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濟(jì)(六十三)
經(jīng)文: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④,無咎。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⑤,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⑥,小人勿用。
六四:繻有衣,終日戒⑦。
上六:濡其首⑩,厲。
注釋:
⑴既濟(jì):卦名。既,已、盡。濟(jì),本意為渡水,引申為成功,成就。
⑵亨小,利貞:有小的亨通,宜于守證。亨小,即小亨。貞,正。
⑶初吉,終亂:最初吉利,終則出現(xiàn)亂子。
⑷曳其輪,濡其尾:拖拉車輪,沾濕了車尾。曳,牽引、拖拉。輪,帛《易》作“綸”,古“輪”、“綸”互通,指車輪。濡,沾濕。
⑸婦喪其茀,勿逐:婦人喪失了頭上的首飾,不要追尋。茀(fú),又作“髴”、“髢”等,帛《易》作“發(fā)”,此泛指首飾。
⑹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高宗討伐鬼方,經(jīng)過了三年才取勝。高宗,殷代中興帝王,名武丁?!肮矸健笔且髸r(shí)西北邊疆上的國家。根據(jù)出土的卜辭記載,殷高宗曾與“苦方”、“土方”發(fā)生戰(zhàn)爭,有說“苦方”即“鬼方”,亦有說“鬼方”即后來的匈奴。
⑺繻有衣袽:終日戒:般漏水,用衣服塞漏船,終日戒備。繻(rū)通襦、濡、濡,濡濕。袽(rú),敗衣。
⑻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祭:東鄰殺牛舉行盛大的祭祀,不如西鄰進(jìn)行簡單的祭祀。東鄰,東邊的鄰居,前人多解作殷人。西鄰,西邊的鄰居,前人又解作周人。殷人春祭,周人夏祭,這種祭祀比較簡單。
⑼實(shí)受其福:實(shí)際受到上天賜福,受,蒙受。
⑽濡其首:(渡水)沾濕了頭。
今譯:
既濟(jì):有小的享通,宜于守正。最初吉利。最終混亂。
初九:(渡水時(shí))拖拉車輪,沾濕了車尾,無災(zāi)咎。
六二:婦人丟失了頭上的首飾,不要追尋,七天即可復(fù)得。
九三:殷高宗討伐鬼方,經(jīng)過了三年才取勝,不可起用小人。
六四:(船)漏水濡濕,用衣袽塞漏船,終日戒備。
九五:東鄰殺牛(舉行盛大祭祀),不如西鄰進(jìn)行簡單的祭祀,而實(shí)際受到上天賜福。
上六:弄濕了頭,有危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