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有錢,那么我們來看看取得錢財?shù)囊蚬剑?/p>
舍(錢財,種子)+職業(yè)(助緣)→得(錢財,果實)
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會有“得”。懂得了這個因果,我們才有機會得到錢財。
我們做了很多事,打工、做生意、偷搶(干壞事)等等,為什么得不到錢財,就要看看我們有沒有種“種子”了。不種“種子”就盼望收割,盼望天上掉餡餅,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情!
古語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句話是說明,如果你有種“種子”,就只要靜心等待機緣的成熟,自然會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氣;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種“種子”,只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結(jié)果,白白浪費了力氣,冤枉!如果你沒有種“種子”,就拼命去求,自然不會得到。若果還犯了國法,把自己弄進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來研究這個“舍”字。
實驗:送一份禮物給朋友。觀察: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注意:送禮時對朋友說了什么話。再觀察:禮物送出后的心理變化。
以下是三句可能送禮時會說的話:
話語1:小小禮物,不成敬意。(心想:希望我的事情能辦成)
話語2:我送這個禮物給你,你不要弄壞,不要給別人。(心想:我對你那么好,看你以后怎么報答我)
話語3:這個好東西我用不著,您拿去用。(禮物送出后心里沒有感覺)
如果你說了第1和第2句話,那么這個禮物你還沒有送出去,你只不過做了一個送禮物的動作,這個“物品”還在你的心里。
以上實驗是為了說明“舍”要從心里“舍”,并不在乎于你做了什么動作。真正的“舍”是不求回報的,心里沒有感覺的。
就那么簡單,我們就種下“舍”這個“種子”了。懂得了這個道理,希望您的心能?!吧帷?,多“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