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祥;慎獨,是一個人的高級修養(yǎng)。
虛偽是人生最拙劣的演技,而人生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得見別人,也照得見自我的內(nèi)心,自己的內(nèi)心,內(nèi)心所有真實的心性,有一天都會表露于外在。
古語之中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越是隱秘的時候越容易顯現(xiàn)本色,越是細微的時候,越容易顯出真情。所以,君子在獨處的時候總會更加謹慎。
“謹慎”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yǎng)。
一個人無論人前還是人后,都懂得謹慎的人,便叫做“慎獨”,不會因為居于人后,而放松自我,更不會覺得處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就胡作非為,這就是最好的君子所為。
人生在世,有一些事情是有利于他人的,也有一些事情是危害別人的,當一個人抱著僥幸的心理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違反了“慎獨”的原則。
用虛偽的拙劣演技,來掩蓋自己內(nèi)心掙扎的面孔,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愚蠢。而“慎獨”則是糾正這一丑陋面目的最好姿態(tài)。
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一個人無論內(nèi)心存在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總有一天都會顯現(xiàn)出來。
所有的虛偽最終都將水落石出,所有狡詐的行徑,總有一天都會浮出水面。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楊北山,他在任淄川縣令的時候,擅長運用奇特的計策去破案。
有一次,有一家人的米被盜了,官府一直抓不到人,后來楊北山就下令,讓附近的幾十戶鄰居都到衙門問話。
幾十戶人都跪在庭院之中,楊北山慢條斯理的處理公文,也不搭理他們,過了一會兒大聲的說:“我找到那個偷米的人了。”這時跪在人群中有一個人臉色突變,楊本山又喊了一句:“我找到那個偷米的人了?!?
那個人神色越來越慌張,最后楊北山指著他說:“你就是偷米的人?!蹦莻€人一聽立刻坦承了自己的罪行。
另外還有一次,一個路人在路旁邊的大石頭底下睡著了,醒來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隨身帶的一千錢被人盜走。
楊北山接到案子之后,就命人把大石頭抬到衙門,然后不斷的鞭打大石頭,而且允許百姓觀看,暗中派人在旁邊監(jiān)視。
過了一會兒抓到一個偷錢的人,原來他聽說縣令要邊打那一塊大石頭,覺得好奇就想來看看,但是又不敢進官府,就偷偷在外面探頭探腦的。
于是楊北山就命令他交出所有的錢,那個人只花了十文,其余的全部歸還了。
在這兩次斷案之中,楊北山利用的都是嫌疑人心虛的一個心理,正所謂說“做賊心虛”,并且仔細觀察他們的心理和表現(xiàn),才讓事情水落石出。
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發(fā)現(xiàn)你的行徑,那就不要去做,一旦去做了,這一件事情會存留于你的言行之中,總有一天都會表現(xiàn)出來,無論你隱藏的多好,都于事無補。
古語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樹深不怕風(fēng)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這就是告訴我們樹根插的深就不怕大風(fēng)搖動,樹干長的直就不擔(dān)心月下的影子偏斜,為人正直,便可以經(jīng)得住風(fēng)吹雨打。
所以真正的去理解“慎獨”,無論人前人后都做一個,都保持內(nèi)心的一份純真,不以狡詐的面目來偽裝自己,這是人生最好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