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戶怎么來』
每一個產品都由許多功能堆疊起來,如微信的IM、公眾號、朋友圈、搖一搖等,所以每個人使用產品的原因也就不盡相同。
現在回想下自己使用微信的路徑:
第一階段:因為對搖一搖、附近的人的好奇,身邊的朋友都在用這兩功能去加同學校,或者同小區(qū)的同齡人,打開了一扇新的社交大門,不過玩了幾個月我就失去了興趣,就很少打開。這個階段的我,主要社交軟件還是QQ,不過暫時還沒有刪除微信,因為放著不礙事。
第二階段:2012年,我進入大學,主要使用的APP依然是QQ,后來因為換了部稍差的手機,又下了許多新的APP,后來內存不足,我把微信刪了,順便發(fā)了個說說,不用微信,有事Q我。
第三階段:有一天,我一暗戀的姑娘跟我說,她發(fā)信息給我,但是我沒回她,其實我滿頭霧水,后來才知道,她用微信發(fā)的。至此以后,我裝上了微信,且使用到現在。
到今天,我已經停用搖一搖、附近的人、朋友圈,但是我卻不能刪除微信(我怕刪除了就會錯過哪個姑娘的表白?。?,因為它已經占據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通訊錄才100個電話,但有200多個微信好友。
兩次使用微信,兩個不一樣的理由,第一次是好奇心,第二次是社交圈轉移。
所以產品的第一要素:給用戶一個使用的理由。
用戶為什么要走
之前在一家電商公司工作,我們的產品有許多的功能,包括:拼團、閃購、秒殺等等,此處提出拼團進行分析。
剛推出拼團的時候,用戶數不到5000,日單量過百,以成團人數為3作為基礎,100*3=300人次。半年時間,降到日單量不足10單,產品體驗基本沒有變,用戶數浮動不足20%,成單量下降了90%。只因為改變了一點,我們不再對商品進行補貼。因為相對于貝貝、拼多多等我們失去了價格競爭力,所以用戶不再使用我們的拼團功能。
產品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用戶體驗,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在最近的日子我們有一次拼單量上升過,也是僅僅是因為我們推出過一元拼團而已。
用戶為什么要走?因為他們發(fā)現了比你更好的產品。
到底如何留住用戶?
我做過的產品中,其中一款產品,我在的時候,日活一直都保持在1200-1500之間,浮動不超過20%,不論我如何改進產品,提高用戶體驗,都沒有太大變化。
后來我仔細看了一次數據,算是小有眉目了。下單用戶中,80%以上(保守測算,其實可能還要更高)的用戶都有歷史下單記錄,也就是說,平臺獲取的活躍的用戶一直都是那一些。其中有2位用戶的信息讓我特別感興趣:
第一位:下單24單,21單使用紅包,主要購買物為:減肥、美妝類;
第二位:下單18單,平均每單間隔7天以上,最長間隔超過1個月,主要購買物;零食,家居類(零食都是自營的,一般都是成本價出售)。
仔細看過他們的下單信息之后,我也終于明白了這款產品用戶留存的理由:價廉。
至此也明白,這款產品給用戶留下的印象就是價廉,當你失去價格優(yōu)勢的時候,用戶自然而然就流向它處了。
所以如何留住用戶?他怎么來的,你就怎么讓他留下。
如果你的產品不能長期保持留住用戶的理由,你要做的就是做新功能,轉移用戶注意力,經典案例:微信。
給用戶換一個留下的理由
雖然沒有數據,但是以我身邊為例,早期的微信用戶,就是因為搖一搖、附近的人、漂流瓶才玩微信的,或是、或是好奇,社交從欲望開始。所以微信早先的外號為『神器』,so,后來我就對微信失去了興趣。
后來微信的一系列功能:導入手機聯系人、QQ好友、朋友圈、公眾號等推出,用戶留存微信的原因也開發(fā)發(fā)生變化。
導入手機聯系人,QQ好友:創(chuàng)建關系鏈。
朋友圈:窺視欲、炫耀、分享。
公眾號:資訊、新聞、八卦、知識獲取。
總結:讓用戶一直有理由用!
好產品和運營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