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1、太祖山
尋龍之法,當原其此始,先察祖宗山之遠近、長短重輕、厚博、大小、高低,以定大小,福澤之久暫
2、少祖山
尋太祖猶恐未傳真諦,更當察,三五節(jié)之主星蜂,為少祖,審其來歷,察其美惡,則更為親切。少祖不宜太遠,遠則力量小。平洋地龍,當于穴后有斷,束氣結咽過峽。無少祖山也結大地,其斷處當分水明白,束氣入穴。
3、父母胎息孕育
玄武或頂后一節(jié)之星為父母,落脈為胎、束氣處為息,再起星面或頂為孕,融結穴處為育。萬里之山,各其祖宗,見父母胎息孕育而后成形。
4、龍陰陽
(1)
陰龍:高嶺陡峭,剛健有力、踴躍奔騰,其伏頓蓍跌有勢,如馬之奔馳。
(2)
陽龍:低緩平鋪,柔軟細小,宛轉曲折、擺動回環(huán)有情,如水之波涌。
5、龍入首
千里來龍,只看到頭融結,龍之美惡,只于入首三四節(jié)至少祖山、審其龍勢,如走馬、串珠蘆鞭,三臺、王字、個字,之字,拋梭、展翅、飛蛾等為貴格;如懶散囚弱、死硬粗惡。直長無腳或拋披散亂,尖利而成鬼劫為賤。遠龍雖吉、入首兇,不可扦穴;遠龍雖兇入首吉猶可擇。
6、龍出身
即祖山發(fā)射脈處,宜特異不凡,于中發(fā)脈,辭樓下殿,峰巒秀麗,前去穿落,必結大地。若技葉長,散漫去、無星曜而低去,此為賤龍出身。
7、龍開帳
開帳穿心,必旁起兩肩,末如弓稍微高,梢橫鋪闊,兩角分明,形如帳幕,有帶垂下,金水腦為上,水腦次之,中出為上,兩角出者次之。并帶巨石,左為天關,右為地軸,或帶龜蛇、串珠、印劍、日月為妙。
8、龍剝換
剝換者變化也,自老變嫩,自粗變細,自兇變吉,自大變小,自舊變新,自遠至近,由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為妙。
9、龍過峽
峽者,山脈跌斷,收束細嫩之處,乃龍之脫皮換骨,真精收斂之處。真龍峽必美,美峽必有迎送扛夾侍衛(wèi),不被風吹水劫。
老峽:太祖落脈
中峽:近少祖脈
少峽:近父母脈,認龍點穴,當以少峽為準
峽體:有雙峽,邊峽、陰峽、陽峽、高峽、低峽、長峽、短峽、闊峽、狹峽、曲峽、直峽、蜂腰峽、鶴膝峽、銀錠峽、隱伏峽、真斷峽、石梁峽、懶散峽、藕絲峽、蛛絲峽、馬跡峽、養(yǎng)陰峽、聯(lián)珠峽、崩洪峽。
崩洪峽:朋山共水是也。有:摸石(失跡迷蹤)、馬跡(高山之下)、螺蚌(溪河之畔)、節(jié)目(牽連瓜瓞)、交角(左右手)、之字(水流曲屈)、也字(前案包裹)、川字(長者為上)、十字(兩邊可扦)、斷續(xù)(穴在田畝)十式。
出峽以中出為上,左右出次之,回頭顧祖出尤妙。
過峽有穿田過,渡水過,平地過,池湖過,明過,偷過。
峽宜高過不孤露,低過而不傷殘,長過而有包裹,短過而不粗蠢,闊過而不懶散,直過而不死硬,穿田而無水劫,渡水而有石梁,來迎而去仰。
峽穴:大龍頓來過峽聚氣,峽前后之間為氣旺處,未過峽多結遠穴,既過峽多近穴,有騎峽而桔穴者,如順騎、橫騎;有傍峽而結穴者,如順側騎、倒側騎,均要穴情證佐,龍虎應案,明堂關口,俱要合法方可扦。
峽之迎送:峽前有兩臂順龍護從山為送,峽后有兩臂逆龍回顧山為迎。過峽正身,挺然獨出。兩邊有迎有送,有雙送雙迎,單送單迎,有送無迎,有迎無送,邊送邊迎,交互迎送,護送周密,則前去結穴必重。如兩邊無護,風吹,水穿,路斷,則脈氣弱,有結必輕。
峽之扛夾:峽從中過,兩旁客山來護,或本山特迎相應者為扛;外山隔水遠來護夾應者為夾??笂A之山最喜成形。如天馬、貴人、日、月、箱印、倉庫、鐘鼓、天孤、天角等墩阜、奇石、高峰,或帶天池、靈泉、養(yǎng)陰。
10、龍腳
龍之分氣也,觀龍腳可見龍之貴賤美惡。
后龍節(jié)支腳長落處,起星辰貴成形象,而護龍身前去為吉。穴不貴其見而貴其不見。
如尖利帶殺,削弱,峻巖,癰腫,拖泄太重,大小無倫,直硬如槍,細繞如索,重臂斷頭,煙包,投筆等兇形則其龍不宜下穴。
11、龍枝
后龍節(jié) 支腳短淺而均勻者有。
(1) 梧桐枝:龍枝均勻,對送對迎,勢平對節(jié),分枝穿心。
(2) 芍藥枝;龍枝長短不對,左右相生相似,交互停均光圓。
(3) 杞梓枝;節(jié)無交互,左有右無,右有左無,之玄人字狀。
(4) 蒹葭枝:左有右無,前后停均節(jié)相對。
(5) 楊柳枝:偏生邊有邊無,應有纏送。
(6)
玉絲枝:龍身活動,無枝腳,如生龍出洞,仙帶飄空,玉梭拋送,九天飛帛等格,須本身龍虎纏從,穴暖周密。
(7) 卷簾殿試:枝出偏斜,少祖出枝包裹。
(8) 全偏枝:一邊有枝,一邊純無枝。
(9) 蜈蚣節(jié):龍枝短縮,對生穿心,兩旁應護高。
(10) 邊美邊惡枝:龍枝一畔美,一畔惡,不宜下穴。
(11) 蟹腳枝:龍粗枝細。
(12) 蘆鞭竹節(jié)枝:脈粗,節(jié)微露,無枝。
(13) 串珠枝:脈細,節(jié)圓突露,無枝。
12、龍護送
護送者,龍之夾從侍衛(wèi),拱照,環(huán)繞,前呼后擁,纏護迎送也。
如孤行獨往無護衛(wèi),只結神廟佛道宮。護衛(wèi)宜到穴前重重繞纏,或關鎖水口,或隔水相顧,或萬卒影從,均要多重迭抱。
龍大護送也遠大,龍小護送也近小。若于護龍?zhí)幉醚?,也當取纏護好,有朝應則可。
13、龍背面
龍之背面,有情無情之分也。有大障之背面,一節(jié)之背面,星體之背面。
龍背陡崇,朝水綏,風吹崖壁寒,局窄水割。龍面寬平,水迂入懷,山回水繞,砂寬水緩。背立處自然無情不美,開面處自然有情好看。
14、龍賓主
受穴之山為主,朝迎之山為賓,主賓宜形勢相稱,情意相孚,主要欺客,賓要迎主。切忌賓山欺主,性情反走,主客同情,爭龍爭主。若主賓相同,則觀水繞纏定主賓。
15、龍鬼劫
龍之過峽束氣細脈上分去脈氣,或來或去,或散或亂,有此則龍氣弱。
16、龍奴從
真龍之后送前朝,后護前纏,左右侍衛(wèi)。
在后者曰送曰托曰樂,在前者曰朝曰案曰應,左右者曰侍衛(wèi)曰夾輔,繞抱過龍虎側者曰纏,奔走于穴前相顧者曰迎。
真龍融結,前后左右眾山,如云之從龍,風之從虎,如祥云捧日,蓮花帝座,群星拱月,極自然之應也。
17、龍余氣
真龍大地,長氣旺盛,結穴已完,山勢難止,必有余氣之山,或去數(shù)里數(shù)十里,其氣也融結小穴,隨其力量大小。如干龍大盡,水到風吹,則無氣矣。
凡結穴之帶褥帶胭,生官生曜,皆余氣也。大地多腰落,余氣做城郭。
18、龍勢
(1)
山壟勢:起伏脈。祖宗要有聳拔之勢,落脈要有降下之勢,出身要有屏障之勢,過峽要有頓跌之勢,行度要有起伏曲折之勢,轉身要有后撐前趨之勢,或踴躍奔騰,如馬之馳,或層級平鋪,如水之波。
(2)
平崗勢:仙帶脈。委蛇活動,奔走屈擺,之走東西,宛轉悠揚,勢如驚蛇出洞,仙帶飄風,群羊出廄。
(3)
平洋勢:平受脈。坦夷曠闊,相牽相連,平中起突,蛛絲馬跡,藕斷絲連,鋪氈展席,隱隱隆隆,勢如浪涌。
19、龍落
(1) 初落:由祖山發(fā)下不遠即結穴,局勢要完整。少龍也是。
(2) 中落:自祖山至中間起少祖結穴,枝腳要回轉。中龍是也。
(3) 末落:自祖山發(fā)下,迢迢行度,起伏大盡,余氣要發(fā)泄。盡龍是也。
20、龍格
(1)
生龍:一起一伏,一低一昂,多節(jié)多枝,星峰卓立,枝腳活動,行度擺動。
(2)
死龍:無起無伏,一斷一截,無枝無節(jié),峰巒摸糊,腳手仿佛,體本直硬。
(3) 強龍:踴躍奔騰,勢力強健,枝腳有力,星峰通略。
(4) 弱龍:本體軟弱懶坦,主脈瘦微而長,枝腳細小無力。
(5) 順龍:枝腳順布,勢向前推,星峰順出,行度團聚。
(6) 逆龍:枝腳反逆望后去,星峰側立,行度乖戾。
(7) 進龍:龍身節(jié)節(jié)高強,星峰迭次,枝腳均勻,行度有序。
(8) 退龍:穴星反向,后龍漸低小,星峰失次,枝腳不倫,行度退后。
(9) 福龍:祖宗尊貴,星峰特達,從衛(wèi)多。
(10) 病龍:鑿崩頹裂,深坑深溝,取土石,開井坑,路斷損傷。
(11) 劫龍:龍身分枝臂脈多而長遠泄去,東扯西拽。
(12)
殺龍:嵯峨巖壁,尖利破碎,突兀孤露,星辰帶殺,而未經(jīng)退卸剝換。
(13) 孤龍:無峽無從。
(14) 兇龍:主體雖美而護從有大疵,護從雖美而主體破損。
21、龍出脈
(1) 中出:力量雖大,巨富顯貴,左右護砂均勻如蟬翼、仙帶。
(2) 左出:龍出身從左畔而出,山形左少右多,兩畔不勻。
(3) 右出:龍出身從右畔而出,山形右少左多,兩畔不勻。
(4) 全中出:至貴。
(5) 先偏后中:次吉。
(6) 先中后偏:不吉。
(7) 交互偏出:吉。
(8) 先交互偏出而后中出:大吉。
(9) 似偏實中:吉。
(10) 實偏而搖擺屈曲:次吉。
(11) 先中而偏而后中:吉。
(12) 全偏一側:不結。
22、龍受穴
(1)
正受:龍勢迢迢,雖分牙布爪,萬嶺千山,皆為我用。千里百里盡鐘于茲而特結正受,力量最大。
(2)
分受:正龍身上,分出一脈,起星辰,有枝腳過峽傳變,皆有護衛(wèi),自立門戶,自開堂局,以結形穴。力量隨龍長短而定。
(3)
旁受:多是正龍旺盛,或于過峽處開枝開腳,有纏有托,或從龍虎余氣官鬼之所帶有小穴,或傍城借主,別立門戶,穴星隨其大小結為形穴,力量輕。
23、龍入首
(1) 直:從后背而來,中出正行推
(2) 橫:從側面而來,砂轉有鬼樂
(3) 回:曲翻身而來,顧祖似掛鉤
(4) 飛:懸空虛而來,昂首結上聚
(5) 潛:從地底而來,平洋取凸突
(6) 閃:偷側身而來,轉身躲閃穴
24、龍入穴脈
即穴頂之來脈,結咽束氣處
(1) 正:脈正穴正,龍虎均勻
(2) 偏:左出,右出
(3) 大:闊散
(4) ?。何⒓?
(5) 長:拖長宜曲
(6) 短:短促
(7) 高:高谷忌風吹
(8) 低:平田忌水劫
(9) 曲:彎曲起立
(10) 直:硬直忌長
(11) 斷:無脈連接
(12) 續(xù):節(jié)節(jié)相連
25、龍結局
龍結局,皆以水為準。
(1) 朝水局:水當面洋朝,宜屈曲之玄而來
(2) 橫水局:水城橫抱,不拘左右,橫去水,宜玉帶環(huán)繞
(3) 據(jù)水局:諸水融聚為湖池,宜如鍋底掌心
(4) 去水局:水自穴前流去,宜砂關水曲
(5) 旱坡局:穴前無水不見水,宜砂緊夾,龍帶倉庫
26、龍聚局
(1) 大聚:大聚局為都城省會
(2) 中聚:中聚局為府城州邑
(3) 小聚:小聚局為鄉(xiāng)村陽宅陰地
自足之地,山水聚穴,衣食無缺;有余之地,山迎水朝,財物豐饒;縣令之地,格小穴貴,百里為治;知府之地,格正局真,五馬行春;督撫之地,勢壯局雄,威行部封;侍從之地,勢格軒昂,位近龍光;宰輔之地,局大勢高,位局百僚;三公之地,局格全美,陰陽 理。
27、龍山五體辨
龍星五體形象。
(1) 金 周堅端圓
(2) 木 條達正直
(3) 水 流動屈曲
(4) 火 炎焰尖銳
(5) 土 厚重方平
28、五星之吉兇三格
(1) 清:星辰秀麗光彩;
(2) 濁:星辰肥厚端重;
(3) 兇:星辰丑惡帶殺;
(4) 金:清官星 濁武星 兇厲星
(5) 木:清文星 濁才星 兇刑星
(6) 水:清秀星 濁柔星 兇蕩星
(7) 火:清顯星 濁燥星 兇殺星
(8) 土:清尊星 濁富星 兇滯星
29、五星之形貌
(1) 立——高山格
(2) 坐——平崗格
(3) 眠——平支格
30、金
立如金釜,頭圓不尖,光彩肥圓,
坐如滾珠,馬倒水圓,走珠盤桓,
眠如糖餅,肥滿光凈,有弦有棱。
31、木
立如卓筆,挺然屹立,不偏不斜,
坐如飄帶,宛轉回抱,勢若之玄,
眠如臥琴,條柯曲延,有芭有節(jié)。
32、水
立如展帳,橫闊擺列,山泡屈曲,
坐如行云,委蛇曲折,平鋪翻滾,
眠如輕浪,鋪氈波涌,有低有突。
33、火
立如焰峰,秀麗尖聳,高入云端,
坐如槍旗,縱橫生焰,水火相連,
眠如掃尾,斜飛閃閃,田隱水藏。
34、土
立如御屏,厚重雄偉,端然方正,
坐如幾圭,厚重肥滿,短粗頂平,
眠如棋盤,塹旁如削,邊直體滿。
作者:陳益峰(風水五行學傳人),丁酉年(2017)年六月初四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