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讀者劉小姐問:我在高中時是尖子生,高考考上了頂尖學府。但上大學后,第一次考試就排到最后。我覺得很丟人,開始拼命學,可感覺一拳打在棉花上,越想用功,成績越差。這可怎么辦呢?
武警特警學院心理研究所余淑君答:不少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以優(yōu)秀來定義自身價值的思維定勢。但進入大學,來自全國的人才濟濟一堂,要脫穎而出談何容易。一部分人就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而認定自己沒有價值,陷入焦慮、抑郁中,自信和積極性下降,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杰斯認為,孩子需要正向關(guān)懷,即希望從重要的人(如父母)處獲得愛、接納、尊重,以此來確認自己有價值。這樣的愛有兩種:一種是有 條件的,即當孩子表現(xiàn)乖巧、懂事、聰明時才愛孩子;另一種是無條件的,即無論孩子表現(xiàn)怎樣,哪怕調(diào)皮、學習差,都能夠感覺到父母是愛自己的。前者讓孩子產(chǎn) 生“當我表現(xiàn)好時我才有價值”的感受,后者則讓孩子擁有“無論怎樣我都有價值”的信念。
我建議,這位讀者不妨試著放下別人對自己的定義,明白自己無論如何都是有價值的。如果心態(tài)仍難改善,需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每位家長也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他們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相信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