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沒聽懂我的重點”,“同樣的話說了好幾次,員工卻當做耳旁風”,“為什么和客戶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明明說的是中文,為什么別人老是聽不懂你說的話?面對這些挫折,你是否懷疑過究竟是自己口才不好,還是不會社交?
溝通不良、開會沒共識,是每個工作者在職場上都會遇到的難題,上一頁的會議狀況都曾發(fā)生在你我身邊。即使下了班和朋友聚會、回家與家人相處,每個人只要面對“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都需要“溝通”。要讓對方聽懂自己的話,就必須“說出對方可以懂的話”,就能更清楚地讓對方了解你所要傳達的訊息,甚至更快讓對方答應(yīng)自己的請求。
而溝通的時候,人會啟動大腦內(nèi)的神經(jīng)元,調(diào)動資源幫助自己思考,不過每個人腦內(nèi)負責處理信息的神經(jīng)元偏重的類型不一樣,有的人偏重視覺,有的人偏重聽覺,有的人更偏重感覺。比如,說道“下雪”這個詞,有的人腦海里首先浮現(xiàn)的是下雪的美景,而有的人則是打個哆嗦,感受到冷的感覺。這是因為有人更習慣通過畫面的方式處理信息,而有的人更習慣通過感受的方式處理信息,也因此,當一個感覺型的人和視覺型的人在聊天的時候,感覺型的人更喜歡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而視覺型的人收到這些信息后,沒有辦法很快的在大腦里“成像”,形成自己習慣的畫面,因此,視覺型的人在收信息的時候會感到困難,也造成了溝通上的困難,而全腦效能溝通,則會幫助人面對不同類型的人該如何溝通,如何識別不同類型的人,如何提升自己的視聽感能力,從而達到輕松高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