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揚,潘揚講師,潘揚聯(lián)系方式,潘揚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儒商之道傳播學者
5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潘揚:潘揚老師——儒商之道
2018-03-26 2486
對象
政治官員、企業(yè)家、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家、國學愛好者
目的
  領導者要具有旺盛的神采、敏捷的思維、才學的膽識、堅定的意志、通達的事理、多謀善斷等,這些都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內容

課程介紹:

? ?? 大學之道結合儒家之思想,既有鬼谷子內煉智慧,也是集結政治思想凝聚、得民心者的天下,要善于洞察、審時度勢、把握人心。政治家政治在于為民、經商為何取利,政治的思想與過程管控在于洞察力和決策力、經商在于利民,要善于布道。

? ?? 領導者要具有旺盛的神采、敏捷的思維、才學的膽識、堅定的意志、通達的事理、多謀善斷等,這些都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 《大商之道》課程是通過對《大學之道》《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來進行闡述。講述:圣人的思想,內外兼修,培養(yǎng)堅定的意志,如何用內在的精神去處理事務。

? ?? 輔佐領導者修煉內功,通過對領袖的定義、地位、職責、能力、使命、目的解析,給出領導力應用理論和方法。

三綱八目的追求:

(1)在明明德 —— 善于選擇 分析 審時度勢

(2)在親民 —— ?得民心

(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8)致知在格物

(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1)其本亂而末治者 否矣

(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

(13)未之有也

【注釋】: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 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入大學,學 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后一種含義 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钡馈暗谋玖x是 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 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親民:《管子·形勢解》:“道之純厚,遇之有實,雖不言曰‘吾親民’,而民親矣”。王陽明曾與弟子徐愛辨親民和新民,認為“宜從舊本作‘親民’”,列在《傳習錄》首章,“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說新民便覺偏了”。“親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齊家”,齊家即親民也?!坝H民”二字與上面“明明德”結合,即弘揚光明的品德要學習和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大人的學問即從生活中而來。

(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5)得:收獲。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

(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彰顯明德本心,誠明一致。

(9)格物:革除內心的私欲。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 的卻加以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讀解:

? ? ? 這里所展示的,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 所謂三綱,是指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 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所謂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 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 生進修階梯。

? ? ? 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 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 會登堂入室,領略懦學經典的奧義。 就這里的階梯本身而言,實際上包括“內修”和“外治”兩 大方面:前面四級“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后面 三綱“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 環(huán),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樞紐,它與前面的 “內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后面的“外治”項 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 ? ? 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 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下》),把生 命的歷程鋪設在這一階梯之上。所以,它實質上已不僅僅是一系 列學說性質的進修步驟,而是具有濃厚實踐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 了。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 然在我們身上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識明確,不 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 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著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 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 地展開。事實上,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又有幾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鶴閑云、隱逸高士呢?說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