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你一定看過戲吧?無論它如何煽情,你仍然在看過了以后明白,這只是戲而已。也就是說,你骨子里有這樣的一個認知背景在提醒你:那都是表演,是裝出來的。如果你有幸走到后臺,會發(fā)現一切都不再神秘。它已被還原:無非就是為了捕捉觀眾,傳達某種東西,把各種因素組合一下呈現出來而已。而這種組合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在你和它有一段距離時,由于它對你心理的作用,你就會覺得它還真像回事。
假如你對此沒有體會,那么,你肯定看過新聞聯播。你有沒有發(fā)現那些主持人的語調、神態(tài)等實際上都是裝出來的?
對于你來說,體會到這一點很有意義,因為當你知道它們都是表演,它們表現出來的那些東西(威嚴、高貴、強大、正義,如此等等)實際上已被祛魅。
你會領悟到,強大或高貴之類東西并不是你面前的實體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借助于一定的表情、姿式、服飾等,使它們對應于一定的社會角色,契合背后的社會價值排序等"烘托"出來的。也就是說,它們不是自然物,而是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個人性地還是社會性地裝出來的。
而既然你知道這一切是裝出來的,它們對于你所擁有的力量就會消失。當你在心里面可以說"你就裝吧!",你實際上已有心理優(yōu)勢。人類的心理是這樣的:對于真實的東西,可能會有心理弱勢,但對于"假"的東西(不一定是認知層面的假),則有心理優(yōu)勢,因為"真實"對應于無法否認其存在的實體,這意味著力量,而"假"的東西,則可能是一種虛幻,隱含著沒有力量的設定。
人本質上是一種善于表演的社會動物。不僅戲臺上是在表演(本義上的),巫師作法、體育運動、求愛、待人接物的規(guī)矩等等,都是表演。因為是社會動物,我們所看到的首先并不是"人",而是社會"角色"、"人格",我們就是在與這些表演性十足的東西打交道。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在英語中,"人格"有"面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