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zhàn)前,無數(shù)的德國青年大都身揣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追逐永恒的輪回和超人境界;而一戰(zhàn)后的德國青年卻大都手捧著來自東方的圣哲老子的《道德經(jīng)》,以無為之心來體悟陰陽道法和難以言表的名實。
“人類是一根系在動物和超人之間的繩索,一根懸在深谷上的繩索。往彼端去是危險的,停在半途是危險的,向后望也是危險的,戰(zhàn)栗或者不前進(jìn),都是危險的。”——這是尼采的超人說。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薄@是老子的如水論。
不管你對于“超人”心向往之,還是你對于“上善若水”心有所愿,有一點是可以共鳴的,那就是:圣人從來也沒有說教,但總是會有無數(shù)的人心馳向往。
好也罷,壞也罷,聚眾斗法一般的論辯真正的是意義不大。與其辯出個子丑寅卯來,還不如去實踐,去創(chuàng)造出一個“物”來,方顯實在。
當(dāng)下社會,巧說的,會辯的,善辯的大有人在;肚里有貨的,手里有器的,腦里存念的越來越少。
虛夸的環(huán)境下,漸漸的把那些善良的人們往屈死的角落里面引。真相大白之后,才發(fā)現(xiàn)那些冠冕堂皇說教的,皆是勾魂的鬼。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文化的根底在道教”,教不教的此處先不論,其實一個“道”字,就足夠文化的了。
龍有龍道,蛇有蛇道,公道自在人心,求真的都默默地踐行著呢,誰還有空夸夸其談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