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1:對于現(xiàn)在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顯得很浮躁,跳槽比較多,武漢的大學生在中國排名第二位。我想問一下,你對我們大學生有什么看法?中國的中小企業(yè)比較多,可能達15萬左右,這些企業(yè)如何能留住人才?謝謝!
汪中求:對武漢的大學生,我想送大家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我在北大講課的時候講的,是說在座的,包括北大的學生在內(nèi),未來都有可能是人才,但是到今天為止一個都不是。大學生就是勞動力商品,適應社會才有成為人才的可能。這個社會不可能遷就你。以前招聘大學生時,我們公司曾經(jīng)提出招聘的標準四個字:聽話、出活。必須服從規(guī)則去做事!
第二句話,大學生不要老去找自己最合適的事情。事實上,蕓蕓眾生當中,絕大多數(shù)人不一定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最合適的事。這是不現(xiàn)實的,當然像江老師(現(xiàn)場主持人)這樣,我相信你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一個職業(yè),我相信你的血液當中是流淌著媒體人的血液,所以你尋找到了你自己非常合適的職業(yè),但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一定能夠尋找到他自己最喜歡的職業(yè)。老是強調(diào)特長,強調(diào)自己既定的方向,但想一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智商都是平平的,你沒有很特殊的特長,就不要老去想,而要干一行愛一行,干一件事就完美地完成一件事。
第三句話,人生最大的愛好是活著,所以要平淡地看待人生。說到成功,現(xiàn)在大學存在一個現(xiàn)象,往往是走在后面第二、三批的人成功的幾率更高,走在前面的,那些總認為自己很聰明,處處拔尖,做事可以走捷徑的,但是走了10年,路卻沒有找到。而我們這些比較笨的人老老實實地做一件事,反倒做成了。
至于企業(yè)怎么留住人,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這里我講三個重要因素:
第一,錢是不能回避的。在現(xiàn)代的經(jīng)濟社會,我說回避金錢是一種虛偽,但只談金錢是一種庸俗。我們不能不談錢,因此你要給大學生一個合適的報酬,如果你想給其低廉的價錢,是不現(xiàn)實的。
第二個:訓練和學習的機會。如果一個人在這里學不到東西,光給別人高一點的錢,高10%、20%是沒有用的。你要讓他知道自己在向一個更高的狀態(tài)邁進,這樣再向別的地方流動的時候,他就有一定的優(yōu)勢,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定的準備。一定要從兩個角度考慮:合適的待遇,學習的機會。
第三:一個比較合適、比較高的平臺。讓他能夠在一個地方干一輩子,這個是很難得的,但對他未來的一輩子有幫助,這就夠了。用一句話說,不希望你在我這里干一輩子,但希望你在我這里干的事對你一輩子有幫助。如果你這樣做,你的人就會更多地留住,否則人留不住就是非常正常的。
聽眾2:你好,我作為一位中小企業(yè)的營銷人員——當然我是一個主管,我覺得員工的中小企業(yè)的員工流動性很大,其執(zhí)行力度是非常差的,我們的主管應該做好計劃實行以及檢查工作。我想請問一下,有哪些細節(jié)可以方便我們處理這個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
汪中求:事實上中小企業(yè)有自己的壓力,中小企業(yè)不大具備企業(yè)的吸引力,在社會公共關系和傳播上也不具備優(yōu)勢,但是中小企業(yè)也有很多的優(yōu)點。中小企業(yè)執(zhí)行力差,這個按道理是不應該的,應該說越小的企業(yè)執(zhí)行力越好,因為它的管理層次比較單純,貫徹起來渠道非常短,傳遞在路上的時間必然就少了,所以應該執(zhí)行力更好,所以這是優(yōu)勢,而不是劣勢。如果說你們這種企業(yè)執(zhí)行力差,要做具體情況來分析,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不一定說到點子上,但是有一些共性的問題我覺得可以考慮的:一定要建立一個例會制度。企業(yè)的體檢應該怎么做,應該用例會的形式來檢討,這是一個建議。
大家每一次碰到一起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員或者高管人員應該成為這批人當中的核心。我們少去打點麻將,少去打什么拖拉機,武漢的斗地主少斗一點,這個沒什么意義,我們可以把我們的這種小組的集合(哪怕是吃飯)迅速的變成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討論一個小問題。這樣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樣就會使學習的能力大大增強。你每次只要3個人以上的組合,就可以討論一個小專題。這樣,這個企業(yè)的學習能力就非常強,執(zhí)行能力肯定就強了。你要去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不要盲目的向大企業(yè)去模仿,否則你會適得其反的。
聽眾3:我也聽過余(世維)老師的講座,他也說過團隊里面不要超級巨星。我就想請問您:您是否感覺到你們倆個的管理理念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評價他的管理理念?
汪中求:余世維老師是目前全國最火爆的培訓老師。我不是做培訓出身的,我從來沒有學過演講,不會專業(yè)地進行發(fā)聲,我現(xiàn)在之所以還能做培訓,我認為我最大的優(yōu)勢是,我用自己的內(nèi)心、用實際的用語、用非常平淡的表達方式來跟我的學員溝通。在演講的技巧上,我沒有參加過任何的訓練,未來也不會把培訓作為我終身的職業(yè)。比如你講的拒絕金牌業(yè)務員,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這個社會必然是分工越來越細,合作越來越強,因此某一個方面強,某一個人強不強,不重要,每一個點都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美國70%的醫(yī)生根本不會治病,也沒有資格開處方,因為人家只做很小的環(huán)節(jié),不是每個醫(yī)生都去治病的。未來的社會分工越來越來細,而中國很多的醫(yī)生什么病都治。
社會以后根本不需要所謂的英雄,不需要頂級的業(yè)務員,所以這個問題是我跟余世維的共同點,必然的方向,只要到管理里面去,就一定會理解這個道理。我相信共同點是更多的,因為這是管理的趨勢。
聽眾4:我提出一個小兒科的但需要大師級回答的問題。面對一個陌生的產(chǎn)品和陌生的客戶,怎樣最快地、成功地完成交易?
汪中求:首先糾正兩個觀點,我不是大師,中國管理界沒有大師。迅速地去處理一個問題,是我們的愿望。但是事實上,很多事情我們很難找到,因為這個世界我們一直在尋找最近的距離,但是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彎路。
我在《營銷人的自我營銷》里面進過一個故事,就是一個教練當著很多學員的面,用一個桿子把球打飛了,然后問學員怎么去尋找這個球。有人說要從最深的草叢里面找,有人則認為應該從核心部分向外一圈一圈地找,有的說應該從外往里面找。那個教練說,很簡單:從這一頭找到那一頭,即從草地的這頭找到那一頭。這說的是,很多的東西不是一個技巧的范疇,往往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事實上我一直懷念過去解放前語文教育的方法,是非常經(jīng)典的方法,就是先讓學生背書。學中國文學如果連語感都沒有,怎么去讀?先背詩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當然,前提是認字。
針對你的問題,我提出幾個建議,當然不一定是最快的,但可能是最有效的。能不能到車間當三個月工人?因為你跟我的身份不一樣。第二個,了解客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去搶這個客戶。現(xiàn)在很多人老是恨不得把手放在客戶的錢包上,跟人家推薦東西,這樣反而是不行的。你首先要考慮客戶的需要,只有你真正了解其需求,給他一個適當?shù)臐M足其需求的解決方案才行??鬃诱f:“勿欲速,勿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笔婢徱稽c才是最好的。我們在營銷上叫做人員推廣,是屬于促銷的一個方面,不是靠個人的推廣,而是更多地靠整個團隊的有效配合,從品牌的提升到傳播,到產(chǎn)品的賣點的提煉,當然包括你的接觸。如果各個方面做到了,比較到位了,你個人與客戶之間的接觸就比較容易了。
聽眾5:成功學是一種舶來品,在中國的大地上有很多很多的企業(yè)就有大量的營銷人員做類似的成功學方面的培訓。既然你個人不是很同意成功學,那么成功學有什么傷害,特別是對營銷人員有什么傷害,你能具體地談一談嗎?
汪中求:這個問題我愿意回答。首先我沒有資格去反對成功學,因為這個學問我沒有研究它。不能說成功學是不對的,但是成功學在中國的推廣到現(xiàn)在有些做法是不妥的,而成功學在營銷人員當中還是很有市場的。
按道理,成功不應該只是營銷人員的愿望,而是所有大眾的愿望,為什么往往在營銷人圈子里更熱衷于成功呢?這就說明它不符合成功學本身的原理。真正的成功學是對所有人都有幫助的。這說明現(xiàn)在的成功學對某些層次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
現(xiàn)在我們中國市場上的成功學,歷史地看來,對中國國民的立志方面的貢獻還是巨大的,而且對于中國培訓市場的推廣還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注意到另外一個現(xiàn)象,現(xiàn)在熱衷于成功學的人,根據(jù)我不完全的統(tǒng)計,過多地局限在營銷人當中,而營銷人則更多地局限在保險業(yè)和直銷的行業(yè)。相對來說,這個行業(yè)的人參與的比例更高。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這樣?一些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為什么不去更多地去參加成功學的培訓?而且相關人員更多的是在培訓界獲得了成功,而不是在一個企業(yè)當副總當成功了的,我們的成功學培訓沒有更多地培養(yǎng)出企業(yè)的中層或者助手的管理人才。
成功學更多的是培養(yǎng)了很多的成功學課程的推廣人員和跳槽的員工,所以我對成功學是有一些偏見的。成功是不可以復制的。一個海爾不可能復制出10個張瑞敏尤其是在現(xiàn)在社會,我覺得不應該簡單地去討論成功。比如說,某些被你們稱為大師的人談到,在中國有13億人,我們每個人賺他10塊錢,我們就可以賺130億。一個人怎么讓13億人知道呢?每個人想讓13億人知道,這是一個多么浩大的工程。這個根本是不符合科學和邏輯的東西。去煽動多少人怎么去成功,怎么樣去賺130個億,也使大家的心態(tài)與實際產(chǎn)生極大的不協(xié)調(diào)。因此,我們必須去有效地讓成功學培訓走出浮躁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