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與企業(yè)管理
——道覺
老子無處不在,他是那么的簡單,以至于我們都忽略了他的存在,就像我們忽略了空氣的存在一樣。然而他是重要的,就如空氣一樣,我們不能離開他。我們需要得到他的智慧指引,從而簡單地生活,快樂地學習、工作和獲得成功。
《道德經(jīng)》又稱《五千言》,僅僅五千余言,自古至今海之內(nèi)外已有幾千種注本,不可不謂世之罕見。近代以來被毛澤東所唯一佩服的曾國藩也曾有一言:“一日不讀老莊,渾身充滿酸臭之氣”,可見老子在其心中的地位。無獨有偶,魯迅也曾有一言:“不讀《道德經(jīng)》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不知道您是否讀過該書,但在魯迅看來不讀顯然是行不通的。
老子的《道德經(jīng)》,文簡義豐,博大精深,進則被譽為帝王之學,可以治國安邦;退則被奉為安身之道,可以修身養(yǎng)性。當今企業(yè)管理者鮮有不感嘆管理之累的,為何?莊子曾有言:“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蔽覀冎岳墼谇f子看來是因為我們舍天道而奉人道,去無為而行有為。
那如何化解管理者身心之疲憊,實現(xiàn)更好的管理,老子告訴我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庇纱丝磥?,入道便可。
一、玄妙之道
《道德經(jīng)》開篇第一章頭尾五個字便是“道,眾妙之門”。理解了道便可窺探天地萬物之妙門,當然企業(yè)管理亦不過是天地間一事耳,可見道之重要。道的核心是什么?在本人看來道的核心便是對“有無相生”的理解和把握。
天地萬物之變化無不在“無有”兩字之間,無可生有,有也終將歸無,其間玄妙便是道。道蘊藏著無有生滅變化之玄機,把握了道便懂得了其中之機妙。所有的企業(yè)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亦必將由盛而衰,歸于無。這是大道,不可不明了。此道即明,便可突破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一時之得失,而全然整體的去思考企業(yè)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面對不同的局面,所因采取的不同對策,應時而變;同時亦需明白在變化中抓住核心,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應對。企業(yè)的核心只有一個字“人”,而人的核心也只有一個字“心”,所以企業(yè)管理的核心就是兩個字“人心”。人心便是道,在企業(yè)管理中得人心便是得道。人心有無歸向,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德者,得人心;德者,得道也。所以作為領導者管理企業(yè)的核心便是修德,以得人心。
二、上善領導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對于如何悟道以修善德有兩個特別重要的比喻,以其修身便可得之。
其一:“復歸嬰兒”。老子認為德最厚的人莫過于嬰兒,如果復歸嬰兒,則常德不離。嬰兒之德有三:1、純真,如果領導都能真實無欺,那么上行下效,整個企業(yè)人人都會簡單真實,而各種人際關系就會隨著簡單樸實,員工之間與部門之間少了猜忌而增加信任,彼此配合順暢,自然就會高績效;2、親善,嬰兒是最親善的,簡直人見人愛,如果領導能有這種親善感,員工個個都喜歡,何愁管理不好,怎么可能沒有凝聚力和執(zhí)行力;3、和美,嬰兒可以“終日嚎而不嗄”,究其原因是和氣至極的緣故,內(nèi)外和諧自然就美,一個領導如果能夠自己內(nèi)外和美,以至于引導團隊內(nèi)外和美,那么對于一個企業(yè)來說自然就會和氣生財,而且生大財。
其二:“上善若水”。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碧斓厝f物中水是最接近于道的,學習水之德,便如學習道之德。水德有三:1、處下,水處下故江海能成其大,而領導能虛懷若谷謙卑處下地尊重員工,自然會被員工所尊敬和擁戴;2、柔弱,曾國藩曾有言:“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水是大柔的,然而一旦成勢,便可以摧枯拉朽毀滅一切,領導也需要外柔內(nèi)剛,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圓融處事,便可以柔克剛,化解矛盾于無形;3、不爭,水從不與萬物爭,更多的是成就萬物,而作為一個領導如果能不與員工相爭于利,更多的去成就員工,反過來員工成功之時,定是領導成就之日。
三、無為管理
作為領導者不但要有上善的德性,更需要將這種德性運用于企業(yè)管理當中。當然老子倡導的管理最高境界是無為而無不為,關鍵有二:
其一:“無為而治”。很多人以為無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做,然后坐享其成,世上顯然沒那么好的事,這也是對老子莫大的曲解。無為而治含義有三:1、無偽,意思是在我們的管理過程中不要去巧裝偽飾,殊不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偽裝一次,員工就會因人而異奉還無數(shù)次,如此得不償失也,正如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2,無違,其意為管理要符合規(guī)律,順應人心,不得背道而馳,不然就將南轅北轍,適得其反,古有“拔苗助長”的例子便是如此;3,無為,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可以少作為甚至不作為,順其自然,便可得無所不為。我們國家改革30年,越來越無為了,而人民越來越富有了,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再者從管理所經(jīng)歷的三個發(fā)展進程(經(jīng)驗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來看也是一個越來越無為的過程。
其二:“道法自然”。天地萬物皆有其本性,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此為本性使然,即自然。此前已有論述,道之玄妙,即在“有無相生”之間。由此,道法自然有三含義可述:1、常無,管理有道,道可知不可見,卻不可違,有如四季更替其道可知卻不可見,唯有順之,如春種夏長方能秋收冬藏;2、常有,管理之道無形,卻是可以在管理中顯現(xiàn)出來的而成為有,符合了道,便能得人心,正如孟子所言“得到多助,失道寡助?!倍诠芾碇腥绻艿萌诵?,便一切皆有可能;3、自然,便是道,便是事物的本性和規(guī)律,管理如果能循人之本性,滿足所求,因循利導,被管理者必將追隨,驅之亦將不離,此方乃管理真大道也。
總之,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蘊含的不是拘泥于某一事的管理方法與技巧,他告訴我們的是大智慧,在道的高度,從“有無相生”中全然整體去把握企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管理要妙,由此去化生管理萬千法門,以破解層出不窮的眾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