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深圳東方教育集團
地點:廣東省 - 深圳
時間:2014/11/2 0:00:00
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師培訓
基礎知識
第一章 勞動經濟學
1、什么是勞動經濟學?
1)經濟學:資源有限、稀缺VS人的欲望無限兩個前提下的資源有效配置。
2)傳統(tǒng)經濟學三要素(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
3)勞動力:提供“勞動”的人(能夠且愿意)——P5。
4)勞動力市場:勞動力需求、供給、流動、配置的市場(P11)。
5)研究勞動力市場現(xiàn)象及規(guī)律的科學,即勞動經濟學。
2、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是什么”——現(xiàn)象本身,客觀。
2)規(guī)范研究:“應該是什么”——帶有價值判斷。
3、什么是勞動力供給?
1)勞動參與率:勞動力/總人口(分析勞動力變動的工具)
年齡(性別)勞參率:某年齡(性別)勞動力/該年齡(性別)人口
2)勞動力供給:在一定市場工資率下,勞動力決策主體(家庭或個人)愿意并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
3)勞動力供給彈性:勞動力供給量變動對工資率變動的反應程度,也叫工資彈性。(070526)
關于勞動參與
1.勞動力參與率的生命周期:(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人參與勞動不同)
1)考慮年齡性別問題
2)幾個趨勢:15-19↓;女性↑;老年↓;25-55→
2.經濟周期與勞動參與假說:
1)經濟周期:總體經濟運行的繁榮與衰退周期性交替。經濟危機。
2)幾個概念:一級勞動力(成年男性);二級勞動力(中年婦女);失業(yè)率(后面會講)
3)附加性勞動假說:失業(yè)率上升,二級勞動參與率提高,正相關;
4)悲觀性勞動力假說:失業(yè)率上升,二級勞動參與率下降,負相關。
4、什么是勞動力需求?
簡單地說:企業(yè)需要人。
定義:
企業(yè)(主體)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某種工資率下愿意(雇傭意愿)并能夠(支付能力)雇傭的勞動量。
5、知識難點:什么是彈性(經濟學概念)
1.彈性:X變動的百分比帶來Y變動的百分比。比如, X對Y產生影響,可以描述為Y=F(X)的形式。
2.彈性系數:彈性系數=Y變動的百分比/X變動的百分比.用以衡量經濟量之間的變動的敏感程度。
假設X(W):工資率;Y(D):勞動力需求
3.則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Ed=(△D/D) / (△W/W)
根據Ed不同取值,勞動力需求的工資彈性分為5類(P8):
4.需求無彈性: Ed=0
5.需求有無限彈性: Ed→∞
6.單位需求彈性: Ed=1
7.需求富有彈性: Ed>1 股票
8.需求缺乏彈性: Ed<1 農產品(生活必需品)
9.結論:工資率提高,勞動力需求減少;工資率降低,勞動力需求增加。
6、什么是短期勞動力需求的決定?
(1)幾個概念:
1)邊際:一個量的變化引起的其他量的變化額。
2)邊際遞減規(guī)律:也稱為邊際貢獻遞減,是指消費者在逐次增加1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如吃饅頭)
3)邊際生產力遞減規(guī)律:套用上面,企業(yè)開始每增加一個單位勞動量時都會使產量增加,但當其增加的勞動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產量開始遞減。
4)邊際產品:增加一單位勞動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量就叫邊際產量,也叫邊際產品。
5)邊際產品價值VMP:邊際產品按現(xiàn)行價格出售獲得的收入增量。
6)邊際效益MRP:以此類推
7)邊際成本MC:以此類推
8)短期:不是時間的長短,是產量取決于一個可變要素的投入(理想狀態(tài))
(2)短期企業(yè)勞動力需求決定原則(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yè)要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當MRP=VMP=MP.P=MC=W
7、關于勞動力市場
(1)含義:廣義、狹義之說P11。主體:勞動力的所有者個體VS勞動力的使用者企業(yè)。客體:勞動者的勞動力——存在于勞動者身體之內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勞動能力。勞動力市場價值——勞動力市場價格——工資。本質:維護、反應和調節(jié)利益關系。(08050226)
(2)勞動力市場均衡:
1)市場均衡:市場中各相互對立的變量、因素處于一種制衡狀態(tài)(理想狀態(tài)),比如供需平衡。
2)勞動力市場均衡:勞動力的供需平衡。
3)勞動力市場均衡的意義:最優(yōu)分配、同質勞動力獲同樣工資、充分就業(yè)。
(3)勞動力市場靜態(tài)與動態(tài)分析:
1)靜態(tài):特定的時間點,或者不考慮時間因素。
2)動態(tài):考慮時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