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朝著父母希望的方向發(fā)展,父母往往會采用一定的獎勵措施,比如:當想讓孩子做成某件事的時候,事先往往會給予一定的許諾“如果你……,我就給你買……”。有了這些“許諾”之后,又不知道這樣的許諾是不是合適,這樣又成了家長們的困惑。
針對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來看一些母親大學親子教育專家周正會給出怎樣的指導。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要多給他鼓勵和獎賞,但鼓勵與獎賞也是一種學習和技巧。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每個家長都是聰明的,讓每次鼓勵都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和契機。
在說正面影響時,要注重孩子的人格特質(zhì),而不是學習成績或是表現(xiàn)。
比如當孩子考了滿分,有的父母就會說“你這次數(shù)學考了滿分,爸媽真以你為榮。”孩子會有這個感覺,只有滿分,爸媽才會以他為榮,等到下次不考滿分了,父母就不會感到驕傲了,甚至還有可能“以他為恥”。這時不妨換一種說法“這次你考了滿分,爸媽發(fā)現(xiàn)你很努力,才會有這么好的進步,這份努力讓爸爸媽媽感覺很驕傲。”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只要他努力,不管成績?nèi)绾?,父母都會引以為傲?/span>
物質(zhì)獎勵應當節(jié)制,不能動不動就獎勵。
父母偶爾買一、兩次禮物獎勵孩子也未嘗不可,切忌每次都用物質(zhì)來獎勵孩子。如果每次孩子有好的表現(xiàn)你就給他買禮物,這種獎勵會直接讓孩子把學習與物質(zhì)掛鉤,學習的本質(zhì)會產(chǎn)生變化,變成為得到某禮物而學習,在這種獎勵行為下,孩子不會有長期努力學習的動力。相反,孩子如果通過幾次努力都達不到父母要求的分數(shù)又得不到他想要的禮物時,孩子就會說:“我不要我喜歡的禮物了……”從此孩子就會放棄努力。
在獎勵以前,不可以隨便許愿。
如果……,爸爸就……”這樣的獎勵方法不可多用,因為當您常常說這樣話時,孩子很快就學會說“如果我……爸爸你就得……”了。
要注重精神鼓勵。
孩子表現(xiàn)好時,父母不拿物質(zhì)來刺激孩子,而是分享孩子內(nèi)心的喜悅,為他取得的成功而欣喜;學習受挫時,父母要理解和體諒孩子,鼓勵孩子超越自己。這是一種基于激發(fā)孩子進取心和追求成就感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學習的欲望跟感受掛鉤,引導孩子產(chǎn)生更高的學習動機(追求成就),學習動力就會源源不斷。
獎勵的前提必須是科學的。
如“如果你上床睡覺,媽媽就獎勵你糖果”這樣的獎勵就不科學了,不僅達不到獎勵的效果,還有損孩子的健康。
對孩子的獎勵不可過于頻繁,但是也不可以沒有,因為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的特性及喜好來適度的給予孩子獎勵,但是切不可用物質(zhì)作為誘惑使孩子形成不良的習慣。科學、合理的獎勵孩子,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