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小孩不笨》(內(nèi)地上映時改名《憨仔鬼精靈》)的觀眾想必會對這部好玩清新的新加坡喜劇記憶猶深,電影里對于華人社會的教育、兒童成長問題?! ?有細膩而深刻的表達,表現(xiàn)手法輕松惹笑,拿新加坡人一口口音濃重的“新”式英語來開涮,更是笑料滿地。4年后,《小孩不笨Ⅱ》上周和香港觀眾見面,周末票房輕松打敗同期上映的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撞車》登上冠軍寶座。《小孩不笨Ⅱ》今年年初在新加坡上映時,上映六周票房超過430萬新加坡幣,成為新加坡本土電影票房亞軍(第一名是梁智強的作品《錢不夠用》,584萬新加坡幣)。據(jù)亞洲新聞網(wǎng)消息,《小孩不笨Ⅱ》上映11天的票房就超過了像《無間道》這樣的亞洲大片在當?shù)氐目偲狈?。在剛剛結(jié)束的上海電影節(jié)上,該片獲得的口碑不俗。到底“小孩”有什么法寶,能夠贏得這么多觀眾捧場?記者獨家連線導(dǎo)演梁智強,帶大家睇真D。
導(dǎo)演自薦:這電影是給大人看的 千萬不要被“小孩”兩字誤導(dǎo),因為“這部電影不是給小孩看的,而是給大人看的?,F(xiàn)在小孩懂的東西很多,大人并不全都了解,如果只是打罵批評,會造成更大的隔閡。每個小孩身上都有一個壞孩子和一個好孩子,打只會助長壞孩子,只有賞識教育才能讓好孩子成長起來。
把現(xiàn)實“代溝”擺上臺 現(xiàn)在的主流電影不是打打殺殺,就是風花雪月,暴力與情色雙飛。但《小孩不笨Ⅱ》選擇講老百姓身邊的故事,而且還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教育問題。梁智強導(dǎo)演說自己就有4個小孩,最大的15歲,最小的2歲,和小孩的溝通之難他深有體會,尤其是隨著小孩年齡增加,這個問題處理不好,隔閡就會越來越大。《小孩不笨Ⅱ》把大人和小孩之間的溝通問題擺上臺面,本來就有現(xiàn)實原因。電影用三個小孩和各自父母的矛盾和摩擦來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父母越關(guān)心孩子,孩子離你越遠? 片中兩個小主角Tom和Jerry的父母因為工作忙而疏于和孩子進行精神交流,成才的爸爸恨鐵不成鋼,卻用力不對,適得其反。三個小孩的遭遇都很眼熟,觀眾看戲如同在鏡子里看自己,大人看得窩心,小孩看得貼心,各有所得,難怪看完觀眾都直呼“很真實”。
續(xù)集推崇“賞識教育” 《小孩不笨Ⅱ》故事上和第一部并無太大聯(lián)系,主題也有變化。第一集主要講的是每個孩子都有才華,但大人卻經(jīng)常只用數(shù)理化成績這個單一的標準去衡量,一些有“另類”才華的孩子于是被批評、被忽略,所以提出每個小孩都有才華、都“不笨”的說法。而第二集主要講父母于孩子的相處之道,勸導(dǎo)父母拋棄“批評教育”方法,用“賞識教育”新招。比如孩子考試得20分,第二次得25分,雖然都是不及格,但是如果用賞識教育方法,強調(diào)的就不是“不及格”,而是“進步了5分”。通過把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放大,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鼓勵和關(guān)懷,再努力去做得更好。電影里引用了不少真實的個案,比如小主角Tom喜歡寫博客,最后得到博客大賽第一名,誰知卻被母親罵了一頓,說他沉迷網(wǎng)絡(luò),最后讓孩子和父母關(guān)系的罅隙更大。如此種種,叫人看了獲得不少啟發(fā)。
沉重話題輕松講 雖然《小孩不笨Ⅱ》和第一部一樣,講的都是社會、生活中棘手的大問題,但是用的手法輕松風趣,細節(jié)富有生活氣息,對白堪比白開水,演員樣貌普通,但表演十分自然,就像鄰近的街坊,讓人有耳目一新的生活質(zhì)感。梁智強擅于用很生活化的方式來表述一些荒誕的事情,第一集里有富家小肥仔Terry因為太懶,被人綁架后居然要綁匪給他當保姆,真是叫人拍案叫絕。第二集里也不乏類似的“梁氏”笑料,不過導(dǎo)演就賣一個關(guān)子,留待大家去發(fā)掘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