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尋說策劃
“策劃”這兩個字分開來看,“策”字上面是竹字,下面是束字,結合起來就是用繩子把竹子綑起來,代表古代的竹簡,這個字的意思是文韜;“劃”字左邊是金戈鐵馬的戈,右邊是把刀,這個字的意思是武略,策劃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文韜武略、文治武功的意思,中國有句話叫“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因此原始的策劃含義就是治國安邦的本事。
策劃最早產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當時叫縱橫學,現在有兩部大片《夜宴》和《墨攻》反映的就是當時的事。當時的春秋格局是小國三千諸侯八百,但最后產生了春秋五霸,為什么呢?因為這五個霸主身邊都有一個策劃大師。
第一個霸主叫齊恒公,他身邊的策劃大師叫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相地衰征”說的就是管仲改革,他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內國富兵強,奪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
第二個霸主是晉文公,他的策劃軍師是狐偃,他創(chuàng)造了城濮之戰(zhàn)、退避三舍的經典戰(zhàn)役,幫助文公稱帝;
第三個霸主是楚莊王,輔佐他的是“循吏”的孫叔敖,成就了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典故;
第四個霸主是吳王闔閭,他的策劃助手是鼎鼎大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
第五個霸主是越王勾踐,他的策劃助手是范蠡,這個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人物,他是極少有的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取得突出成就的人物,不僅幫助勾踐十年生計、十年教訓滅了吳國,之后功成身退,帶著第一美女西施隱居經商,并成為商人的祖師陶朱公。
可見能夠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霸主必有策劃大師為其出謀劃策,方能稱霸。大家都知道春秋戰(zhàn)國最后歸于秦,為什么不是五霸一統(tǒng)天下而是秦呢?因為秦國從建國以來,早期、中期和晚期都有策劃大師輔佐。
早期是商鞅,他寫過一本與《鬼谷子》齊名的謀略著作叫《商君》,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的基礎。
中期是大縱橫家張儀,張儀推行“連橫”戰(zhàn)略,張儀欺楚,屈原罷官,投江而死,為秦的強盛犧牲了一個大文豪。
晚期是范睢,他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劃,就是遠處的做朋友,近處的做敵人,至今仍是各國政府青睞的外交策略,像美國對美洲以外實行“金元外交”,對拉美實行“大棒政策”,就是范睢“遠交近攻”的翻版。
因此,秦國在歷史的關鍵時期都有大策劃師出謀劃策,而其他國沒有,所以由秦統(tǒng)一了天下。
策劃無處不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類社會各個領域都需要策劃。
1981年美國總統(tǒng)里根上臺后,立即著手策劃如何結束美蘇爭霸的局面,搞垮蘇聯。
里根用了兩個大策劃,一是任命金融專家威廉凱西為中央情報局局長,這個人是“經濟戰(zhàn)”的發(fā)明者。里根剛上任兩天就緊急召見凱西,授命他制定出針對蘇聯的新戰(zhàn)略。之后凱西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戰(zhàn)略:“如果我們能使蘇聯耗費足夠的經濟資源,那么這個體制就可能產生裂痕?!?
1993年經過精心策劃后,里根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實施星球大戰(zhàn)計劃,正式名稱是“國家戰(zhàn)略防御計劃”,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決賽場將在太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將是太空戰(zhàn)。為此,美國將用二三十年時間,在地球表面200-1000公里的太空建立防核武器和洲際導彈三層立體防衛(wèi)體系,以保證美國本土不會受到來自國外特別是蘇聯核導彈的襲擊,計劃投資1萬億,并且里根政府還大張旗鼓地宣傳這個計劃。
消息傳到蘇聯人耳中,蘇聯人為了保證核平衡和軍備競賽不落伍,將數百億美元投入到軍事高技術部門,國防預算在1981年到1985年間增長了45%,1986年至1990年間國防開支計劃增長率是每年8%,是國民收入增長率的一倍。這使得本來就結構失衡的蘇聯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不料美國只是虛張聲勢并未真正實施此計劃,蘇聯人卻為此搞得經濟江河日下,直至國民經濟全面崩潰。
1998年石原慎太郎發(fā)表《新亞洲攘夷論》時說:“美國通過鼓吹實施星球大戰(zhàn)計劃,遏制了軍備擴張的對手蘇聯,從而結束了冷戰(zhàn)時代”。
第二個大策劃是,跟沙特打聯手。美國經過經濟情報分析得知,蘇聯是石油出口大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所賺取的外匯大約占蘇聯全部硬通貨的70%,假如沒有這筆錢,蘇聯將難以從西方國家購買國內日益短缺的糧食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關鍵技術,蘇聯經濟將失去一條重要的支柱。
在70年代,當石油價格扶搖直上時,蘇聯從石油出口中獲得的收益增長了280%,出口量增長了22%,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對蘇聯經濟的生存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石油價格每桶增加1美元,就意味著克里姆林宮獲得大約10億美元的額外硬通貨,反之石油價格下降意味著收入減少。
另外,與其他石油生產國不同的是,蘇聯將不能通過增加產量來增加收入,因為蘇聯的石油生產能力早已達到極限了。
而美國卻是石油進口大國,美國一年要花費近2000億美元購買石油,對于美國經濟來講最適宜的石油價格是每桶20美元,而當時每桶石油價格是34美元,如果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降至每桶20美元,將使美國的經濟成本每年下降700億美元,它意味著現有國民生產總值的1%將轉化為美國消費者的收入。并且,美國的總體經濟狀況將明顯好轉。降低石油價格既可重創(chuàng)蘇聯,又可增加自己收益,何樂不為!
剛好沙特阿拉伯十分擔心蘇聯入侵阿富汗后對沙特形成了包圍,出于共同利益考慮,于是,美國人和沙特人坐到了一起。因為沙特的石油產量占歐佩克產量的40%,與其他石油生產國不同的是,沙特能夠迅速動用石油儲量。
更重要的是沙特從沙漠下面開采每桶石油的成本僅為1.5美元,可以說是當時世界所有產油國中最低的成本。美國人為其算過一筆賬:如果沙特的石油產量從1985年初的每天200萬桶恢復到1981年的每天1000萬桶,即使世界石油價格跌至8美元一桶,沙特的石油收入也不會低于1985年,而且還會增加1/3左右。這意味著沙特具有一種石油生產的超強彈性,能極大地影響世界石油價格。
最后美沙談判的結果是:里根告訴法赫德國王:“沙特的主要敵人是利比亞、伊朗和蘇聯,他們都是高油價的主要受益者,而低油價則使沙特和美國獲得極大好處;有美國這位山姆大叔做靠山,沙特不用再懼怕任何國家的威脅。美國提供沙特先進的作戰(zhàn)飛機和其他先進武器,并提供軍事保護;沙特開始擴大石油產量。
與此同時,美國能源大臣還說服英國同時增加其在北海的石油產量。結果在1985年,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猛跌,蘇聯當年的石油收益下降了近一半,并且由于天然氣價格與石油價格是平行的,因此蘇聯當年出口天然氣的收入也減少了數十億美元。
軍火是蘇聯繼能源出口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以往大部分是出口中東國家換取石油,在石油生意紅火的70年代,蘇聯出售給中東國家的軍火增長了五倍!但85年以后,由于油價猛跌,使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亞的石油收入減少了50%,所以蘇聯的軍火銷售量也減少了20%。
此外,世界油價的猛跌,還使蘇聯從西方進口的商品突然變得極其昂貴。1986年蘇聯從西德進口一臺特定的設備所需的石油出口額比一年前多出五倍!
所以,美國、沙特雙方一拍即合的結果是,油價在蘇聯解體前的十年內持續(xù)下跌,并且因為天然氣的價格因為掛靠石油的價格,所以也往下跌,而里根任總統(tǒng)的時間剛好是1981-1989年。這就是美國搞垮蘇聯的大策劃。
拉登也有大策劃,他在意想不到的地點、用意想不到的武器,以超限戰(zhàn)的方式策劃了9.11事件,這只是其一,背后還隱藏著更大的兩個陰謀。
第一大陰謀是乘機進行金融投機。
據金融機構調查顯示,9.11事件之前的兩天,即9月9日和10日,全世界金融市場交易十分異常,交易量比平常整整增加了兩倍!
因為恐怖分子在一手大量買進黃金和石油等硬通貨的期權和股票,一手大量賣空美元及各大銀行的期權和股票。
因為9.11事件一發(fā)生,黃金和石油期權和股票就會上漲,而美元及各大銀行的期權和股票就會下跌,恐怖分子多空雙方都投資,一次就賺兩份錢!這將是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盈利啊。這就是為什么恐怖分子經濟來源難以斷絕的原因,他們有非常高明的金融策劃高手。
本拉登說過:他領導的基地組織成員中有許多籌資專家,他們熟知全球金融體系所存在的漏洞。
據報道,在9.11事件前幾天,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以及美利堅航空公司的股票期權突增。其中在事件發(fā)生之前3個交易日,聯合航空公司的股票期權交易量高達2000筆,是平時27筆的74倍,即使是在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的前一天,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美利堅公司股票期權交易額也高出平日的5倍。
據這些交易協議顯示,如果該股票在10月20日之前股價低于30美元,交易人便能大量獲利。在恐怖襲擊事件后,客機被恐怖分子用于襲擊的美利堅航空公司股票出現了暴跌。經過一周時間,股票期權價格才由恐怖事件的前一天的220美元回升到了1040美元。
還有資料表明,也就是9月10日那一天,全美最大的保險經紀公司瑪什瑪林那公司的股票期權交易量從平日的13筆躥升至1209筆;貝耳斯坦投資銀行的股權交易從22筆飆升至3979筆天量。
此外,在世貿中心110層樓面中租用22層的著名投資企業(yè)摩根斯坦利,其股票期權在襲擊事件發(fā)生前比正常交易奇怪地高出25倍;在9月6日至10日,美國花旗銀行股權量激增至14000筆,是平時的45倍。
在恐怖襲擊事件后,德國也發(fā)現了類似的股票期權交易。德國證券交易所的一們發(fā)言人聲稱:9月6日至7日,世界最大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股票交投量比以往6個月的平均水平差不多要高1倍。
9月11日當天,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及法國安聯保險預計將理賠9億、7億和6億美元,這些天文數字足以使其破產。德國方面曾迅速通報美國政府說:“與恐怖組織有關的人可能利用恐怖襲擊事件,大肆賺取了活動資金。”
“恐怖交易”也沒有放過日本。
9月10日,大阪證券市場的某類重要期貨交易協議出奇地高達8826筆,遠遠超出平時的8倍!
日本《東京新聞》認為:“恐怖組織的集資構浮出了水面:他們掌握了相當嫻熟的投資技術,通過制造恐怖事件來賺取下一次恐怖活動的資金。
”
在此次恐怖襲擊之前,本拉登賣出期貨隨即又買進現貨,其進行投機的手法其實正是美國金融機構在東南亞各國,特別是日本頻繁使用的手法。其具體做法是一邊訂立期貨銷售契約,一邊以現貨方式賣出股票,充分壓低股價,極力煽動儲戶與股東的不安情緒,迫使他們提出存款,拋售股票。然后再以低價購進破產或瀕臨破產的當地金融機構的現貨股票,以此履行期貨銷售交易,或返還此前借貸的股票。通過這樣大規(guī)模的操作,把成為投機對象的金融機構最終逼到賣身的境地。
當如愿以償地收購這些金融機構時,美國政府和美國金融界的大人物就會介入其中,從政府那里獲得有利的條件。
所謂有利的條件就是向被收購銀行大量注入政府資金,并可以瑕疵擔保條款為依據,讓政府收購這些不良債權。
通過一番周密的操作,使得被收購銀行的財務狀況得以迅速改善,然后將其轉賣或公開上市,以此獲得巨額利潤。
這種做法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的,可以說美國金融機構的這種做法是與恐怖主義性質完全相同的威逼、恫嚇行徑。
據透露,在針對美國的襲擊中,恐怖分子襲擊世貿大廈花在策劃部署上的時間是5年,投入成本500萬美元。而在針對全球金融體系的“金融超限戰(zhàn)”中,恐怖分子在攻擊世貿中心前已經策劃部署了對華爾街的攻擊,他們一方面買進了大量黃金和石油期貨,另一方面沽空了美元、期指、股票,初步估計投入金額超過3億美元,恐怖分子企望通過華爾街復市后出現的震蕩和大幅度下挫“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大賺特賺。
9.11恐怖襲擊事件對美國經濟產生了遠遠超過海灣戰(zhàn)爭的影響:這次事件后,紐約市場的道瓊斯30種工業(yè)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下跌了14.3%,海灣危機時僅下跌了4.3%。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如果股價和美元比價分別下跌20%,那么美國經濟的增長率就下降1.4個百分點。
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后,美元對日元和歐元的比價下跌了3%左右。拋售美元的壓力加大,估計美元還會進一步貶值。
另外,美國的金融資產中,有20%都是股票,股價急劇下跌造成的資產縮水,對汽車、零售、航空、旅游等行業(yè)都造成了損害。
據英國《經濟學家》估計,恐怖事件導致紐約直接經濟損失在2000億美元;全球金融與經濟賬面損失為11萬億元,全球經濟因此縮水了1/3。
9.11事件的第二大陰謀是消滅金融精英??植婪肿釉?.11事件這場駭人聽聞的金融超限戰(zhàn)中,除了非常注意利用自己的“索羅斯式的人物”,也非常注意大量消滅對手的“索羅斯式的人物”。
本拉登在錄像帶中說:“雙子塔樓是合法打擊目標,因為它們支撐著美國的經濟。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襲擊事件都是偉大的,被摧毀的不僅是雙子塔樓,美國的精神力量之塔也隨之崩潰?!?
事實上,雙子塔樓確實是在“支撐美國的經濟”,并且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世貿中心的雙子塔樓里有很多國際上舉足輕重的金融機構。辦公室占了25個樓層的摩根斯坦利在這里的工作人員就有3500名。有1200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政府代表機構和企業(yè)在這里設立辦公室。除了摩根斯坦利,還有咖啡、糖和可可交易所、紐約棉花交易所、美國運通銀行、瑞士信貸銀行集團、德意志銀行和德國商業(yè)銀行等全球重要金融和證券期貨機構。另外,華爾街主要的投資銀行,例如花旗銀行集團的所羅門公司、高盛公司和美林公司都在世貿中心周邊擁有大規(guī)模的交易和辦公室。
襲擊對美國金融業(yè)產生了災難性的后果:與實際金錢和業(yè)務損失相比,沒有什么能比得上眾多投資銀行精英葬身火海更讓投資銀行業(yè)痛心疾首的了。
在華爾街工作的一位投資銀行家這樣說:“任何有些分量的投資銀行家,都曾在世貿中心工作或者開會”。象征美國經濟繁榮和領先地位的世貿中心不僅是財富聚集之所,更是每天處理億元交易的天之驕子――全球投資銀行精英的匯聚之地。其中以摩根斯坦利和Cantor受到了打擊最大,分別有3000名和700名員工失蹤。與摩根斯坦利齊名的著名投資銀行所羅門、高盛、美林和雷曼兄弟公司在世貿中心附近的交易大樓和辦公室,被世貿中心爆炸落下的碎片所淹沒,其中雷曼兄弟的一家分公司600多名員工消失。美國的金融功能陷于癱瘓。
可見策劃的作用十分大,不管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不管從事什么行業(yè)我們都需要策劃。
我在云南演講時,曾經介紹過云南兩個世界級的人物,一個是聶耳,一個是鄭和。這兩個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打天下、坐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什么這樣講呢?聶耳他寫出了國歌,國民黨一個老兵到大陸來,他說了一句話:“當年怎么把我們攆到臺灣去,那是因為每次打戰(zhàn)的時候一聽到了共軍的沖鋒號,聽到共軍的義勇軍進行曲我們就聞風喪膽,丟盔棄甲”
所以,聶耳為共和國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鄭和呢?七下西洋,每一次到了亞非國家都沒有燒殺搶掠,而是贈送禮品、傳播文明,三大紀律,八項主義,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留下了非常好的歷史上的印象。所以,這個為共和國坐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70年代,毛主席構思出了一個大的策劃,就是三個世界的策劃。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美國操縱的聯合國一直不承認我們的合法地位,所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民黨時代,中國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開國際會議是與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一起平起平坐的,被稱為“四巨頭”。毛主席他有生之年一直在思考,怎么恢復這個席位,把我們原有的地位奪回來。所以在70年的時候他已經把這個構思完成了。他在會見贊比亞總統(tǒng)卡內拉的時候,他提出了他的大策劃思路,就是三個世界的劃分。因為按照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來看,我們排名在世界的末端,180位以后。按綜合國力來評我們很難恢復到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那怎么辦呢,毛主席對世界進行了一個分類。把世界一分為三:第一世界,美國、蘇聯超級大國。第二世界,英國、法國、歐美發(fā)達國家。第三世界,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
在一、二世界中國都排不上號,那我就不跟你爭。但是在第三世界,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我們人口最多、地盤最大、并且我們最先提出來三個世界的劃分,所以我們在第三世界是老大。
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國家都有了,第三世界也需要一個代表吧!然后就通過周恩來總理進行了一系列穿梭外交,連續(xù)二十多次到云南,從云南出境到廣大亞州發(fā)展中國家進行公關,積極參加亞非會議、萬隆會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有句話,叫“毛謀周成”,就是的謀略,周恩來幫他執(zhí)行成功了。所以,通過周恩來總理把亞非拉三家團結在了一起,共同推選中國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作為第三世界的代表
。亞非拉國家一想,我們要推薦一個代表進聯合國,選哪個國家好呢?中國肯定好嘛。因為鄭和七次來到我們這里,一次都沒有燒殺搶掠,每次來都送東西給我們。與此相反的是西方國家,每一次過來都是伴隨著燒殺搶掠、販賣人口。經過這樣的對比之后,于是亞非拉國家就一致推選中國當了全世界丐幫(人最多,經濟最窮)的大哥,代表第三世界在聯合國說話。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接替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所以主席在晚年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是亞非的窮朋友把我們抬到了聯合國”。這就又一個大手筆的策劃。
聶耳和鄭和,一個是為打天下,一個是為坐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這兩個人也功成名就了,聶耳唱響中國,鄭和揚帆四海。
對于我們今天在座的企業(yè)家來講,我們非常想做到這一點,怎么唱響中國?怎么揚帆四海?
那好!現在進入到我們今天交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