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清,黃桂清講師,黃桂清聯(lián)系方式,黃桂清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國企業(yè)教育百強專業(yè)十佳培訓師做智慧的催化師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黃桂清:中國先進文化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揚棄
2016-01-20 49488
中國先進文化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揚棄
1、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基石
我們的經濟目前被正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么,在這種市場經濟中與道德相關的因素主要是什么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參與者追求利益的目的和動機;二其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手段。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說過:“新發(fā)現(xiàn)的財富的源泉,由于某種奇怪的、不可思議的魔力而變成貧困的根源。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2版,第1卷,第775頁,人民出版社,1995)這話本不該用在社會主義的中國,但卻像讖語一樣在人們頭上揮之不去。這兩種因素所引發(fā)出來的各種道德丑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僅污染了社會空氣,干擾了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而且使改革開放事業(yè)無法順利進行。
與西方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文化不同,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核心是“家”。中國這種“家”文化的結構可以用“忠”、“孝”、“仁”、“義”四個字來概括。這四個字之中又以“孝”為根本?!靶ⅰ本S系了家庭與家族的基本倫理;“孝”的向上延伸和擴展成為“忠”,整個國家是一個大家族,帝王就是頭號大家長;“義”是家族倫理的橫向擴展,“四海之內皆兄弟”;而”仁”則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長輩對下承擔的義務?!爸摇薄ⅰ靶ⅰ?、“仁”、“義”是搭起中國文化結構的四根支柱,上下縱橫互為支撐,形成一個不可拆散的完整框架,衍生出中國文化中大部分意義、價值、倫理與道理的體系。“五四”以來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本質上都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某種自覺不自覺的揚棄。1949年以后,由于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實行國家所有制,政府把“家”視為對國家的威脅,因此對中國文化結構中“孝”、“仁、“義”三根支柱進行了連根拔除式的摧毀,只保留了一個所謂有利于國家的“忠”,并且將“忠”推向極端,把中國被整合得如同鐵桶,連小腳老太太都手捧“小寶書”跳“忠字舞”。但是沒有“孝”、“仁”、“義”從縱向和橫向進行支撐,一個孤零零的“忠”是不可能不失衡的。中國的文化結構就此全部倒塌,社會道德與倫理也因失去了結構迅速枯萎。
中國的儒家以注重道德教化而聞名于世,尤其強調道德的自我修養(yǎng),并把這稱為修身功夫。他們認為,要實現(xiàn)社會的最高理想,造就完善人格,修身是根本的途徑,舍此別無他途。儒學經典《大學》將這個思想作了系統(tǒng)的表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焙蟠寮覍W者將這段話歸納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環(huán)節(jié),簡稱“大學八綱目”。千百年來,中國的士人都按照這個線索進行著身心的修煉,曾經培養(yǎng)出不少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仁人志士,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林則徐等人,名垂千古,令人敬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確有相當多的糟粕,難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不該不變,也不可能不變。問題在于如果僅僅摧毀舊結構,沒有新的結構同步產生和置換,社會就會因為失去文化整合而面臨危機。今天我們進行新的道德倫理建設,對傳統(tǒng)道德中合理的成分應當充分地吸收。
2、中國先進文化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揚棄
建立中國先進文化,就是要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進行揚棄,汲取其精華,擯棄其糟粕。當代道德領域的丑惡現(xiàn)象只是市場經濟發(fā)展中的一種病態(tài),并不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因此,解決當前道德文化危機,創(chuàng)造中國先進文化,其途徑不是向后看,不是回歸傳統(tǒng),而是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進行揚棄,逐步構建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
儒家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社會作用,把“治國、平天下”的社會歷史任務寄托在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之上,這就是他們所謂“內圣外王”之道。古代封建專制社會中,帝王一人高高地凌駕于全體人民之上,“張口為經,吐字為法”,“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種以“人治”代“法治”的傾向,當然不適合現(xiàn)代的民主社會。只有確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加強對社會各個方面的監(jiān)督與管理,才能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舨妓怪赋觯骸叭藗儾皇巧鵀楣?,卻是被造就為公民?!笨梢姷赖聠栴}出現(xiàn)的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國家的體制和法治方面還不夠完善,不足以造就合格的公民。所以,要創(chuàng)造中國先進文化,其根本之點應是逐步改革和完善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法治建設,推進“以法治國”的進程,用法律來塑造全民嶄新的道德文化。
儒家的修身論,有以道德修養(yǎng)代替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傾向。人的修養(yǎng)固然以道德修養(yǎng)為主,但還應包括身心素質修養(yǎng)的豐富內容?!洞髮W》開明宗義.第一章便講:“大學之道在明明道,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比寮业娜繉W問,幾乎都是圍繞著道德修養(yǎng)這個綱而展開。追求心、性、義、理的微妙關系成了士大夫階層的主要精神寄托。改造自然,調處社會矛盾反而成了細微末節(jié)的“小人之事”。王安石變法,整頓國家財政,試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被理學家們斥為舍本逐末的“功利之徒”。結果,空談之風彌漫整個社會,完全忘記了發(fā)展生產,提高國家實力。當強敵人侵之時,這幫迂腐儒生只能“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中國近代完全喪失了在世界文明中的領先地位,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不能不說與儒家修身理論的不無關系。現(xiàn)代社會中,要想成為現(xiàn)代化的新人,必須經過長期、艱苦的磨練,要有一個全面修養(yǎng)的過程,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道德倫理學說教育廣大青年,銜接上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源頭活水,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既反映當代世界文明成果,又充滿民族特色的人生哲學理論的中國先進文化。
就道德修養(yǎng)而言,儒家的修身理論又主要強調了主觀內省的一面,忽略了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道德行為的主導作用。道德修養(yǎng)是需要自省的,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保ā墩撜Z·里仁》)他突出了道德活動的主體性,要成為一個仁德之人,關鍵在自己,而不能依靠他人從外部灌輸。這種完全脫離實際生活的主觀內省,很容易把道德修養(yǎng)引上歧途。我們繼承古代先哲留下的文化遺產,要有批判的態(tài)度。現(xiàn)代社會中,在肯定主觀內省的同時,還必需肯定社會環(huán)境以及家庭對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主導作用是巨大,從可操作性的角度考慮,要強化對社會細胞的家庭的保護,拓寬家庭和社會成員參與社區(qū)公共生活的渠道,增加政府在決策社區(qū)公共事務過程中的透明度,完善社區(qū)生活體系,鼓勵在利益一致基礎上社會互助及公益組織的廣泛建立,重樹共同體內的道德輿論力量,不失為“內省修身”的揚棄??梢?,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進行揚棄,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以傳統(tǒng)儒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綱目為框架,充填上現(xiàn)代人生哲學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換,使之即包含道德修養(yǎng)理論和方法,又具備身心素質全面發(fā)展理論的新修身學,以適應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在崇尚建立中國先進文化的今天,人們終于意識到,中國市場經濟倫理新秩序的建構,越來越依賴于法制的健全,越來越依賴于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維系?,F(xiàn)在,社會的倫理道德建設不僅已經被真正納入了整個社會行動的規(guī)劃設計,而且也日益受到各社會群體和文化共同體尤其是社會公民的重視。任何有理性的現(xiàn)代公民和個人都已懂得,培育必要的倫理秩序和個人美德,已經成為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的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基本要求。這一道德概念的獲得,是我們20多年來以沉重的道德代價所換來的最寶貴的文明成果。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