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十三)
經(jīng)文:
同人于野(1),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于門②,無咎。
六二:同人于宗③,吝。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⑦,吉。
上九:同人于郊⑩,無悔。
注釋:
⑴同人于野:與人和同,其親輔之情達于曠野。同人,卦名;有與人和同、集結(jié)、親輔之意。野:曠野,古代邑外謂郊,郊外謂野。
⑵同人于門;與人和同,其親輔之情達于門外于門,既于門外。
⑶同人于宗,吝:只與宗族人和同則難行。宗,宗族。吝,難行。
(4)伏戎于莽:設(shè)伏兵于林莽之中。戒,軍隊。莽,林叢。
(5)升其高陵:登上高陵觀察形勢。升,登。帛《易》作“登”。
(6)三歲不興:三年不興兵。歲,年。
(7)乘其墉,弗克攻:登上城墻,不繼續(xù)進攻。乘,登上、攻占。墉(yōng),城墻。
(8)同人,先號咷而后笑:齊心協(xié)力,先哭后笑。號咷(táo),啼呼、號哭。
(9)大師克相遇:大軍攻克(城)而會師。大師,大軍。
(10)同人于郊:與人和同親輔于邑郊。邑外曰郊。
今譯:
處曠野與人和同親輔,亨通。宜于涉越在河,利君子行其正道。
初九:與人和同親輔之情達于門外,無災(zāi)。
六二:只與宗族內(nèi)和同親輔,則難行。
九三:伏兵于林莽之中,(又)登上高陵(觀察形勢),(恐怕)三年不能興兵。
九四:登上城墻,不再繼續(xù)進攻。吉。
九五:與人和同親輔,先號哭而后笑,大軍克(城)會師。
上九:與人和同親輔于邑郊,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