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咨詢,孩子在幼兒園上課時坐不了五分鐘,太好動了,非常擔心孩子今后的學習。當孩子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就會擔心寶寶是不是得了“多動癥”,于是更加處處管著孩子,但是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孩子更加不聽話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么該如何解決孩子的好動問題呢?母親大學親子教育專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孩子好動與“多動癥”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多動癥”本身是一個醫(yī)學的名詞,是一個明確的疾??;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好動并不等于多動癥,不是所有好動的孩子都患有多動癥。那么針對孩子一般的好動該怎么解決呢?
一、對孩子加強規(guī)范教育
孩子一般缺乏組織紀律觀念。他們經(jīng)常“為所欲為”,不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不知道這件事情適合這個時候做,不適合那個時候做。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對“規(guī)范”反復教育和強化。
二、多用正面語言、少用負面語言評價孩子,
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難得安靜時應及時給予鼓勵和強化。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家長也要用放大鏡去發(fā)掘孩子的閃光點,用正面語言加以評價。比如孩子今天看書時只堅持了三分鐘,不同的家長可能對此有不同的評價方式: “你這孩子,看書堅持不了三分鐘,你以后還能成什么事?”;“呦,寶貝真乖,你看書能堅持三分鐘了,比以前有進步了,繼續(xù)努力!”前者的評價是否定的、抱怨的負面評價,它起來負面的強化作用。經(jīng)你這么一說,孩子馬上加深了印象,“我看書只能堅持三分鐘。”后者是贊賞的、鼓勵的正面評價,更容易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驅力。
三、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當孩子沉浸在故事中時,孩子就會安靜下來。當然,要讓好動的孩子喜歡閱讀要費一番周折。家長可以尋找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閱讀的氛圍,比如自己帶頭看書或和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創(chuàng)造安靜的讀書氛圍,和小朋友比賽閱讀,教孩子把看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并進行正向強化等。
四、不過高要求孩子
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甚至苛求,很容易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嚴重的會扭曲孩子的心理,給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埋下危機。家長眼中要有孩子,這意味著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行事,提的要求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不過高要求孩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好動。要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時不要急于求成,針對孩子制定一個適宜的度。只要用對正確的方式,孩子的好動問題就可以很好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