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該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
人們都說,母親是最無私的,不要求孩子回報。我覺得,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母親應(yīng)該要求回報,并教會孩子怎樣去回報自己的媽媽和家人,怎樣去回報別人。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問題是,我們今天有許多在母親和家人的溺愛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從未有過回報的實踐,于是也未產(chǎn)生過回報的意識。他們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不需要感謝,更不需要回報。一家人圍著孩子轉(zhuǎn)就好比地球圍著太陽轉(zhuǎn)一樣,是自然規(guī)律。
媽媽做好了飯菜,孩子不問這飯菜是怎么來的,不問母親為這頓飯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過,上桌就吃;吃得不順口,還要大喊大叫鬧“絕食”。
媽媽給的零用錢,他理所當然地收下,還不時說著:“怎么才給這么點兒,摳門兒!”
花起錢來,他大手大腳,一次可以買十幾串羊肉串、幾十瓶飲料請客。他從未想過,媽媽爸爸掙來這些錢有多么不容易。
孩子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勞動,為什么不珍惜錢和物,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一切是怎么來的,以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切都來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
一年春節(jié)過后,我們報社一位年輕能干的女記者從外地探望母親歸來,對我講了一番話,使我大為感動。
她說,這次回去探家,她特地問起自己小時候的事,自己是怎么出生,怎樣長大的。沒有想到,在自己眼中一向豪放并不怎么細膩的媽媽,卻把她小時候的事情講述得十分細致。
“許多小事媽媽都記得清清楚楚,”女記者激動地說,“快出生之前,我在媽媽肚子里屁股朝下。為了便于生產(chǎn),我媽天天要跪著轉(zhuǎn)動身子,費了不少力氣。生我的時候也遭了大罪,因為我的個頭太大,不好生……我結(jié)婚以后,我媽寄來的錢,我都心安理得地花了,從來沒有覺得有什么不應(yīng)該。一年前,我曾經(jīng)對我媽說過,每月要給她寄100元,可我卻從未兌現(xiàn)過,媽媽也沒有向我要。這次,聽媽媽講了我小時候的事,我特別感動,回北京后,馬上寄去1400元,從我許愿的那個月補起!我媽真是不容易,我得好好孝敬她……”說到這里,她的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我也差點流淚。
過去常說“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這位年輕的女記者雖然還沒有孩子,但通過和母親的交談,她了解了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過去心安理得靠母親接濟的她,終于懂得了用女兒的心去回報母親,這真是難能可貴啊!
怎樣讓孩子們知道母親的不易呢?
我建議搞個《我是怎樣長大的》征文活動,讓孩子都去訪問自己的媽媽或關(guān)心過自己的人,讓他們從小知道,在他們的成長中,媽媽爸爸付出的心血,周圍人們給予的關(guān)心和愛。
一棵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yǎng)料。當它長成大樹,變成木材,建成高樓大廈時,就是最好的回報。
同樣,一個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媽媽爸爸和親人們的關(guān)懷和愛護,離不開老師、同學和許許多多人的教育和幫助。孩子要把這些愛牢牢地記在心中,好好學習,努力工作,長大以后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祖國的愛、人民的愛、親人的愛。
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和親人對他的關(guān)心、對他的愛,并且一點一滴地教他去回報別人。
孩子的正確思想是靠灌輸?shù)?,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的出現(xiàn),是對家長過度溺愛的報應(yīng)。
孩子只要了解了媽媽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會熱愛媽媽、回報媽媽的。
回報與酬謝不同。回報是一個人從內(nèi)心里感謝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代表著一種深深的情誼;而酬謝,是一種還禮,一種答謝,多少摻雜了一些經(jīng)濟的利益。
兒女和母親之間的感情是一種自然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親情。母親并不希冀什么回報,而每個孝敬父母的孩子都知道回報,也都在默默地、自覺地回報。正是這種親情,維系著每一個家庭,成為家庭幸福的凝聚力。
所以,一個家庭是不是幸福,并不在于錢的多少,而在于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深淺,家庭凝聚力的大小。
一個母親,不必企盼子女當大官,發(fā)大財,只要你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你一定會有一個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