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市場的發(fā)展,產品的生產正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安全效益型轉變,在由“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計劃經濟到“酒香還怕巷子深”的市場經濟,從國內市場保護性壟斷到國際市場全面開放,在面臨危機與挑戰(zhàn)的同時,企業(yè)必須快速轉變經營觀念,樹立“質量就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就是企業(yè)永恒的主題”的質量管理理念;為實現“質量奠定百年發(fā)展,品質促就基業(yè)常青”的發(fā)展目標,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和內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了企業(yè)產品質量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
質量管理的發(fā)展過程中,質量管理思路已發(fā)生了質的轉變,從產品質量有“檢驗”到“預防”,由“堵”到“疏”,再到生產的“全面質量管理”,我們不難看出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要求與質量水平要求越來越高。
1、質量管理體系的轉變。為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眾多企業(yè)在質量管理方面已以更高的起點,與國際質量管理模式接軌,全面導入產品生產的GMP質量管理理念,建立獨立于生產管理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產品實現過程的質量檢查和質量監(jiān)督,在解決產量、成本、質量發(fā)生沖突時,從根本上杜絕犧牲質量的思想痼疾,實現了質量管理理念的轉變。
2、
質量管理模式的轉變。由事后質量檢驗把關控制轉變?yōu)椤邦A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質量管理如同醫(yī)生看病,治標不能忘治本,許多企業(yè)雖然高懸著“質量是企業(yè)的生命”的標語,而現實中存在“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重結果輕過程”質量管理誤區(qū)。為了徹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誤區(qū),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執(zhí)行力,企業(yè)必須在質量管理中推行了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即把整個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計劃形成、投料、生產、成品四個生產階段全部納入質量控制系統,將其整合成緊密相連的質量管理體系。
2.1
生產計劃形成階段的質量控制:即生產前的質量控制,生產、技術、倉儲與營銷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在對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進行充分分析后,依據需求和有效的預期評估制定生產計劃,傳遞到物資供應和技術支持部門,提前做好主要物料供應商審計;廠房設施、儀器設備、生產工藝、包裝材料、包裝方式的驗證;原輔材料、中間品質量標準的制訂等產品設計的技術準備工作,確保生產制造過程能始終如一地生產出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產品。
2.2投料階段的質量控制:物資和質量管理部門共同通過嚴格按照已制定的標準,進行物料供貨渠道、包裝、標示和內在質量的入庫驗收、在庫養(yǎng)護及出庫驗放來防止物料污染或混淆,保證進入生產系統的物料滿足生產質量需求。
2.3生產階段的
質量控制:生產平面是四個平面中最重要的一個平面,因為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推行“7S”現場管理模式。1S整理——區(qū)分要用的和不用的,將不用的清除掉;2S整頓——將要用的東西按規(guī)定擺放整齊,明確標示;3S清掃——清除現場內的臟污,防止污染;4S清潔——將整理、整頓、清掃的具體操作標準化、規(guī)范化;5S素養(yǎng)——員工必須按規(guī)定行事,工作認真、負責;6S安全——按規(guī)范操作,確保產品質量;7S服務——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做好所有準備,以減少或杜絕生產過程中的差錯。
2.4成品階段的質量控制:即產品的最后質量審核放行和質量跟蹤過程,質量檢驗人員對每批產品以科學嚴謹的檢驗方法和挑剔的目光審視著產品質量,質量保證人員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批生產記錄進行審核,以決定成品是否放行。產品放行不是產品質量控制的終結,所有的產品嚴格執(zhí)行留樣觀察制度,及時對留樣產品進行產品質量跟蹤,為保證產品質量穩(wěn)定和質量持續(xù)改進提供依據。
3、質量問題的處理“由堵向疏”的轉變。由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和結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續(xù)推行質量改進的轉變。質量問題的發(fā)生必然有其產生的原因,如果一味追究責任和進行經濟處罰,會導致隱瞞小問題,最終集結成大質量事故,為此倡導提出問題,商討改進和預防措施,避免同樣的問題重復發(fā)生。采用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的方式,通過“頭腦風暴法”,對產生的或可能產生的質量問題進行原因剖析,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成立QC專題攻關小組,研究制定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法和預防措施。
4、質量管理的內部支持。好的產品質量不但需要好的質量管理意識與方法,更需要好的環(huán)境做支持。沒有能相信一個環(huán)境惡劣,計量設備粗糙的企業(yè),能生產出怎樣的好產品。因此,若想有卓越的產品質量,必須有健全的內部支持。首先,企業(yè)必須具有強烈的質量責任意識。企業(yè)全員重視產品質量,視質量為企業(yè)的生命,人人是質量監(jiān)督員;其二,完備的生產設施和場地。保證了原料進廠、生產、包裝、檢驗、運輸全過程都有與生產工藝和質量要求相適應的設備設施;其三,相應基本技能和質量意識的員工。有高素質的員工,才有可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因此企業(yè)必須重視員工的質量培訓,達到人人懂質量管理知識,關鍵崗位持證上崗的人力資源體系的保障;其四,完善的質量管理制度,建立了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全面、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工作,做到一切用數據說話,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制訂了包括市場調研、產品開發(fā)、生產管理、設備管理、人員管理、物料管理、質量管理、生產工藝管理、質量標準管理、質量檢驗、銷售管理、銷售服務管理、市場信息反饋等質量管理相關文件,并在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每月進行檢查考核;其五,符合法規(guī)要求且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多維的、動態(tài)的質量標準。在生產過程中及時根據國家標準規(guī)范的要求和用戶反饋意見不斷完善內控標準,保證向市場提供優(yōu)質、安全、高效的產品。其六,利用一流的檢驗設備和檢驗能力。通過引進國內外的先進的先進檢測設備,并對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實現了所有質量檢驗人員持證上崗,進廠原輔材料、出廠產品檢測率100%,檢驗結果準確率100%,留樣質量跟蹤率100%,確保所有檢測結果真實有效;第七,自動化的物流信息系統,及時根據生產和市場需求掌控原輔材料采購、出庫和合理的庫存,避免因匆忙引起差錯。最后,還必須有專門機構、專職人員做質量管理工作,每天對各種質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出現的任何質量問題都能及時反饋、分析、診斷和處理,使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波動及時有效地得到控制。
質量管理沒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遠的問題,質量管理就是在持續(xù)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規(guī)范起來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企業(yè)力求卓越的質量意識;打造著名品牌,奉獻精品產品,是企業(yè)生產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