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本文綜合了達真堪布的三次開示,轉載自大圓滿法網,原文鏈接之一:http://www.dymf.cn/Article/sskq/xuexiuwenda/2011-11-22/7152.html
問:現(xiàn)在社會上,無論大人還是學生,普遍都喜歡打游戲,而且游戲里很多都是殺人的、偷盜的。玩這種游戲和真正的殺生、偷盜有什么區(qū)別?
答:有區(qū)別。玩這類游戲不是真正的殺生、偷盜,但是也會在相續(xù)中形成不好的串習。玩游戲的過程中,你心里也會有一些殺或偷的動機,或者說有一些不好的念頭、想法,這也會有一些罪過。其實,我們平時的所做行為,一切不都是游戲嗎?還要玩游戲?
問:家里人要去殺小雞來賣,我又不好阻止,怎么辦?
答:如果你有這個能力,能勸阻就勸阻。若是沒有這個能力,實在阻止不了也沒辦法,這也是一種因果,一種惡緣。自己不要親自去做,去參與這些事,也不要指使別人做,心里也不要隨喜這種做法。你就多發(fā)清凈心,多念咒念經,回向給他們。這樣的話,對他們肯定也會有很大的好處。
附錄:
殺業(yè)的四種情況略說
https://www.dymf.cn/Article/sskq/jjks/2012-01-11/7363.html
殺生的業(yè)果非常微妙,一般人無法能夠衡量和判斷。親自殺、讓別人殺、隨喜殺,都是一種殺業(yè)。有人懷疑:“隨喜殺生能造業(yè)嗎?別人殺生,我只是心里生起了歡喜之心,只是一種起心動念,沒有殺生的行為啊?”
佛在《俱舍論》里,從“做”和“積”的角度講造惡業(yè),尤其講殺業(yè),共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做意積集罪。既做業(yè)了,也積累了,這是指親自殺生。比如親手打死了一只蚊子或其他小含生,這是故意殺生。有這種惡念,也有這種動機,所以是做意,這種惡業(yè)在相續(xù)中也會積累。
第二種是積而未做罪,就是沒有做罪業(yè),但是在相續(xù)中也積累罪業(yè)了。這是隨喜他人造業(yè)的緣故。為什么說是未作罪呢?就是指沒有用身、口去做。比如說親自去殺,這是以身來造業(yè),這是做;指使別人去殺,是以口來造業(yè),也是做。隨喜是意,談不上是做。雖然不是做,但是這種惡業(yè)也會在相續(xù)當中積累。
如果是好多人一起造業(yè),每個人都會在相續(xù)中積累罪業(yè)。比如說十個人一起計劃去殺一個人,雖然最終不是自己動手殺的,但是有這種發(fā)心和計劃。這樣在別人殺生的時候,自己的相續(xù)中也會積累這種殺業(yè),這也是未做罪而在相續(xù)中積累業(yè)。
我經常強調共修,因為共修時,若大家能一同發(fā)一顆善心,做一件善事,大家都能得到同樣的功德或善根。做惡業(yè)也是一樣,一同發(fā)一個惡愿去做一件惡事,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實施,但有隨喜的這種惡念,相續(xù)中也會積累這種惡業(yè)。
第三種是做意不積罪。做了,但在相續(xù)中沒有積累罪業(yè),而是在無記中。比如我們走路時,踩死了螞蟻或小含生,這不是故意殺生,而是無意中殺生。雖然是親自殺的,但在相續(xù)中沒有積累這些惡業(yè)。
佛在經里講過很多公案,有些人無意中殺害了別人的生命或者造惡業(yè)了,后來也感受果報了。因果不可思議,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好說。但一般情況下,按照佛在《俱舍論》里講的,是不積累罪業(yè)的。
第四種是未積未做罪。既沒有做,也沒有積累,是指在夢中做惡業(yè)。其實在大乘佛法里,夢中也不能有惡念。但這里強調的是,夢中殺生不是完整的殺業(yè),夢中做這些惡業(yè)不是真實的。所以在顯宗里,尤其是小乘里講,在夢里所做的這些都是未積未做,既沒有做,在相續(xù)中也沒有積累惡業(yè)。
這四種情況我們都要明白,而且需要對治。我們不僅在現(xiàn)世中,而且在生生世世中肯定殺過無數的生命,我們應該以佛的教言來取舍善惡,懺悔罪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