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話做事以及神態(tài)都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所以,我們讀文章時,可以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讀懂他(她)的心理活動。
如:學習《灰雀》,讀到“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我們想一想,就會知道列寧此時想表示對灰雀的喜愛和擔心,感動男孩說出灰雀的下落。
讀到“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我們想一想,就會知道列寧此時想讓男孩知道關(guān)起灰雀是錯誤的,應(yīng)該放回灰雀。
這樣以來,我們就讀懂了列寧的心理:愛鳥、尊重愛護男孩。
我們習作時,也要通過寫動作語言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他(她)的心理活動。請看我學生閆寧宇寫的一段文字:
“老師似乎看出了什么,走到我身邊,對著我的耳朵小聲說:“你發(fā)音挺準的呀。要相信自己,來,給大家做個示范?!蔽夷闷鹩⒄Z書,想讀,又不敢讀。柴老師對著全班同學大聲說:“同學們給閆寧宇一點鼓勵吧!”班里立即響起了一陣掌聲。這掌聲使我產(chǎn)生了莫名的信心?!?/p>
讀到這里,我建議同學們回憶一下,寫一件別人對你進行幫助或教育或鼓勵的事。要通過寫語言動作神態(tài),表達他(她)的心理活動。我相信經(jīng)過這樣練筆,同學們的習作水平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