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有一批預想家預測了未來50年的科技發(fā)展趨勢:仿生人技術、無人駕駛汽車、可穿戴計算機、數字演員等等或許都將在未來實現。
1964年,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學會IEEE雜志《IEEE Spectrum》剛成立時,一些預想家就曾預測過50年后的科技走勢,如今,這一切都發(fā)生了。現在又有一批預想家預測了未來50年的科技發(fā)展趨勢。
1. 仿生人技術
50年后,全球將不再有殘疾人,因為我們可以用仿生人技術來“修復”解決殘疾問題。這一技術可仿生出人類的耳朵、心臟、手、腳等器官。世界上首個仿生人Rex目前已被制造出來,不過Rex也引起了關于社會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
2. 機器人自我復制
機器人自我復制的理論最早出現于1949年,由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他還展示了一臺機器如何實現自我復制。而可以自我復制的機器人將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理想的方式。
3. 無人駕駛汽車
未來50年內,無人駕駛汽車將成為主流趨勢,這些汽車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并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城市。到2024年,無人駕駛汽車會是一門選修科目,到2044年將成為必修課。
4. 機器人變傭人
未來機器人會比較嬌小,能夠獨立完成一些家務活。如:用微波爐、拖地等。機器人的制造成本會越來越低,未來這些機器人有望和現在的計算機或手機一樣普及,不再只面向高端消費者。
5. 可穿戴計算機
可穿戴計算機最初被運用在賭場里,希望得到信息并在賭局中獲勝。這說明,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將計算機只局限在桌面上工作??纱┐饔嬎銠C是人機合一的產物,它們將可以增強人的能力、感知,使人擁有“三頭六臂”的本領。
6. 家庭電廠
在科技發(fā)展下,類似太陽能的設備將能夠讓家庭或個人生產和共享電力。
7. 數字演員
在電影和數碼領域,由于恐怖谷理論的影響,使數字替身只能在某個瞬間取代人類演員。而在下一個十年,圖形處理器所模擬出來的數字演員將出現在人類參演的電影中,為我們打造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
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