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翰溪
黃德華
2009-1-22
鳳落筠南,三十余峰(1),滾滾原泉(2)。
望黃堤(3)內(nèi)外,惟南蔚秀;錦渠上下,獅吼龍盤(4)。
青瓦疊疊,白墻片片,村似河龍伏在田。
千萬緒,問蒼茫大地,何以綿嫣?
溪山如此仙妍(5)。
引無數(shù)良賢競居安(6)。
贊壽齋桂馨,別榮辟崗(7);定鐘克孝,修譜清乾(8)。
朝定元亨,經(jīng)商行醫(yī),營構(gòu)翰溪豐樂年(9)。
莫非是,翰墨香萬代,善德為源?(10)
(高安東南十里,有一簇丘陵,形如鳳凰,蔚然俊秀,溪水無數(shù),當(dāng)?shù)胤Q八大嶺。山南遠(yuǎn)有荷峰聳立,崔巍突兀;山北近有錦惠水渠,黃村煙火萬家;山東抵山谷平原,陌阡交錯;山西依清高公路,千年珠湖望村。山中原泉混混,普濟(jì)蒼生;滿山松杉茶桐,蒼秀翠微。山北黃村因溪山鐘美,翰墨難以描繪,被世人稱為翰溪。翰溪黃村歷經(jīng)650多年的變遷,至今依然明清風(fēng)韻,山清水秀,淳樸耕讀。吾乃翰溪黃氏第22代,學(xué)業(yè)自翰溪小學(xué)至武漢大學(xué),離開翰溪已20余載。丑牛春節(jié)閱讀家譜,與父話先賢,思緒萬千,填沁園春以記之。)
備注:(1)筠川指高安的中部平原,從高空俯瞰溪山,溪山就像一只鳳凰自東向西停息在高安的錦繡南鄉(xiāng),位于荷嶺的北邊,錦江的南岸。它由三十余座山峰組成。(2)溪山群嶺中有一處龍?zhí)度?,常年滾滾奔流不息。自山而下形成無數(shù)溪水,這有本原的無數(shù)溪水自南而北流向錦江,入贛江、長江,最終歸入大海。翰溪祖先根據(jù)《孟子.原泉章》把這龍?zhí)度∶麨樵?,告誡后代要有本源,并不停地奮斗。1974年在泉水出山口筑堤壩,現(xiàn)為壯觀的原泉碧庫。(3)黃堤于民國初年開始興建,于1970年左右全部建成,勢如天上巨龍環(huán)繞守護(hù)在翰溪村的北邊。(4)出自翰溪八景或翰溪十景中的“東顧獅子”與“西蟠鼉龍”中的二景。獅吼迎日寓意要人要樂于勤早,龍盤茜山寓意人要善于收獲,寓意東邊日出西邊雨,太陽從東邊升起,雨從西邊而下,并順勢東流,澆灌肥沃厚土,滋養(yǎng)萬物。(5)溪山出自翰溪祠堂詞聯(lián):翰墨飄香物寶天華,溪山鐘美人杰地靈。也出自雙井黃庭堅的“溪山自在樓”,又名八大嶺。(6)居安為安居,這里為押韻的需要。(7)元末明初大理寺左評事黃壽齋原居分寧雙井,為黃庭堅家族第八世孫,攜兄弟四人宦游筠州,其中兩兄弟卜居筠州,而壽齋公攜五哥在溪山之北的羅星山崗開基卜居。為了思念祖先黃庭堅,在黃庭堅的名句“翰墨千古”和“溪山自在樓”,各取出第一個字,組詞為翰溪作為村名,翰溪村名保留至今已有600多年。其子黃桂馨隨朱元璋定天下,官居錦衣衛(wèi)使。功成攜兒孫來羅星山崗孝養(yǎng)父輩,五世蔭襲,族大名望。(8)第6代定鐘公第一次修譜定家規(guī),延文二代第一次完善家譜家規(guī),并定下翰溪黃氏字輩。其中克孝公著華章翰溪八景于家譜中。(9)第14代朝定公把村落往南前移1里許,用經(jīng)商所得財富營造族村,建造翰溪黃氏宗祠,堆上黃村從此變翰溪黃村。第21代善卿公(族名世元)以行醫(yī)所得財富,聚族人財富筑造保賦防洪堤,并建造翰溪小學(xué),教化子孫,翰溪黃氏自此更為熾昌。(10)溪山附近北高南低,東西相差無幾,山水奇秀,無數(shù)良賢都在此圈地開基卜居,但只有翰溪黃村和珠湖傅村等少數(shù)村落綿延千百年,除了地形要形高而實(shí)安,有有本源之水外,還要有定規(guī)教化,更為重要的是大善大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