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過什么叫好的生活,借用我們節(jié)目男嘉賓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要實現(xiàn)
財務(wù)自由和時間自由。
財務(wù)自由這話聽上去特別裝逼,你說你想多掙錢不就完了?但我想時間自由是大多數(shù)人都追求的,包括我。我覺得我應(yīng)該知足了,但又總是希望能更多地支配自己的時間。
如果真有所謂"娛樂圈",其實我沒什么圈里的朋友,就連熟人也沒幾個。我跟這個圈的人沒什么交往,不是說我不想,而是我不知道該從哪兒跟他們交往。我不清楚別人是什么情況,但我真不知道該從哪里交朋友。我的朋友大多是過去的,小時候的朋友,或是在工廠里的時候認識的。我想這和年齡有關(guān),和性格也有關(guān),歲數(shù)大了一點之后,那種愿意再多結(jié)交別人的愿望會大大降低。應(yīng)酬上的朋友有一些,其中也有比較談得來的,但是這種情況不太多,好玩的人太少了。
我看自己的節(jié)目不多,除非家里人看,我才會跟著看。我的家人也沒那種"非看不可"的心態(tài)。其實主持人這個
職業(yè)既沒有某些人說的那么風光、那么陶醉,也不至于像某些人所說的那么令人沮喪,或者那么不堪。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在舞臺上呈現(xiàn)給觀眾的那些東西,一定跟在生活中的自己有重疊的地方,但不完全和生活中的你是一樣的。
我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定位和風格是什么,我并不是那種有很多風格可供挑選的人,我只有一種風格,就是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種。
我會不會回歸新聞領(lǐng)域?那得看電視臺需不需要。我絕對不是一個會積極
策劃自己方向的人,很多次接受媒體采訪,我都有說到這件事--我在電視臺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服從安排的結(jié)果,沒有哪件事是我主動爭取的。
我從來不敢看百度百科"孟非"詞條下的那篇文章,每一次看到,我都會震驚。其實我做工人的那段經(jīng)歷挺普通的,做工人不是挺正常嗎?中國有多少人在當工人吶!也不見得當了工人就是怎么曲折坎坷,沒那么夸張,它確實是我生活當中的一個部分,僅此而已。我那時候沒覺得自己要成就一番事業(yè)什么的,也從來沒有過"我不是一個凡人,我終于有一天會風云上九重的"這樣的想法。我只是覺得,能有一份比當時工資高一點的事兒干干,也特別好。
我沒想過到底什么算是人生中的低潮時期。在《非誠勿擾》之前,我做死過很多檔節(jié)目,那對我來說也不算是低潮,因為做死過更多節(jié)目的主持人也活得好好的,我憑什么就活不下去了呢?這可能牽涉到每個人的評估標準不同。就像失戀這件事,擱在有些人那兒就不算個什么事,郁悶兩天,找朋友說一說,喝個悶酒,弄個什么事兒打打岔也就過去了,生活再重新開始嘛。但同樣是失戀,換個人他就有可能去尋死,他就活不下去了。
每個人的每一段經(jīng)歷都會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起碼我的人生中經(jīng)歷過的事情,會讓我在看待很多事情的時候,天然地持有某種傾向性,或者說立場。比那些沒有經(jīng)歷過這些事情的人,我更有可能會站到某一個群體中去想問題。
臺上的小姑娘喜歡叫我"孟爺爺",那就叫唄!我不怕他們把我叫老了,叫我孟奶奶我也不介意。我馬上就要40歲了,老實說覺得有點沮喪。想想自己剛工作的時候,看到一個40歲的男人,當時覺得他多老吶!而現(xiàn)在我就是那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