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原文從網(wǎng)絡上轉載文章,如若修煉,慎之,若自己無基礎領悟透徹,必有明師指點,方可修煉。
青城山自然辟谷養(yǎng)生基地,每單月長期開設辟谷養(yǎng)生,辟谷師指導。
河南太行山修真悟首道基地,每年3次開設丹道速成,丹道修煉精髓
心能量養(yǎng)生網(wǎng) 山晴居士提供給健康養(yǎng)生愛好學習。
佛土之宮,神洲之宇。
七寶羅全以供養(yǎng),五氣交濟而氤氳。
一穴含光,分垂自見萬象;
三田獨貫,兼管常握元綱。
內藏生克,克處自是逢生;
外多合離,離時依然求合。
秋冬堪符奧妙,春夏亦法權宜。
截長補短,求合天地之中;
去雜歸純,直調陰陽之理。
既錯綜而參伍,尤慎守而安居。
號絳宮、名赤縣,名號何止一端;
談認祖、言歸宗,言談非有異致。
為圣為賢由此達,作仙作佛以是機。
不求妙用,垂老亦覺無成;
茍獲真機,霎時居然有造。
理本至微,不憤不啟;
道非可隱,與知與能。
法有待于推演,修始免乎迷昧。
原夫木德內含,春風常流和煦;
仁道至粹,淑氣自降維皇。
本根能固,枝葉自繁。
嘉樹得活澤而滋生,芽萌莫遏;
大林賴神刀以剪割,卉毒皆清。
丙丁不發(fā)陽光,婀娜之柔條堪濟;
戊已偶染陰濁,茂密之美蔭可遮。
百煉歸元,萬魔遠害。
太和保合,久久真一自回;
至道精微,時時防維宜密。
至若火中正氣,實光照乎大千;
夏令當權,每推原于二七。
蘊之則義方內具,發(fā)之則剛烈外流。
頃刻燎原,急法清流善下;
終朝烹鼎,宜擇美槚頻供。
最喜旭日東升,尤嫌陽烏西墜。
得其節(jié)度,依然稱物平施;
反厥本來,自覺剛中特立。
法本玄微,須觀太陽之迭運;
理茍明達,可入神室而調停。
制心奇功,莫離于此;
安神妙法,已統(tǒng)括之。
氣有發(fā)亦有收,待秋金之斂肅;
心不違亦不御,合禮制之防閑。
雖云大繩不鑰,守仍合乎規(guī)中;
縱令古民無知,行且循乎矩內。
擁金城之固,戎馬曷來;
履白雪之寒,強兵不用。
得火就范,既可隨作方圓;
以水淬鋒,自不流于柔鈍。
靈明地上,活動儼若泉流;
智能囊中,靜深直似淵海。
曲直圓方,原隨器物;
東西南朔,莫逆本真。
可止狂暴炎飚,能長發(fā)舒嘉植;
勿壅之而橫濫,宜導之使順行。
蕩瀉無關,真元亦覺難蓄;
激揚不節(jié),本色必至漸虧。
得此真機,驪珠終期在手;
循茲妙訣,兔魄自可入懷。
此理既極詳申,欲修自宜細究。
中土含溫潤之德,大信統(tǒng)化治之宗。
合水火而成能,中孚為質;
并木金以為用,無妄秉靈。
狂瀾賴以止蓄,允執(zhí)厥中;
掣電藉以收藏,為物不貳。
悟此關頭,自是圓融境界;
臻斯奧妙,難將底蘊形容。
默而守之,道在是矣!
要之大道不離方寸,致力首辯五行。
順逆推來,皆成妙諦;
淺深按去,直到真元。
兩大玄微從茲著手,萬源分派以是為綱。
人無異心,心無異理。
惟愿好修之士,共入至德之門。
斯則神圣所慰懷,亦即天地所默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