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永遠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管理是為了高效地實現預定的目標。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其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的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IBF在進行戰(zhàn)略品牌管理中,提出了目標管理之“鬧鐘原理”。
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目標設定是管理的開始,目標反映了個人、群體和組織活動近期的終點。企業(yè)及任何社會組織機構都有存在的使命和宗旨。其使命或宗旨是通過完成一定的目標而得以實現的。所有工作都得圍繞這個目標展開。
組織的所有的資源即人、財、物、信息資源、時間、市場位置、研發(fā)能力都得圍繞實現既定目標來調配。就好比給鬧鐘上發(fā)條定點響鈴一樣的,發(fā)條是為鐘表提供能量的零件,圈繞在條盒內。通過給鬧鐘上鏈的動作(上發(fā)條)聚集能量,然后通過傳動系統(tǒng)把能量輸送到擒縱系統(tǒng),擒縱系統(tǒng)屬于分配機構及計數器。擒縱系統(tǒng)把能量聚集起來,通過傳動系統(tǒng)的“蓄勢待發(fā)”,隨著計時器的規(guī)律奔波,當指針走到既定顯示時間時,鬧鈴響起。
同理,管理者制定目標,就如給“鬧鐘”定點。在制定了目標之后通過一定的渠道、方式向各部門推動, 這就好比通過鬧鐘里的傳動系統(tǒng)把能量輸送到擒縱系統(tǒng). 各個部門 (擒縱系統(tǒng))再把管理者制定的這個總體目標分解為各部門的子目標,各個部門根據本部門的目標把管理者聚集的能量均勻的分開,分配所需的資源,再細分為個人目標, 然后通過議事向員工“吹風”,說服每個員工下決心“看風向行事”實現個人目標。企業(yè)里的員工就如鬧鐘里的各個零部件,在接收到擒縱系統(tǒng)分配下來的能量之后,各零部件就協調運作以便鬧鐘能夠順利運轉。
總目標制定了,就有了方向,但并不代表就成功,。我們設定的總目標只是結果目標,還需進一步跟蹤每個過程目標。(好比)我們設定了早上6點的鬧鈴,當然希望這臺鬧鐘顯示的時間是和標準時間統(tǒng)一的,而不希望標準時間已是7點了,而我們這臺鬧鐘上的時間卻還在5點鐘.這樣會誤了我們的時間,也就無法按時到達我們的總目標。為了避免出現這個現象,我們就要進行不定期核對鬧鐘時間是否和標準時間統(tǒng)一。如果檢查到不統(tǒng)一,我們就馬上要對鬧鐘進行調整,甚至進行修理,這個調整過程就是過程目標。也是管理者對下屬工作過程的跟蹤、檢查、考核、激勵輔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發(fā)生了偏離,通過工作跟蹤及時把這個偏離的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然后把這個信息進行反饋,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調整,保證我們的目標能夠按計劃實現。
為了確保鬧鐘準點響鈴。首先我們得去檢查核對鬧鐘時間和標準時間是否統(tǒng)一,這是工作跟蹤的第一步;搜集信息、建立定期的報告、報表制度,定期的會議、現場的跟蹤和檢查。在檢查核對后發(fā)現如果還有偏差,即需要再次進行調整,這就到了工作跟蹤的第二步;給以評估。這時,可能我們只需調動一下發(fā)條,增加一點能量動力。就好比管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員工士氣不夠旺盛,信心不足時,通過思想上的鼓勵與肯定,激發(fā)他們的動力,以便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目標。在進行簡單調整之后,如果過了些時候,還檢查到鬧鐘和標準時間不統(tǒng)一,就要尋找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零件壞了?是能量分配不均衡導致不能協調運作?還是……?這時我們也許要對鬧鐘進行修理了。工作跟蹤的第三步:及時反饋。發(fā)現對員工進行鼓舞之后,工作還是不能一個一個小目標完成,就要看各部門資源是否足夠,是否需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分配,或者調換資源?甚至是借用外界資源?管理者必須定期不斷的進行這個過程,將工作跟蹤的情況傳達給下屬,以便下屬能夠及時根據情況進行改進。當鬧鐘正常工作,時針、分針、秒針都有規(guī)律運轉的時候,就好比所有員工都能圍繞結果目標齊心協力的努力跨越一個又一個小目標。每一個小目標的完成就如同鬧鐘指針一步一步接近響鈴時間。經過幾翻輪回之后,終于到達了預定的響鈴時間,鬧鈴響起。此時,管理者制定的總目標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