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有個良好的溝通呢?
第一、學(xué)會傾聽。認(rèn)真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意見,要與孩子做朋友,家里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長說了算。尤其是遇到孩子有關(guān)的事情,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商議,聽取孩子的意見,對的意見要接受,不對的意見要做出解釋。當(dāng)家長就家里的某件事做出決定時,也應(yīng)征求孩子的意見,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員,在以后會積極為家庭著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情本事的完成。
第二、理解和尊重孩子。被尊重、被關(guān)愛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當(dāng)一個人覺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沒有孤獨感的。理解在親子之間本來應(yīng)該沒有問題,但事實并不是沒有問題。作為家長,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在重,總希望孩子無條件地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地去尊重子女。如果家長能夠設(shè)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頭腦去想,能夠理解孩子而平等和諧進行溝通,孩子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愿意與父母溝通。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有效地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第三、父母要主動和孩子溝通。與孩子溝通,目的是要增進彼此的了解將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向孩子說清楚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溝通。其實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因為那只是單向性的,目的只是讓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這些父母是否想過:你們要求孩子聽話和了解你們的意思,但你們有沒有了解過孩子的想法?溝通,要求父母主動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向孩子表達,同時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互相傾聽,互相了解。這樣,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對癥下藥"給予適當(dāng)?shù)囊龑?dǎo),使孩子健康成長。
第四、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要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樹立自己的威信。試想,如果家長整天無所事事,蒙頭大睡,睡不醒,醒而云游。有時喝點小酒,酒后還在孩子面前撒酒風(fēng);有時招來朋友,在家打幾圈麻將。這樣怎么能培養(yǎng)孩子?如果家長在家庭或事業(yè)上不思進取,一問三不知,不孝敬老人。孩子根本就看不起你,怎么談得上溝通?當(dāng)然,這是個別現(xiàn)象,我們當(dāng)中不會有這樣的家長。
第五、對孩子的贊賞要多于批評。我們一定要堅信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家長對孩子的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當(dāng)孩子學(xué)習(xí)進步了,做了好人好事,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并鼓勵。恰到好處的贊賞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
第六、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孩子學(xué)習(xí)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盡量少在家中接待。家庭氣氛要和睦、祥和、穩(wěn)定,家長不要經(jīng)常吵鬧,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更不可能與孩子有好的溝通。
第七、相信孩子。家長信任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基礎(chǔ)。同時家長要善于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如考試沒有考好,家長如果用"打罵和訓(xùn)斥"方法行不通,效果是不會好的,如果與孩子一起討論沒考好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說是因為沒有聽懂,或是時間不夠等。通過與孩子一起討論查找原因,對孩子的學(xué)習(xí)效果就會好些,也易于與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