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家長進行兒童早教時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我們分享下面這篇文章,一共收集了10個技巧讓家長順利成為寶貝的情緒管理教練。
一、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后,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講積極情緒時說,我們應該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具體該怎樣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jié)。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jié)。
每天放學時,我們常??聪﹃柕念伾?。有時是粉紅的,她就說是草莓味的;有時是金黃色的,她就說是橙子味的。這兩天剛下過雪,我和女兒回來時,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艱辛。她倒是很樂觀,說灌木叢上都是棉花糖。我們又一起感受腳下的碎冰。我們想象一個冰雪王國,想象自己住在里面。她發(fā)現(xiàn)薄冰下面有氣泡,就去踩踩,氣泡就動一動。我又抱她摸樹上的冰掛……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這些點滴的美好存到心里。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就是說,給好事拍照、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yǎng)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F(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并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yǎng)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們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小孩之所以有時不愿意分享,是因為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對環(huán)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其實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動分享的行為。我女兒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經?;ハ喾窒沓缘?。在家里,吃水果她都能先給大人分一圈,有什么好東西她也主動拿給大家看看,雖然有時很有保留的樣子——只給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許看不許摸。
分享好東西,把美好加倍,我覺得這是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齊宣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都承認,跟人共同欣賞音樂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三、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前面列出了24中積極的性格和品格,其實還有更多沒有列出來的,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fā)現(xiàn)孩子這些優(yōu)秀品格的表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fā)展。
現(xiàn)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后,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fā)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四、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發(fā)明了這個詞:成長感。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fā)現(xiàn)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于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么樣呢,現(xiàn)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xiàn)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fā)現(xiàn)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yōu)秀!
五、培養(yǎng)興趣愛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于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覺得,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閑等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另外,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比如,你是一位教師,但走出教室,你或許告訴別人你是一個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據(jù)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當你做你愛好的事情時,你全神貫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fā)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zhàn)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平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yè),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于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點挑戰(zhàn)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游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孩子大一些之后,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xiàn)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六、給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這也是我隨口發(fā)明的詞。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比如,記錄下來當天發(fā)生的好事,并解釋為什么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xiàn)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溫習。據(jù)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xù)時間也長。
我們自己也可以這樣做,也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做。我們可以在情緒有些低落時,把這些好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玩味。我們也可以每天睡覺前或在其他空閑時間里,沒事就在腦子里整理自己的這些好事。大家可以試試。其實這就是在訓練我們轉念的能力。
我們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專門記錄他的好事?;蛘呓o他準備一個小白板、做個展示墻,隨時記錄?;蛘呓o孩子準備一個好事寶盒,把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東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來看看……
這個心理玩具除了好事,還可以是讓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觀的一面,看到thebigpicture。比如,當你為孩子的一點小事生氣時,你可以跳出來想:總的來說,他是個好孩子,我是個好媽媽,我工作還不錯,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滿意……然后再看剛才的事,就能比較冷靜地看待了。
培養(yǎng)感恩、同理心、寬容等品格以及樂觀的思維習慣
我們家長自己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真是很大的。有時我感覺女兒會有點抱怨,我趁她還沒說呢,就自己開始感慨好的一面,表示很知足,她的想法也被帶過來了。其實我覺得更多的時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樂觀,更少消極的評判。有時大人會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來還沒有任何不滿情緒呢,聽大人這么一說,馬上就消極了。所以家長言行要慎重,別急于評價下結論,多等等,多觀察。
我們自己評論的話里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寬容和樂觀思維,這就是好的教育了。
我經常會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顧這一天的事情,其中除了總結她的進步,再就是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們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然后展望美夢,再開開玩笑。
對于大一些、上學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偶爾寫感恩日記、寫好事日記(讓自己開心、自豪驕傲的事)。不必天天寫,那樣他會反感,不好堅持,可以一周寫一兩篇?;蛘咦屗约好刻焖盎仡欉@一天值得感謝的事、讓自己自豪驕傲的事。我想,做這些遠比批評他的缺點更重要。
七、不做情緒綁架
我看到有的專家告訴家長,跟孩子說:“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我想家長應該盡量少這樣去說。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我們可以生氣。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傔@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guī)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
有時候女兒哭鬧之后,等她情緒好了,我也偶爾跟她說,你知不知道,你哭鬧的時候,我真的很煩。不過關鍵的是,你這一哭,耽誤了自己的時間,你早點過來吃飯,吃飽了就高興了,就可以多玩一會了,是不是……
教給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家長也是,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這樣,孩子也可以學會,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么錯事。
八、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前面談的多是關于積極心理的建設,下面談最讓我們頭疼的消極情緒的處理。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我們會發(fā)現(xiàn),做到這一點真是有難度啊。為什么這么難呢?因為,當孩子發(fā)脾氣或有其他消極情緒時,我們的本能反應是——又有來麻煩了!你敢跟我對抗!我的教育怎么這么失敗!你得長到多大才能會……!我付出這么多,你怎么能這么對待我……于是我們渾身冒汗血脈噴張……
我們處于這樣的狀態(tài),當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來了。
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fā)電、放風箏。
其次,要盡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
我女兒惹我生氣時,我就這樣開導自己:一方面是因為她就是個孩子,就這樣;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還可以做哪些改進,她是我教育的結果,跟誰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我想,如果家長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該怎樣提高,這也會幫助我們控制情緒,少生氣。
然后再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并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九、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fā)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于讓情緒消失,而是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當然對于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用轉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講道理。
所以,現(xiàn)在我對孩子哭鬧的方法是:在發(fā)現(xiàn)她有點情緒,可能會發(fā)作時,如果她不需要我的幫助,我常常找個借口躲開。我發(fā)現(xiàn)通常我一走開,她自己很快就沒事了。當她真的發(fā)作起來時,再回來。有時啥也不說,摸摸頭給她擦眼淚。如果我自己也生氣,或者她拒絕我接近,那就捧本書待在旁邊。如果是她特別不講理的事情,我就義正言辭地說幾句。這種慷慨陳詞也有用,能幫她看清自己行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應,當她自覺理虧時,理智就開始恢復,就戰(zhàn)勝了情緒。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tài)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十、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發(fā)打枕頭(當然對于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fā)泄情緒);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zhèn)靜法:數(shù)數(shù)、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后,當自己冷靜一些之后,教給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么辦。
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對于消極情緒,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辦法,這樣有利于化解情緒。但是對于積極情緒,則盡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好事,有時分析太多,好的感覺反倒沒了。
親:趕快訂閱吧!教育孩子是門科學,靠經驗和摸索會走很多彎路,孩子等不起,孩子誤不起!
★【家庭教育中遇到任何問題請加微信:731569981,與我們專家老師在線交流】
【新朋友】點擊圖片上面藍色“中國家庭教育”字即可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fā)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咨詢及建議】請?zhí)砑觽€人微信:73156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