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經(jīng)受一點點挫折時,常常大發(fā)脾氣或是滿臉委屈,兩眼淚汪汪的。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時候,他們在對待事情時總顯得比成人更較真,他們更在乎父母、老師、伙伴對他們的評價。
過多寵愛孩子,會使孩子變得脆弱,他們的自我優(yōu)越感和自尊心會越來越強,更不容許他人打破他的這種優(yōu)越感。因此,當給予他的關注稍微欠缺一點時,他們往往不能正確地理解和接受,常常會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從而采取自我防衛(wèi)機制加以抵制和抗議。這時應該怎么辦呢?

當孩子覺得委屈時,父母要及時了解他委屈的原因,讓他的情緒得到釋放,最好的辦法是耐心聽孩子“訴苦”。
父母可以讓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一遍。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地述說,當孩子提及自己的感受時,鼓勵其說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仔細聆聽后,可以心平氣和地從 其他人的角度設幾個問題問孩子,引導孩子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如:寶貝,你猜對方當時是怎么想的?要是沒發(fā)生這件事,你還想和他做朋友嗎?

孩子能夠將不快宣泄出來,是件好事。但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則不應無條件地順從他。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父母給他設立“疆界”,規(guī)范他的行為。無論孩子怎樣鬧,父母都耐心地陪伴他,溫和并且堅定地說“不”,會讓他了解到父母的底線,從而不敢再“肆意妄為”。

平時父母要多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如經(jīng)常和孩子玩一些有難度的游戲,當孩子輸了時,告訴他每個人都會輸,輸后努力再來就好。當父母受到委屈時,也可以和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與做法,以此引導孩子掌握正確對待及處理這種事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