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智慧,如萬年古柏,在中華民族煥發(fā)青春的今天,必定發(fā)出新芽。
伏羲創(chuàng)立的古老智慧一定可以與當代科學和諧共存,融為一體,共同見證我們這個古老智慧民族的偉大振興。
伏羲是我們遙遠的先祖,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悠久歷史長河中的我們自己。
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我們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后人,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伏羲創(chuàng)易奠定了我們的文明,伏羲智慧是照耀我們民族的永恒光輝。
伏羲一畫開天,所創(chuàng)立的易學開創(chuàng)了幾千年中華文明。在中華文明史上,唯一有資格被稱為文明之根的就是發(fā)祥于至少六七千年前的易,創(chuàng)始人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
伏羲創(chuàng)立的易之所以被各思想流派尊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是因為它肇始了中華民族古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從萌生開始,伴隨中華文天明直到今。
老子《道德經》通篇闡述的核心都是道的問題,而道的根本在于陰陽,即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
而陰陽思想,則創(chuàng)舉于伏羲畫卦,始于一畫開天,伏羲才是陰陽哲學思想的開山鼻祖。伏羲畫卦標志著易的創(chuàng)立。在儒學經典中,伏羲的地位無與倫比,六經之中,《易》居首位。
歷代公認易是儒學思想的基礎、核心和源泉,可以說,沒有了易學這塊智慧的基石,道、儒就成了建沙灘上的大廈,飄在空中的樓閣。
萬世師表的孔子,自己也慨嘆:“假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因而韋編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