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五十九)
經(jīng)文:
初六:用拯馬壯③,吉。
九二:渙奔其機④,悔亡。
六三:渙其躬⑤,無悔。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⑾,無咎。
注釋:
⑴渙:卦名?!峨s卦》、《序卦》、《系辭》皆解為“離”,但由整個卦爻辭觀之,“渙”似為古代祭祀大典中的某種儀式,疑有呼喚之義,是否即今之司儀。故爻辭中有“渙其群”“渙其躬”“渙王居”“渙其丘”等。特別由“渙汗其大號”看其義更明,而《象傳》亦稱:“‘渙奔其機’得愿也”。“‘渙其躬’志在外也”。“‘渙其血’遠害也”,等等。然其確意難詳,今暫仍依“渙”之字義解之。渙,水流散也。故先儒多以披離解散為解。
⑵王假有廟:王至廟中(祭祀)。假,至。
⑶用拯馬壯:取用壯馬拯救。拯,拯救,又有取之義。“拯”漢人作“抍”。又通“撜”,故訓(xùn)為登上、取用。
⑷渙奔其機:水流奔至房子臺階。機,帛《易》作“階”,臺階。
⑸渙其躬:水沖及自身。躬,自身。
⑹渙其群:水沖擊眾人。群,眾人。
⑺渙有丘:丘。高地。水來而有高地。
⑻匪夷所思:不是平常所能想到的。匪,非。夷,常。
⑼渙汗其大號:帛《易》作“渙其肝大號”,由九二爻“渙奔其機”,六三爻“渙其躬”,六四爻“渙其群”及上九爻“渙其血去”考之,當(dāng)以帛書為是,應(yīng)為“渙其汗大號”,當(dāng)釋為號令如汗出而不返。汗,出汗。號,號令。水如汗出不可收,大聲發(fā)布號令。
⑽渙王居:水沖擊王居住的地方。
⑾渙其血去,逖出:水披離散失,憂患過去,驚恐排除?!把蓖ㄐ?,即憂慮?!板选保╰ì)帛《易》作“湯”,即惕,驚懼。
今譯:
渙:亨通。大王至廟中(祭祀),利于涉越大河,宜于守正。
初六:取用壯馬拯救,吉。
九二:水散奔于臺階,悔事消亡。
六三:水沖及自身無悔。
六四:水沖擊眾人開始即吉。(因)水至有高地,不是平常所想的那樣。
九五:水如汗(出而不返),將大聲發(fā)布號令,水沖王居之處,無災(zāi)咎。
上九:水的沖擊散去,使憂慮恐懼散夫,無災(zāi)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