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不要隨便對交往對象談論的問題,進行是非判斷,不僅不要質疑,而且不要隨便糾正人家,大是大非,黨紀國法,國格人格,旗幟鮮明,小事小非,你要明白,人站的角度不同,和而不同。
最后還有一條,不要隨便對對方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全部的否定,這個是抬杠的更深入層次的問題,比杠還可惡,就是你喜歡的東西不對。
說實話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你對人家喜歡的事加以否定,實際上是否定這個人的品位和檔次,這個恐怕比抬杠更容易得罪人,所以這個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是需要注意的,主人就需要調節(jié),我們一方面要有話題選,萬一客人在那兒談到那些很尷尬很寂寞的問題,你給它轉一轉。
還有第三個,我們到公共場所去的問題,因為過年過節(jié)你需要出入一些公眾場所。
交際禮儀告訴我們,距離有度,一般情況下,人際距離有四種,關系不同,距離是不一樣的。
大體上四種距離,第一種距離我們把它叫做親密距離,什么叫親密距離呢?親密距離實際上就叫私人距離,是小于半米以至無窮接近,大家一聽就明白了,家人、夫妻、戀人的距離,但是這種距離在公共場所對別人是不合適的,你設想一下,現場的一個電視觀眾或者現場的一個觀眾一個女孩子過來說,
公共場所的距離叫什么呢?我們叫交際距離,又叫常規(guī)距離,那實際上是多遠呢?半米到
第三個距離是什么呢?第三個距離我們把它叫禮儀距離,禮儀距離又叫做尊重的距離,比如我現在講臺和我們現場的觀眾的距離,就是禮儀距離,這個距離是什么呢?是對我臺上的講師表示尊重的一種距離。
第四個距離,有距離的距離,又叫公共距離,就是
第二點,節(jié)慶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安全,外出旅游也好,觀光也好,游覽也好,游玩也好,行車走馬三分險,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對自己而言對別人而言,要注意安全。
第三就是要講究公德,到公共場所去,公德意識非常重要,我這里特別想強調,我國的同志們要到境外去旅游,現在過年過節(jié)很多人出境游,你要注意以下三點問題,這個公德要不注意,影響國家形象,影響民族形象。
第一隨地拋灑廢棄物品和吐痰。我們從小就教育,不能隨地吐痰不能隨地亂扔物品,但是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引起我們個別人的重視,這個在境外的話,此點尤其重要。
第二不要制造噪音,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明白一個道理,有理不在聲高,說實話我們有些同志粗聲大嗓慣了,不管到那兒去都敢狂吠,還有同志喜歡在公共場所使用移動電話,接聽移動電話,觀看演出,觀光游覽,逛街購物,在公眾場合出現時手機亂響,當眾接聽不僅會影響別人,而且影響個人形象,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