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選擇,只要想成功都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整合資源,學會借力。凡是成功要有一個整合資源的概念,整合資源也是借力。
從現在你就開始領悟整合資源——借力的思想;學習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從此你便開始整合資源走向成功!縱觀古今,大格局之人,都是借力的高手,誰敢說,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誰敢說,他的成功中沒有借力。他們敢借,能借、會借,善借。其實天下都是借出來的!
“太極推手”是大格局之人必備的“武林秘籍?!边@里不是講武功,主要是說太極的引申義——四兩撥千斤。想成功就一定要學會——太極。什么是太極?通俗的說法就是:整合資源、借力打力、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
三國時代,有個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的故事,至今仍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
這故事發(fā)生在建安十三年11月。當時,曹操率兵50萬,號稱80萬,進攻孫權。孫權兵弱,他和曹操的敵人劉備聯(lián)合,兵力也不過三、五萬,只得憑借長江天險,拒守在大江南岸。
這年十月,孫權和劉備的聯(lián)軍,在赤壁同曹操的先頭部隊遭遇。曹軍多為北方兵士,不習水戰(zhàn),很多人得了疾??;土氣很低。兩軍剛一接觸,曹操方面就吃了一個小敗仗。曹操被迫退回長江北岸,屯軍烏林,同聯(lián)軍隔江對峙。為了減輕船艦被風浪顛簸,曹操聽從了龐統(tǒng)的計策,命令工匠把戰(zhàn)船連接起來,在上面鋪上木板。這樣,船身穩(wěn)定多了,人可以在上面往來行走,還可以在上面騎馬操練,如履平地。這就是所謂“連環(huán)戰(zhàn)船”,曹操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個渡江的好辦法。
但是,“連環(huán)戰(zhàn)船”目標大,行動不便。所以,有人提醒曹操防備吳軍乘機火攻。曹操卻認為:“凡用火攻,必借東風,方令隆冬之際,但有西北風,安有東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十月陽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span>
周瑜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只是由于氣候條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鮮血,不省人事”。劉備軍師諸葛亮用“天有不測風云”一語,點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笨梢?,對于火攻的條件,曹、周、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認識。
然而,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遠的南陽,對赤壁一帶天氣氣候規(guī)律的認識,比曹、周兩人更深刻、更具體。西北風只是氣候現象,在氣候背景下可以出現東風,這是天氣現象。在軍事氣象上,除了必須考慮氣候規(guī)律之外,還須考慮天氣規(guī)律作為補充。當時,諳葛亮根據對天氣氣候變化的分析,憑著自己的經驗,已準確地預報出出現偏東風的時間。但為唬弄周瑜,他卻設壇祭神“借東風”。
十一月的一個夜晚,果然刮起了東南風,而且風力很大 。周渝派出部將黃蓋,帶領一支火攻船隊,直駛曹軍水寨,假裝去投降。船上裝滿了飽浸油類的蘆葦和干柴,外邊圍著布幔加以偽裝,船頭上插著旗幟。駛在最前頭的是十艘沖鋒戰(zhàn)船。這十艘船行至江心,黃蓋命令各船張起帆來,船隊前進得更快,逐漸看得見曹軍水寨了。這時候,黃蓋命令士兵齊聲喊道:“黃蓋來降!”曹營中的官兵,聽說黃蓋來降,都走出來伸著脖子觀望。曹兵不辨真?zhèn)?,毫無準備。黃蓋的船隊距離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這時黃蓋命令“放火!”號令一下,所有的戰(zhàn)船一齊放起火來,就象一條火龍,直向曹軍水寨沖去。東南風愈刮愈猛,火借風力,風助火威,曹軍水寨全部著火?!斑B環(huán)戰(zhàn)船”一時又拆不開,火不但沒法撲滅,而且越燒越盛,一直燒到江岸上。只見烈焰騰空,火光燭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軍營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孫、劉聯(lián)軍把曹操的大隊人馬殲滅了,把曹軍所有的戰(zhàn)船都燒毀了。在那煙火彌漫之中,曹操率領著殘兵敗將,向華容小道撤退。不料,途中又遇上狂風暴雨,道路泥濘難行。曹操只好命令所有老弱殘兵,找來樹枝雜草,鋪在爛泥路上,讓騎兵通過??墒悄切├先鯕埍蝗笋R擠倒,受到踐踏,又死掉了不少。后來,他只得留下一部分軍隊防守江陵和襄陽,自己率領殘部退回北方去了。
火燒赤壁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從此以后孫權、劉備削弱了勁敵,得以休養(yǎng)生息,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此次戰(zhàn)役就是典型的資源整合,相互借力的大集萃。孫劉聯(lián)軍看似弱小,其實他們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必勝資源。資源一、天時:曹、周、諸葛都想到了火攻,但是諸葛亮對赤壁的氣候十分了解,他能“借來東風”。資源二、地利:孫權長期居住長江南岸,借長江天險拒曹。資源三、人和:孫權兵將多習水性,善于水上作戰(zhàn),孫劉聯(lián)合,雖人少但都是精兵強將,又有龐統(tǒng)助陣設連環(huán)計。
伽利略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和一個足夠長的杠桿,我可以把地球翹起來?!奔偃缒氵€沒有成功,說明你還不會整合資源,不會借力。
小白兔第一次與烏龜賽跑,因為驕傲失敗,心理沮喪極了。他大哭了三天三夜。一個兔子!一個跑神!卻敗給了一個烏龜!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小白兔最后決定“一雪前恥”,再給烏龜比一場。小白兔想到做到,他立刻擦干眼淚去找裁判小熊。最后他把自己的最心愛的玩具送給小熊,小熊才愿意幫助他找烏龜商談。小熊找到烏龜說明來意,誰知烏龜無論如何都不愿意再次比賽,無奈小熊又把小白兔送給他的玩具送給了烏龜,烏龜這才同意與小白兔再比賽一場,但有個條件,“這次比賽由我決定比賽場地”烏龜說道。小熊猶豫了一下,“好!就這么定了?!?/span>
第二次比賽開始了,小熊裁判發(fā)令槍一響,烏龜不緊不慢的到了終點,小白兔急得滿頭大汗,一直在原地打轉……烏龜又贏了!
原來賽場的起點在河的這邊,對岸是終點。小白兔還沒有學會游泳,面對湍急的河水,小白兔前進不得半步。
小白兔再次輸掉比賽,痛不欲生。小白兔又找到小熊和烏龜,以死相逼,決定進行第三次比賽,烏龜和小熊拗不過,就同意了。賽場在一座山上,起點在山頂,終點在山腳下。
第三次比賽開始了,發(fā)令槍一響,小白兔像箭一樣沖向終點,烏龜看著小白兔跑到半山腰時,才不慌不忙的將四肢和頭縮回殼里,像礌石一樣直接滾向終點——烏龜又贏了。
烏龜是慢的代名詞,兔子是快的代名詞,慢的卻勝了快的,這說明名一個道理,成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整合資源會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