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你可以把馬兒帶到河邊去,卻不能讓馬兒喝水”。同樣的,你可以把你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里,可以給他買很多的書籍,但是你卻強迫不了他學習。讓孩子自主的進行學習就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有了學習興趣不管是不是在最頂級的學校里面,孩子都可以很好的進行學習。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模式化的過程,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有沒有學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一遍一遍的看課本,這也就難怪孩子會產生倦意了。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感染與教育,例如我們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圖書角,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圖書中的生字,在課堂中上過的在課外得到實踐,而不是在枯燥乏味的教學當中所學習到的。孩子在聽教師與家長講故事時,都會專心致志聽講,特別是給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更能吸引他們,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會一邊聽故事,一邊找書上的生字。讓孩子在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可以時時受啟迪,逐步養(yǎng)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與習慣。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每個孩子學習的源泉和動力。 “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歌德曾經這樣說過,當孩子對某一事物不知道向父母老師提問,我們不能夠敷衍了事,應當耐心細致地講解,并盡可能地使問題回答圓滿,因為這樣孩子對問題就更加新奇,充滿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例如當幼兒問紅色加白色混合會是什么顏色,不要直截了當地回答而且應當要說:“我們一起來看它們會變成什么顏色好嗎?”以此,調動孩子的味口,讓他們能夠親身體驗這其中的奧妙,這樣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發(fā)展孩子的各種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愛好和興趣,他們雖小,但他們也有著鮮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興趣。但孩子的興趣有一定的年齡特點,如一歲左右的孩子對撕紙樂此不疲,而兩三歲的孩子則熱衷于玩水等。同時孩子的興趣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改變,不久前還很感興趣的東西,現(xiàn)在已經“靠邊站”,讓位給其他更感興趣的事物了。重要的是孩子的興趣還有一定的可塑性。
讓大自然中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
父母可以在春天可帶孩子去觀察小樹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長情況;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帶他們去觀察樹葉的變化;冬天又可引導他們去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看雪花紛飛的景象。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
孩子的興趣具有廣泛性。只要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變的。從一定意義上說,孩子的興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樣,生來就已經準備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于經過外界環(huán)境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而對不同的事物表現(xiàn)出的興趣程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