,披肝露膽向君說。

  龍不起頂非真龍,穴不起頂非真穴。

  結頂名為真穴星,穴星圓暈產真金。

  世間萬寶金為貴,此是真陽露妙形。

  真龍大地皆同體,遍著真金莫放行。

  亦有穴星兼四曜,不離金體是真精。

  (此段言真穴起頂)

  真龍起頂處,即是真氣脫胎出脈之所,脫胎出脈之左右自有護帶纏送,蟬翼陰砂如八字樣護衛(wèi)兩旁方為真結頂,又為真出脈,此等落脈到頭定結穴星。穴星亦要起頂,如穴星不起頂則真氣不聚,立穴無據,故曰非真穴也。穴星圓暈是言穴星之形象也。起頂結穴者每多金體,所謂真陽露妙形者是也。

  無極天元無別說,只曉真龍并真穴。

  識得真龍與真穴,天機造化任我奪。

  不得真龍與真穴,我?guī)煾蟹奖惴ā?

  旁枝旁脈有來情,只要穴后生一突。

  緊貼突下作穴星,此法名為接氣訣。

  人定財祿兩豐盈,亦堪眾子登黃甲。

  君看當令富貴墳,大都接氣非真結。

  (此段言接氣穴法)

  來情者,脈線之謂也。凡突必要來情方為真突,用接氣法葬之,自能發(fā)福。但有突而無來情便是假突,此種穴法最易誤人,故特辨之。再者雖有來情亦要辨清來情之背面生死而后用之,接氣二字之奧自得。

  亦有真龍向前行,腰間脊上有三停。

  湊著龍身下一穴,此作騎龍斬氣名。

  (此段言騎龍斬氣法)

  騎龍斬關是看龍尋穴之法,龍有起伏頓跌、闊狹縱放之勢,有開帳起頂、曲動行止之情。凡跌者、伏者、收而束細者,此皆龍氣變化,分脈、分枝自然之勢也。古人所云“峽前峽后可尋龍”者此也,“大地都從腰里落”亦此也。凡過峽束氣之前后、腰間、脊上,稍有動氣情形,呼吸浮沉之嫩脈,下穴于此,謂之斬氣,又名貼脊。真氣將伏未伏之際,左右前后從送,必有欲前不前之勢、欲止不止之情。將起未起之際,必有迎前送后之情形,下穴于此,謂之騎龍,騎龍之穴,堂局砂水及一切用神,都以左右之迎前送后者為貼身之輔從、有天然局面者為的也。

  真龍余氣本非穴,撞背來時氣未絕。

  亦有龍旁一脈垂,是號流神皆可發(fā)。

  世人見發(fā)說穴真,豈意龍頷剩明月。

  (此段言不得真穴而得余氣、流神亦能發(fā)福也)

  偏側分枝有動氣者謂之旁脈,流神二字,以狀動脈情形似水之流動也。

  囑君受穴緊中粘,莫嫌湊煞出球檐。

  得龍脫脈真元散,受水乘風禍不淺。

  (此段申言葬法不宜脫氣,以下直指山穴諸忌格)

  立穴之法,先看其情形,相其動靜,察其左右,觀其照應,當緊則緊,當寬則寬,隨地適宜,總以接氣為佳,斷不可脫龍脫脈。山形高低起伏,頓跌曲動,變化不測,有類龍之情狀者,故謂之龍也。龍也者,變化不測之謂也,聚精會神之謂也。細而軟,動而微,和而緩,如人之六脈一般,有呼吸浮沉之動氣者是也。葬以得龍得脈為要,如弗得龍脈,用于偏旁界水之際,難免受水乘風之患矣。

  我有真人枕中記,說盡葬山諸大忌。一一分明告世人,廣渡群迷長生意。

  第一切忌下空窩,空窩積水寒氣多。葬下淤沮骨腐爛,子孫絕滅可奈何。

  凡有水淋生大咎,左淋長子先不宥。右淋小子少安寧,當背淋來皆莫救。

  大凡窩穴必先起乳突而后開窩,窩中再吐唇氈,此為真窩。但有窩上無乳突,下無唇氈,便是空窩,此窩水必多,故以此為第一忌也。

  穴無貼肉若坐空,定有淋漓向穴沖。

  水流割腳猶堪忍,水若淋頭立見兇。

  (此段言山穴忌空窩,忌淋頭,平陽忌割腳)

  貼肉即球檐之別名,坐空非平洋坐水之空。謂下穴于無貼肉之所,即為坐空,穴無貼肉自有水淋之患。

  第二切忌下平坦,穴居平坦真情散。

  坐后全無貼體星,平坡漭蕩生憂患。

  (此段言穴忌平坦)

  平坦必須界水清楚,脈有來情,穴之丁財亦足。但得平曠,毫無起伏,無泡無突,無收無束,又無貼體星辰,又無小水界清來脈,入首又無動氣,此謂之真平坦。平坦之地氣散局寬,立穴無據,定有蟲蟻、水濕、風吹、氣散之憂,故以此為第二忌也。

  第三莫下天風劫,高山頂上空無穴。

  高而有穴不為空,無穴天空真劫煞。

  八面風搖骨作塵,此是風輪不可說。

  (此段言穴忌天風)

  山頂穴,貼身左右必須陰砂抱繞、石絞拱向、藏風聚氣、結成窩鉗之形而有天然局面者為的,即前后左右之護從必須面面相向、山山環(huán)繞、層巒拱照者為的也。若四勢邊有邊無,從山半向半背,貼身又無陰砂抱繞,便是天空劫煞,下后災禍立見,骸骨易化為塵,故以此為第三忌也。

  高山頂上結穴最少,即有都是神廟仙壇,多因結穴孤露而應如是。


  第四莫下龍脅背,龍自他行氣不聚。

  縱然穴后不空虛,墻頭壁下無根蒂。

  (此段言穴忌脅背)

  背即背面之背,砂飛水反亦謂之背。大凡形反者情不內顧,山背者氣必他行,故此山龍平洋凡背俱忌。脅即左右偏旁余氣已盡之處,雖在正面,真氣不到,即有后山,與穴毫無干涉,故曰“墻頭壁下”也。如貼身另有小水界清來氣則氣聚,內堂又有一點真水止蓄于前則氣止,有此一止,則無所不止矣。祖山朝案雖是借用,下之亦能發(fā)福。若脈無水界,水無止蓄,穴之災禍雖不立見,子孫定主伶仃,故以此為第四忌也。

  以上種種都非的穴之真情,似是而非,恐人誤認,故特指之。

  總之真穴少人知,只言怪穴不易窺。

  正穴正情原不怪,須將福德合天機。

  (此段言真穴非怪,惟有德者當之。以下皆辨時書俗術從來之誤)

  有怪穴,無怪龍,識得真龍千變無窮之態(tài),方知怪而不怪之妙矣。正穴正情者,謂龍易識,穴易知,即端頭正面,人人共識之地也。然其用法之得失全在乎人之福德,方能湊合天機,何況怪而奇者乎?

  恨殺堪輿萬卷經,當年曾有滅蠻名。

  假托曾楊為正訣,不誤蠻夷誤后生。

  此段言堪輿書之誤人由來已久,自唐一行造《滅蠻經》,至今不悟,故蔣公特為指明以醒當世也。

  陰陽兩凈卦中來,陽龍節(jié)節(jié)是陽胎。

  陰龍剝換亦如此,只取清純向首排。

  (此段力辨俗術凈陰凈陽之非)

  凈與不凈即出卦不出卦之意。山在山之卦內,水在水之卦內,山得山之用法,水得水之用法,此謂之兩凈,又謂之清純。如辨龍體之陰陽,則以開陽開面者為陽,收束收斂者為陰。如論氣運消長之陰陽,則又以長者為陽,消者為陰,來者為陽,往者為陰也。如論干支顛倒之陰陽,則又以隨時遇陽者為陽,隨時轉陰者為陰也,斷不是某干屬陽、某干屬陰之呆法可知矣。

  若是嫩龍終是嫩,乾坤辰戌皆英俊。

  若是老龍終是老,巽辛亥艮未為寶。

  (此段力辨俗術以巽辛亥艮未為嫩、乾坤辰戌為老之非)

  龍之老嫩生死是言龍體之形勢,活動者為生,直硬者為死,秀嫩滋潤者為生,粗頑干枯者為死。斷不是左水到右、右水到左、掌上排得長生官旺者為生死也,又不是乾坤辰戌巽辛亥艮之老嫩也。所言老嫩是氣勢情形之老嫩,非方位干支之老嫩,讀者莫誤。

  浪說貴陰而賤陽,天下奇龍阡葬少。

  五星只取影中形,九星變化亦非真。

  (此段辨貴陰賤陽之非)

  此節(jié)申言世俗誤認方位五行而論龍體陰陽貴賤之非,即拘五星九星之變體而定貴賤者亦非也。

  撰出后天生與克,豈解先天大五行。先天五行無生克,一陽變化皆太極。真木原從水里生,真火本是水中出。語君休忌克胎龍,木金水火原非逆。(此專辨星體五行之非)

  此言俗術以來龍之星體、方位之五行辨來龍、來水生克之非。

  更把方隅分五行,左回右轉別陰陽。

  生方旺地求高峻,堪笑時師掌上尋。

  此言諸家五行將陰陽呆裝于二十四山,再以水之左來右到分陰陽而立向消納者甚屬可笑。豈有活潑靈動之機、隨時變易之理?硬派于二十四干支,亙古不移,有是理乎?

  生龍本有生之情,死龍亦有死之形。

  生生死死隨龍變,豈在方隅順逆行?

  (此辨方位五行生旺墓絕之非)

  龍之生死是言龍之形勢、氣色之榮枯、精神之有無、氣運之得失而辨生死,非以方位干支而論也。

  或取喝形來點穴,此是仙人留記訣。好穴難將告后人,記取真形揣摩合。

  混沌初分即有山,世間萬物后來添。器物衣冠時代異,那得生成太古前。

  子微玉髓巧分明,只為峰巒論應星。若說龍?zhí)フ嬗邢?,后人虛揣失真情?

  (此段辨喝形點穴之非)

  喝形點穴之法,先識龍真穴的,再看星體巒頭,或有穴情與形相肖者方喝某形,此是仙人指教后學揣形求穴之法也。今人不辨龍之有無、氣之生死、情之向背、穴之真假,一見山水形勢有類龍蛇者即以龍蛇穴法下之,有類牛馬者即以牛馬穴法下之,有類衣冠物件者即以衣冠物件下之,隨形下穴,執(zhí)此牢不可破之見,甚屬可笑。夫山川之情性變化不測,穴情之隱顯偏正不一,豈可拘拘一形,有失山川千變無窮之妙耶?

  山上龍神不下水,先賢真訣分明語。

  時師卻把水來輪,衰旺順逆紛無已。

  誰知水法不關山,失水干龍會上天。

  直泄直奔皆不忌,蝦須蟹眼莫求全。

      (此辨山穴兼論水法之非)

  山龍蓋以山為主,既以山為主,當以山為用,是理之當然也。何故不用山而反以水之左來右到、衰旺病絕紛紛無已耶?

  云陽本是先天老,眾說紛紛如電掃。

  血淚沾襟歌復泣,天機泄盡誰人曉?

  此卷蔣公非為巒頭而作,謂世俗誤聽偽法,認真為假,認假為真,舉世若盲,迷而不悟,為害莫有大于此者,故作此歌及辨?zhèn)沃T篇,將假法之所由一一指出,又將山水分用之法重言以詳辨之耳。

  天元五歌闡義卷之二終

  作者:陳益峰(風水五行學傳人),甲午(2014)年二月初九北京。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