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小人、遠賢臣而敗亡的歷史教訓太多了,可以說歷代都有。雖然沒有一個當皇帝的不知道"親賢臣、遠小人"則事業(yè)成,國家興,實際上卻沒有幾個人做到,原因就在于小人善于逢迎討好而進讒言,賢臣剛直不阿而進忠言。讒言于國于民有害,卻順從皇帝的心意,聽起來舒服;忠言于國于民有利,卻觸犯皇帝的龍顏,聽起來掃興。伍子胥、屈原的悲哀人人皆知,就因為吳王夫差和楚懷王聽信了伯豁和靳尚的讒言。"近色遠賢者昏"。"設(shè)想英雄垂暮,溫柔不住住何鄉(xiāng)?"這句詩道盡了千古英雄的不幸。讒言舒心,美色既舒心又悅目,那些昏君哪能不近色遠賢。夏桀智力過人,不能說是不聰明;力直鐵鉤,不能說是不勇;終古、關(guān)龍逢以死苦諫,不能說是沒有賢臣,然而他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唯寵姬妹喜之命是從,成了一個天怨人怨的獨夫民賊,所以成湯順天應(yīng)人,革了夏桀的命。"女謁公行者亂"?;杈?,必然會引起后妃干政。在中國歷史上,女人對政治、對官場,始終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試想一下,哪一個王朝沒有過后妃干政、太后垂簾?外戚之所以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難道不是因為女人?有多少位高官顯的人物,不是由于牢牢地抓住了女人的石榴裙才得以攀援而上?
妲己、褒姒、西施、趙姬、呂后、賈南風、武則天、楊玉環(huán),直到清朝的慈禧太后,哪一個不是政治舞臺上響當當?shù)拿帧N鋭t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和唐中宗的皇后韋氏,一個想學她的母親,一個想學她的婆婆,結(jié)果把唐王朝搞了個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