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市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第55期“溫嶺講壇”在行政中心大會堂舉行,邀請中央黨校政法部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傅思明教授作《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專題報告。周先苗、張學明、王福生等市四套班子領導聽取報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傅思明說,《決定》確定了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描繪了建設法治國家的總藍圖,第一次發(fā)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動員令。它已經(jīng)成為建設法治中國的施工圖,并與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兩個輪子,推動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部署的前進。
傅思明認為,走向法治中國的新起點是全民樹立法治的信仰,并強調(diào)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總抓手需要形成五個體系:一是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二是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三是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四是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五是完善的黨內(nèi)法規(guī)體系。
傅思明指出,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已成為時代要求,今后將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nèi)容,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把能不能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nèi)容。
傅思明表示,依法治國對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合法,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要敬畏法律,不逾法律底線;二是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把權力裝進籠子,規(guī)范自由裁量權;三是程序公正,沒有程序公正很難保證結果公正,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正義。
基于此,傅思明指出,領導干部要確立法治意識,樹立憲法至上理念,對法律心存敬畏,不說不合法的話,規(guī)范權力運用,并且在重視工作結果的同時,要更為注重辦事過程的公正。
《決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傅思明認為,信仰法治是走向法治中國的新起點。領導干部理應成為法治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倡導者和親自踐行者。
“只有認真對待法治,才能認真對待他人;只有認真對待他人,才能認真對待自己?!备邓济髯詈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