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感悟
感悟是人生的提高,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感悟長卷,由最初的殺人嗜血如麻,掠奪搶占但今天的經(jīng)濟為主,局部戰(zhàn)爭,斡旋對話,處處都體現(xiàn)人類的感悟。
當然人類還在感悟的過程之中,地球今天面臨的問題促使人類要不斷地感悟提高。。。
人生也是如此,孔圣人為何講“朝聞道,夕死足矣”。那又是個什么境界呢?次之,若能達到顏回之樂也很不容易: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薄墩撜Z·雍也篇第六》,顏回可以貧而樂是人生的一個境界。
圣人們自然有他們的精神追求,可以放下物欲,享樂與其精神的圣地,常人一般不可及,不可以像于丹一樣把圣人精神說成是生活態(tài)度那樣簡單,讓百姓也改變生活態(tài)度,安貧而樂。而百姓有精神追求是一個國家的整體戰(zhàn)略,中國的百姓大概是地球上最歸順的。而精神文明的基礎是物質的文明,起碼是溫飽。其實孔圣人早就說過,讓百姓先富起來,在教育他們。
再次之,我們認真地回顧一下家史,我們的父輩,祖輩,勤儉持家,注重家教,家學,點點滴滴都是悟中得來?!狈e善之家,必有余慶“,中國古代家風就決定了子弟的大部分修養(yǎng)。看當代偉人小平的家庭也少不了看到鄧家的家傳,近來去小平故居看了一下,才恍然!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明師指路;明師指路,不如自己開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幸遇明師指路,個人就是不開悟,還是沒有用。
單純的物質豐富解決不了人生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