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春,李全春講師,李全春聯(lián)系方式,李全春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李全春:自主人生:心情需要多渠道疏通
2016-01-20 48674
自主人生:心情需要多渠道疏通

    心情對于一個人非常重要,情緒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工作、生活、婚姻、健康,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往往被心情左右,其實我們并不想煩惱,但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情緒低落就容易垂頭喪氣。很多人長期心情煩躁,煩惱多,痛苦多,心情壓抑,不順心。所以人們都想尋找一種靈丹妙藥,想把壞情緒一手抓掉,想心情不浮躁,想情緒平穩(wěn),想把障礙、痛苦、煩惱很快地排除掉。

心情是需要疏通的,疏通不單單是發(fā)泄,還有很多渠道。如果能夠積極主動,就可以多渠道成功疏通心情。

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情緒的疏通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樣,無論那一條渠道,都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不是你一次聽懂了,就意味著做到了;不是你學會了,就意味著你做了。你不僅要學、要懂,而且要堅持不懈地一天做一件,一次做一點,長期堅持,才可能有神奇的效果,否則就不可能。

因為人所從事的一切,都是由心理駕馭來完成的,心理包括你的心情、思維、感覺、想法、體驗等。所以人一但情緒波動太大,比如壓抑、暴燥、著急、焦慮、不安全,就會身體鬧病,就會感到事事不順,就會對很多事情看不過眼、看不下去。

有些時候是有具體事情,有些時候并沒有具體事情,就無端的心情低落、煩躁、想發(fā)脾氣,對此很多人不理解,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人生不僅僅是這個看得見的肉體,其實影響我們?nèi)穗H關(guān)系、思維、工作發(fā)展、孩子發(fā)展、親子溝通的往往是看不著的東西,所以說,人絕不僅僅是生物現(xiàn)象,比如現(xiàn)在看得見身體,人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維持生命的物質(zhì)能量,比如我們吃的米飯、面條、菜、肉等。在生命中,情感對新陳代謝有著決定性的促進作用。

為什么很多人在三四十歲,或者更年輕的時候,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我們認為有食物、藥物調(diào)整就可以,可往往不是這樣。有很多疾病,它用食物能長起來,卻消不掉?用藥物為什么排除不了?為什么治療不好?  新陳代謝的原因!

人的消化、吸收,與人的情緒、心理現(xiàn)象、新陳代謝關(guān)系特別大。

比如說,一個在中年時很消瘦的人,他一定是個長期心情壓抑的人。他吃食物不消化,不在于吃得多少;心情壓抑,思維不開闊,有很多事情想不開,他也不想,所以,有很多渠道沒有開,就像我們一般講的,很多竅沒有開,就開了一竅,這一竅可能是吸煙,可能是喝酒,可能是吃零食。我們現(xiàn)在很多大人是這樣,很多孩子是這樣,很多男人是這樣,很多女人也是這樣。

我們本來沒什么事,就覺得煩躁、不安;本來生活這么好,就有很多很多并不大但很難消除的疾病,比如皮膚病、高低血壓等。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情感,因為情感對人的新陳代謝有決定性的促進作用。

一個人如果長期心情不好、情緒低落,那么你的新陳代謝就不能順暢,所謂百病生于氣。不順暢就意味著氣血不通、不和,那么在思維上就表現(xiàn)為痛苦、麻煩,在肉體上就表現(xiàn)為疾病,所以藥物就起不到?jīng)Q定性的治療作用。

人的生命至少由肉體和精神兩部分組成,心理很大一部分是由情感組成的,而我們大部分人,情感是很缺乏的。

比如對孩子,我們照顧他吃,照顧他穿,很少關(guān)照他的心理需要和情緒變化,長期這樣,就會導致他情感缺乏。這樣的孩子,可能知識學了不少,學歷、文憑都有了,但是最后會逆反、打架斗毆、厭學、發(fā)脾氣、行為極端。

其實很多成人也是這樣,思維很發(fā)達,會主觀的想問題,但缺乏情感,因為情感是一種感覺,所以他對什么都反應遲鈍,好像他只需要物質(zhì)部分,不需要情感部分。他自己是這樣,那么他給別人的也是這樣,他只會給別人物質(zhì),不會付出情感。比如別人問話他沒反應,比如他認為溝通沒必要,比如別人笑他不笑,別人有好事他不欣賞等等。為什么?因為他缺乏情感,他不懂,他只看到肉體這部分,看到物質(zhì)部分。

其實情感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很大很大的作用,情感支持著人去做這個事,做那個事,比如學習、溝通、創(chuàng)造,都是靠看不見的這部分東西(情感)支撐來完成的。所以說,情感對人有很重要的意義。

情感可以讓生命創(chuàng)造奇跡。

人最初是一樣的,但是發(fā)展發(fā)展就不一樣了。有的人一生平平,僅僅是吃穿而已,有的人一生創(chuàng)造了很多奇跡。比如說掙錢,有的人掙錢僅夠自己花,有的人掙錢無數(shù);比如說學習,有人突飛猛進,有人老倒退;比如科技,有人用也很難,有人就有很多創(chuàng)造;比如疾病,有的人一生不得或很少得疾病,或者得了病,靠自己調(diào)整心情、飲食、作息習慣,靠唱歌、作畫、寫文章、鍛煉等自我治愈,讓自己無疾而終。而有的人年紀輕輕疾病纏身,精神不能振奮。為什么?情感、情緒所致。

情感、情緒特別容易導致我們生活不規(guī)律。情緒不好了,吃得多,睡得時間長。情緒好了,熬夜、做事無止境、吃東西不節(jié)制。

我們這個系列的課程叫自主人生。自主人生就是講人怎樣去積極主動的學習、工作、生活,怎樣積極主動的與人溝通,怎樣積極主動地面對我們所面對的一切。一句話,怎樣積極主動地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天遇到什么事、什么人,是不由自己,但遇到了以后,怎么去面對是完全由著自己的。

我們很多人面對別人,或與人溝通很難直起腰板,很難直視對方。這種時候,我們就能感覺到情感對人的作用之大。

那么,情感對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大到它可以使你積極主動,使你提升與人溝通的能力,使沒口才的變得有口才,沒能力的變得有能力,它可以使你疾病消失,使你心想事成。

情感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因為人的能量是無限的。每個人只要來到這個世界上,遺傳基因都是良好的,都是優(yōu)秀的。最初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什么功能都具備的,只是經(jīng)過教育、發(fā)展,導致最后的結(jié)果千差萬別。那么這就存在一個問題,教育,你學的什么?發(fā)展,你走的什么路?你知道不知道自己?這就涉及到我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huán)境。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說,當初我們的父母親作為環(huán)境給了我們什么,由不得我們,那么我們現(xiàn)在明白了,我們作為父母親,能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呢?

這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不一定是裝修豪華的樓房,不一定是頓頓吃肉。因為人的物質(zhì)需求其實并不多,而情感的需求卻是無止境的,所以我們下面從各個方面去解釋情感。

現(xiàn)在的人們,米、面、肉、菜那么豐富,但到吃飯的時候不知道該吃什么,說明人對看得著的物質(zhì)的需求就那么一點兒,吃飽穿暖,僅此而已。

我們想在有限的物質(zhì)上多享受一點,你就得變換花樣,而變換花樣就需要好的心情,還離不開情感。

情緒好了,有心情做,今天的飯就能變著花樣做得好一點,香一點,豐富一點;心情好了,即使飯菜一般,你也會吃得多,吃得香。如果情緒不好,你沒有心情做,做了也沒有心情吃,即使勉強的吃了,也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所以說,情比金堅,情能勝天。無情未必真豪杰,多情不都是脆弱。就看你情感怎么用。

很多時候,說女人情感脆弱,其實男人也有情感脆弱的時候。情感脆弱與有情無情沒有關(guān)系,就看你情感怎么用。想到悲觀處、傷心處,長期是一種灰色的心情,當然脆弱了。

我們?nèi)绻那殚L期是陽光的、美好的,想好的,說好的,聽好的,看好的,那你的情感就是良性的,你顯示的就是包容、原諒、大度。所以說,易求無價寶,真寶少,也很難得。什么是真寶?下面我們慢慢地分析。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如果你真正覺得對方對你有情,你付出再多,都不會感到冤枉。真正的友情、親情、愛情,它本身就是一種互相的分享。這種時候,你就不會埋怨,不會指責,就會心情舒暢,你能夠明明確確感到一種享受。

生活中,情無處不在。親人、同學、師生、朋友歡聚一堂時高高興興,但當分別的時候,這份情總是難以割舍——近分情更切。

分別的時候,大家明明確確知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也知道分別不一定的壞事,但是就難分難舍,就怕觸動心靈最脆弱也最有價值的那個東西,想讓它就停留在此時此刻。

人的情緒、情感相當微妙,說大她大到威力無比,作用無比,讓你無法想象;說小小到你看不見摸不著。

人的價值就在于情感相當豐富,她豐富的讓你永遠無法捕捉,豐富到只要你去細細地培養(yǎng)她、利用她,她就會要多好有多好。但是,你要不培養(yǎng)她,不保護她,她就要多壞有多壞。我們每個人在遇到人,遇到事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比如哀。哀大莫過于心死,心死了意味著生命將要失去。我們有時候因為一句話,一個聲音,一件事,一個想法而特別悲觀,悲觀到想輕生,就覺得沒法活,但轉(zhuǎn)念一想,或稍微一轉(zhuǎn)移,又覺得無所謂,覺得它不是個什么事,至少天沒塌下來。

為什么是這樣?這就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探討。

當我們真正探討時,又覺得它很平常,自然的來,自然的去,來時無聲,去時無息。

情感生活影響一個人生命的長短。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相當珍貴。情緒是生命相當大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你的心情長期憂煩、不安,長期大起大落,那么你的生命就會縮短。

如果你的情感豐富,你培養(yǎng)她,利用她,你就會天天舒服,那么你的生命就會健康、長壽,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我們之所以把情感拿出來講,是因為她的伸縮余地是最大的,她比物質(zhì)的東西余地要大得多。

物質(zhì),比如掙多少錢,買多大的房,買多少錢的車,做飯和多少面,我們都是知道的,而情緒是你沒法想象的。情緒好的時候有多美,你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情緒低落的時候,低落到不想活,你是用什么辦法都無法挽回的。唯有轉(zhuǎn)念一想,又能輕而易舉的即刻轉(zhuǎn)變。

人情緒低落的時候,不是你給他什么物質(zhì),馬上就能好轉(zhuǎn)。是你給他一個笑臉,一句好話,一個欣賞,或者一個特別親切的、愛的動作,也能使他突然地陰轉(zhuǎn)晴。但是,我們在夫妻關(guān)系上,在親子之間,在人際交往上,往往忽視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這一部分。

在我們?nèi)粘I钪?,情緒是對人最起作用的、余地最大又威力無比的,但我們往往就忽視了。為什么會是這樣?因為習慣,人的習慣是一種性格。比如,不善于溝通,不善于言語,不善于表露好的一面,面部表情木然、愁苦,都是一種習慣。這個習慣怎么來的?與小時候的培養(yǎng)有關(guān)系,與學習有關(guān)系,與家庭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

那么,我們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從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怎么給?需要我們家長先鍛煉。因為情感是需要鍛煉的,和身體一樣,和我們的寫字、工作一樣。工作得天天做,才能熟練,熟練了以后也得天天做,才能出效果;身體也是一樣,你不鍛煉,你不干活,你不勤奮,那么身體就會退化,就會得疾病,就會走不動、吃不下、睡不好、排泄不正常。

情感怎么鍛煉?我們從這么幾個方面講:

先說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積極主動,即積極主動的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積極主動的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喜求新棄舊。比如上市一種什么時髦衣服,大家都想去買,不買也想去看看;比如有個什么新鮮事,無論大人孩子都想去看,去探討,只要有一點點條件的,就想擁有它。

人的自主本性就是想知道很多事,想擁有很多,想探討很多,這一生不想白活,想豐富一點,想有價值、有成就感,想活得有意義。

那么我們就很好的利用這一點,也就是認識自己。一旦認識了自己,我們就認識了所有的人,因為人都是一樣的。

把握了這一點,利用人的積極主動的本質(zhì)。

比如孩子的學習,本來是積極主動的,因為積極主動是人的本質(zhì)。

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教材,每天有新的作業(yè),孩子不可能不去迎接,不去探討。

這個事,老師如果知道,家長如果知道,你就不會強迫,就不會壓制,就會用商量的口氣,就會有好的言語。可是,孩子不知道,我們大人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導致老師、家長的強迫、壓制,孩子懼怕,形成對抗,形成逆反,形成負擔。結(jié)果雙方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沒出效果,或者出現(xiàn)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需要怎么辦?需要我們時時刻刻把自己激動起來。無論大人、孩子、男人、女人,你怎么才能把自己激動起來?就是利用你的求新棄舊(即:好奇)的本質(zhì),對新鮮事物,對好的東西,對別人已經(jīng)取得的好的成績好奇,一好奇自己就激動,就想探討,就不會回避,就會面對。

這樣,我們所講的興趣學習、愛好、堅持、永恒等等,就都有了。有了這些,不堅持他也堅持了,因為好奇,就會忘我,就會廢寢忘食。這種情況下,在別人看來,他的廢寢忘食是在下功夫,是努力,是刻苦,但在他自己卻是一種莫大的心理、精神享受,他感到豐富。

一次享受了,那么下一次他還想這樣做,他并沒有堅持的意思,但就這樣做了。長期下去,就是一種勤奮誠懇、任勞任怨的良好習慣;長期這樣,就是一種心理鍛煉,一種情感鍛煉,一種精神鍛煉。這個鍛煉從表面上看,就是一種行為習慣,但從內(nèi)心來講,他就是一種思維模式,時間長了,就是進取精神,就是拓展,就是大度。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性格良好、精神健康,遇事不僅勇敢,還可以做到能上能下、能高能低。

這就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是綜合素質(zhì),對身體就更不用說。有了這樣的素質(zhì),身體一定是年輕的,瀟灑的,精神的,健康的,很少有疾病,有了疾病也會因情緒的好而自動調(diào)節(jié)。

人是一部特別精密的儀器,這部儀器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有各種各樣的裝置,他不由你去左右,我們只能去把握他,應用他,很好的利用他,把他駕馭好,使他有利于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讓我們更有價值的生活,讓我們能夠取得成就、達到目的、實現(xiàn)愿望。

很多人,或因為什么原因,或不因為什么原因,容易心情煩躁,說:我怎么這么煩?想知道為什么。

這就是我們上面說的人需要鍛煉,有意鍛煉可以鍛煉出一種習慣,這個習慣就是你不著急,有耐心,有恒心,認真,謹慎。

但是,一個人的成長是有環(huán)境的,他要學習、工作、生活,要和人打交道,不管有意或無意,也會養(yǎng)成一種習慣,這個習慣毫無疑問也是學習得來的。很多人養(yǎng)成急躁、沉不住氣,沒有耐心,不能堅持,沒有長性的習慣,這就是你煩躁的原因。有時候不一定是別人說了什么,你才煩躁。因為你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培養(yǎng)了這樣的東西,所以到一定時候,就煩一下,天陰了你會煩躁,天晴了你還會煩躁,遇好事你會煩躁,遇壞事你更會煩躁。

有很多事不是因為你煩它就消失了,不是因為你著急就能辦成的。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很多事情越煩越糟,越著急越難辦,甚至越著急你越不敢辦。

為什么著急?因為沒把握,心中無數(shù)。

為什么沒把握,心中無數(shù)呢?因為你沒有耐心的去想,從來沒有很完整的體驗過一件事情。這也需要去鍛煉。

心情的鍛煉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要有意的去想。情緒的變化,來無影去無蹤,情緒來的時候你感覺不到,去的時候你也感覺不到,那么我們怎么在變化的感覺中體驗她呢?

用想的辦法。先想后做,想了就去做,做完以后就有體驗了,就有感覺了,把他變成一種有形的動作。比如說用我們自主心理學里講的松靜操、靜坐,還有我們?nèi)粘I钪械囊恍┯幸娴臇|西,比如洗衣、做法、走路、坐車等等。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你可以的結(jié)合情緒的鍛煉有意地想一下,就會有一種體驗。

也就是說,把無形的變成有形的去做,這樣一來,我們就會感到一種收獲,而且這種收獲就能夠看得見摸得著了。這樣,自己就想干活了。因為不僅能夠能看得著,有具體做法,還明明確確有自己的收獲。

這就是說,身體可以誘導你的思維,思維也可以誘導你的身體。把他們結(jié)合起來。比如我們想到幾點起,起來要做什么,或者想到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某某種疾病,是長期睡懶覺導致的,那我們定的幾點起,是個想法,那么定了幾點起我們就幾點起,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會感覺到早起早睡精神就好,就成為一種勤奮的效果。早起不僅時間充足、精神振奮,工作效率高,還會因為情緒好了,與人溝通談吐自如,還能面帶微笑。你得到這樣的效果了,你就會長期這樣下去。長期這樣下去,就已經(jīng)不是一種鍛煉了,而是你生活習慣的一部分,這個習慣就變成了你的性格,一個勤奮的性格;就成了你品質(zhì)的一部分。

我們心情煩躁的時候,無論面對孩子、配偶,或是外人,我們有一種不想面對的感覺,但還不得不面對。面對了也煩,不面對還難受。這時候,不僅效率不高,溝通更不好,處在兩難,還必須做,這就是一個人的適應能力。

人的適應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想到親子溝通,沒想到親自適應。家庭里面,當孩子稍微大一點,自主意識比較明確的時候,最難最難的就是親自適應。孩子適應不了父母,父母適應不了孩子,還不得不在一起呆,不得不說話,一說話就抵觸。這就導致父母對孩子嚴厲,要不就干脆不說話。孩子對父母,想說不敢說,到稍微大一點,從內(nèi)心覺得沒法溝通。這就是所謂的代溝。代溝其實就是無法適應。

我們跟親戚、朋友,在工作、生活當中更有太多的無法適應,總有好多好多看不慣,還不得不看的事??傆泻枚嗪枚嗖贿m應,但還必須在那個環(huán)境里呆。

比如我們在機關(guān)、國企等單位工作,沒法離開,也不敢離開,又適應不了,就會導致你情緒不好,工作不上進,這就一定是一個長期壓抑的過程。如果再加上家庭里夫妻溝通不好,長期冷臉,說話就頂碰,冷戰(zhàn);父母和孩子溝通不好,而孩子在學校里壓力又大,沒人跟他溝通,只有讓他學習、學習、再學習,只有互相攀比:你的分數(shù)高,他的分數(shù)低,他是好學生,你是差學生。我們大人、孩子如果長期處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當中,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在壓抑、再壓抑的過程中,肉體還活著,而精神死去了。

大人就不用說,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就已經(jīng)開始了。那么一點孩子,看什么都特別淡,對什么都不好奇,對什么都沒興趣,甚至覺得活得沒意思,導致這樣結(jié)果的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對環(huán)境不適應。

解決的辦法還是情緒鍛煉。如果不鍛煉,人還得活,課本還得學,工作還得做,日子還得一天一天過,情緒不改變,就只有痛苦、煩惱地過。這是多危險、多沒意義的事情。

本來生活是豐富的,尤其現(xiàn)在,物質(zhì)、文化生活都這么豐富,但是能夠擁有的,能夠享受的人太少太少了。

在人際關(guān)系上下功夫,不是請吃請喝。因為,第一沒有必要,第二它對精神作用不大,甚至還起反作用;在人際關(guān)系上下功夫,也不是攀比買好吃的、好穿的。

這個不適應最關(guān)鍵是自我不適應,你如果適應了自己,周圍環(huán)境再復雜,你都能夠適應了。

為什么適應不了自己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境不明亮,不包容,不平穩(wěn),不冷靜。我們?nèi)绻潇o了,你就不會因為周圍的人恨你、怨念、罵你,而抱怨、著急、出擊;不會因為周圍的人對你冷淡,而覺得沒意思;更不會因為周圍的人對你特別熱情,你就受他誘惑,他說什么你說什么,他做什么你做什么。

所謂的自我適應,就是認識到自己。我們是一個人,我們在一個環(huán)境里,就是一個單元,僅此而已。無論這個單位是兩個人,還是兩千人,你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表現(xiàn),每個環(huán)節(jié)有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你沒有必要對別人、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有意的去怎么樣。有你存在,就有你的價值,就有你的位置,什么都不用有意的去做,當然不用有意的抵抗,也不用有意的去應酬。你就是你,你有你的作用。

看清這個環(huán)境、你的位置、你的作用,你就會特別踏實、特別誠懇、特別放心的呆在你的位置上,特別冷靜地做你的事情。該發(fā)揮的時候發(fā)揮,該表現(xiàn)的時候表現(xiàn),該收斂的時候收斂。你就能夠做到,并沒有有意的在那個環(huán)境里面追求平穩(wěn),但你恰好是平穩(wěn)的;并沒有有意的去面對,去適應,但是你呆著就很適應,很舒適,所謂順其自然。

做到順其自然,當你的環(huán)境(比如家庭、工作單位)里有個什么新鮮事,你也一樣會有興趣,會好奇,會感到新鮮,也會欣賞。當別人都在議論或憎恨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也會很自然很自然地作為旁觀者,認為如此而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你不會受他們的左右,而左右搖擺、情緒不穩(wěn),導致一天心情不好,甚至懷疑這個家、這個單位能呆不能呆?

做到順其自然,你就不會因為偶爾地丈夫?qū)δ阍趺礃樱拮訉δ阍趺礃?,而情緒大起大落;不會因為孩子學習不學習,這樣說那樣說,聽話不聽話,而導致你情緒不穩(wěn);更不會因為對方高興不高興,而對你有太大的影響。

環(huán)境對你沒有影響不可能,正因為有影響,我們的鍛煉才有必要。我們鍛煉一點,就取得一點成就——過去麻煩的不麻煩了;過去麻煩的時間長,現(xiàn)在時間短了;過去看到對方高興不高興,對我們有影響,現(xiàn)在看到他高興了,讓他影響我們,看到他不高興,我們用我們的環(huán)境影響他。人生的意義,全部在這里面了。

人和人打交道,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包括和家人,和外人。這個各種各樣的事情,無非是互相幫助,互相利用,或互相指揮。無論哪一種,都會有一些關(guān)系攪在一起,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各種各樣的言語,所以導致我們必然要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有了這樣的反應以后,必然要有所觸動。

我們鍛煉了,我們可能心境會好一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鍛煉自己的意識,更不是都會去鍛煉。

大家都知道包容一些好,大度一些好,不要生氣好,都知道心慌的時候冷靜點、沉著點好,但是僅僅知道是不行的,知道離做到還差很大一截。而且即使做,也得是天天做才能有效果。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事做一輩子好事。有的人還不一定愿意做,即使愿意做,人和人也不一樣。有的做到了,有的做不到;有的功夫深,有的功夫淺;有的今天做了,明天不做。怎么辦?

人生最大的權(quán)利就是管好自己,我們很難管好別人。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人和人之間,越是親近的,摩擦、矛盾就越多;越是親近的,他對你越不放心,越安排、指責;你對他負責任,好心說他,他不僅不聽,還反感、反對。為什么是這樣?因為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就是自主性。誰都想作自己的主,誰都想積極主動的去改正自己的錯誤,想表現(xiàn)自己,不想讓別人說。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鍛煉(或叫修煉)起來就容易多了。就是你只管好你自己,既然別人不想讓你管,不想讓你說,既然管了,說了,還搞成抱怨、指責、仇恨,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何苦呢?

往往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做了無用功,得罪了丈夫、妻子、孩子,甚至得罪了好多外人。

那是不是說人與人之間就不需要幫助呢?肯定不是!有一個原則——有求必應。也就是說,對方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跟他商量,給他說;不需要的時候就不去說。因為不需要的時候說了,不僅得罪了對方,還耽誤了自己鍛煉的時間。

我們把大量的時間利用起來,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怎么下?在思維上下功夫。

這個道理很多人是知道的,但是很多人,只作為一種知識知道它,沒有把它變成技術(shù)。知識變成技術(shù),需要具體操作;而技術(shù)變成能力,是需要熟能生巧的。也就是,需要長期持之以恒地堅持。

比如說要寬宏大度,你只說一說是不行的。是遇到事以后你這么做,即:該說不該說的不說了;本來生氣的事,把氣咽下去,給對方一個忍讓,或給自己一個原諒,然后怨恨就自然的消除了。

比如有大的喜事,大的成就,自己稍微收斂、壓抑一下;有了悲傷、痛苦的時候,有意地向高興的事轉(zhuǎn)移一下,別把悲傷反映出來;特別憂愁的時候,你主動放棄它,也就是別去想它。具體做法:或者主動把面部表情舒展了,或趕快離開原來的地方。這樣,你的驚恐、焦慮、不安,自然就會消失。

長期這樣做,你會發(fā)現(xiàn),情緒原來如此。

憂愁的事想得時間長了,就會焦慮、驚慌,就會感到不安全。一感到不安全,就會著急,就會發(fā)脾氣。

我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應該保持一個相對冷靜。這個相對冷靜怎么保持?

人的很多時候為啥著急呢?就是因為思維亂導致的。很多事情,我們想也想不清楚,越想越著急,越想越困難,越想越亂。那就什么也別想。

什么也別想,我們還得有個想的,那想什么?想一個位置——氣沉丹田。

長期氣沉丹田,即使沒有人鼓勵你,你也會心中有數(shù)。心中有數(shù)就是自信,心中有數(shù)相當于肯定。

因為人在社會上,總得到別人的欣賞很難,總得到別人的肯定更難。在一個單位里,要得到領(lǐng)導、同事表揚,你得做出業(yè)績;在一個家里,夫妻之間,親子之間,可以同吃、同住、同生活,但是你想讓對方欣賞你卻太難太難了。一個孩子即使考了100分,很多家長給100元錢可能很容易,但給一句好話可能很難。

這就是每個人在潛意識當中,其實我們都知道,情感的價值大于天,所以不輕易給人。

但是,我們作為丈夫,作為妻子,作為父母,如果明明確確知道情感的價值,如果知道,你給一句好話,那個作用是千金難買的,可能一句好話就能撐起一個人來,就能讓一個人成才,你可能就會給。

情感的價值,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知道,但很模糊,不是很明確,所以你不敢用,也不會用。當然這是個習慣。因為我們的父母親、老師就沒給過我們,只有強迫。所以很多時候,就忘記了人性。

人性就是自主性,就是不管別人,只管自己。把自己修煉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親只要做好,孩子不可能不成才。但是,父母親不成才,你就強迫讓孩子成才,那么孩子一定不會成才。因為他傍邊沒有才,他不知道才是什么樣。

父母親怎么才能做好?思維上想!想是很重要的。

怎么想?牢牢記住記住四句話,并時刻提醒自己:有怒不形胸開闊,遇喜不亢幸福多,臨危不懼無風險,處變不驚巧化解。這四句話適用于任何場合。

有怒不形胸開闊:看見不順眼的事,比如孩子不聽話,本來怒氣沖天,但你別表現(xiàn)在臉上。時間長了,就憑這一點,你就是個大度的人。一次脾氣不發(fā),一次情緒不波動,時間長了,你的肚量自然就大了。

人的肚量大與不大,不是好事裝滿的。好事越裝,心眼越?。皇悄苎b下壞事,能裝下看不順眼的事,你才能心胸開闊。

看到一點不順眼就說,慢慢的心眼就變得小了。

遇喜不亢幸福多:遇到喜事,沉住氣,收斂一點,那么你這個時候的幸福才是一種享受,才感到幸福原來是這樣。你才能夠沉著冷靜。

臨危不懼無風險:面臨危險時,因為懼,你就不敢面對。其實很多風險不是實際的,是我們主觀判斷、推斷的,說這樣下去多危險,多危險。就你那個環(huán)境,就你掌握那點知識,你沒法判斷究竟危險不危險,因為大部分東西是你看不著的,是你不知道的。

處變不驚巧化解:事情變化了,你怎么才能夠應付自如,怎么才能夠化解了,達到你要的效果?你只有冷靜,不驚恐,才可能出智慧。不冷靜,僅有的那點小聰明也會變成愚鈍的,會聰明反被聰明誤的。

人們都說現(xiàn)代人的好多現(xiàn)代病是富貴病,都是由于生活不規(guī)律導致的,其實更主要的是由于情緒導致生活不規(guī)律,認為肉、蛋、奶等好吃的就好;認為不走路坐車就好;認為裝修豪華就好。把好壞、優(yōu)劣、高低、有用沒用完全顛倒而導致的。所以說還是個情感問題。不知道好壞,不知道多少,不知道什么叫幸福,不知道什么叫占便宜,不知道什么是吃虧,總在鑒別。鑒別來鑒別去,最后,最吃虧的還是自己。

最吃虧的就是,花了很大的功夫,費了很大的勁,掙了很多的錢,但最后落得家庭不和,夫妻不說話,孩子不成才,自己早早的一身疾病,所謂的心因性疾病。

有的人長期看病,長期吃保健品,長期保養(yǎng),但總好不了。為什么?因為人所從事的一切,包括疾病,都是由心理來駕馭完成的,也是靠心理駕馭來消失的。你不用心理去駕馭,靠醫(yī)師、藥物,靠打針、手術(shù),它最終也除不了根,好一會兒,歹一會兒,因為你心情沒變。比如偏頭痛、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哮喘、糖尿病和各種各樣的婦科疾病等等等等。

情緒不僅關(guān)系到我們做事,還關(guān)系到我們?yōu)槿恕?/span>

一說到為人,多數(shù)人想到為人就是和別人共事的時候,有沒有禮貌,怎么去說話,包括你能不能寬容。其實,為人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對待自己,能不能讓自己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不管有錢沒錢,不管吃肉還是吃菜,你都能吃得香,這叫吃得好。你不是吃得多不長肉,也不是吃得少光長肉。能不能讓自己身材好看一點,讓自己別得病。即能不能善待自己。

   不要搞成,健康的時候豁著命掙錢,掙了錢再豁著命看病,看還看不好,自己把自己給糟蹋了,這叫不會為人。

怎么才能做到善待自己,愛自己?自己活得真實一些,活得善良一些.

自己和自己較勁,別鉆牛角尖。讓自己明明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讓自己踏實一些、放心一些,讓自己有信心去做,而且能夠堅持不懈地去做,讓自己有所獲得。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從小開始辛苦的學習,然后辛苦地工作,再成家、生孩子——辛苦的生活,一路走來,我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下了很大很大的辛苦。最后我們一定不是想著夫妻不說話,親子沒法溝通,孩子不成才、不成器,甚至去犯罪;我們一定不是想著早早得病,早早的不能吃肉就能吃藥,看誰也不順眼,有好房沒法住、不想住,在家里呆不下去,有好車不能做的結(jié)果。

我們一定是想著,自己能夠健健康康、精精神神,跟誰都能和睦相處,想要什么就來什么,想什么都能夠享受得了。

我為什么把明明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講得和別處不一樣?

跟別人打交道都是一樣的,我們講自主,是說你先得跟自己打好交道。跟自己打好交道一定要明明白白,明白我現(xiàn)在是怎么回事,我為什么這樣想問題?我為什么要嫉妒別人?為什么不想發(fā)脾氣又發(fā)了?為什么不想著急就著急了?為什么不想害怕就害怕了?

這叫不踏實、不放心,想做又不敢面對,沒信心。往往因為沒信心、不放心,不能踏實地堅持去做,不能堅持到最后,所以最后你就無所獲,或者獲得了,卻和你想的完全相反,不想要的都來了,想要的一個也沒來。

我們說,人完全可以心想事成。怎么才能做到?一定要對自己明明白白,看到你現(xiàn)在做的,恰好是適合你的。堂堂正正,我就是我,我這樣做就會是個什么什么樣的結(jié)果。大度點,無論別人怎么看。

比如穿衣服,無論別人欣賞不欣賞,自己覺得舒服就可以穿;自己做的事,無論別人嫉妒、反對,甚至打擊、陷害,我覺得好,我就要去做,這才能夠堂堂正正、踏實地去做,才能不會因為別人的左右而搖擺,這樣才可能有心想事成的效果。

心想事成不是憑空想的,也不是憑空說的,它是個生物現(xiàn)象。這個生物現(xiàn)象就是:人這個儀器,人這個身體,他本來是該吸收什么就會吸收什么,該消化什么就會消化什么;他能想得通,也能踏實;他本來脾氣是平穩(wěn)的,是不生閑氣的;本來氣血是有自己的軌道,是正常運作的。

氣血正常運作,人就不生氣,情緒就不波動;正常運作就不記恨,不憤怒,是平穩(wěn)的;正常運作就不堵、不壓、沒有腫塊,沒有疾病,就不疼痛,就自然的循環(huán),所謂坦坦蕩蕩、明明白白,該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我們恰好生氣,所以要腫,要上火、發(fā)炎……

為什么這樣?因為情緒,因為我們外求了。

看到孩子不順眼,看到妻子不順眼,看到丈夫不順眼,看到別人不順眼,一生氣,植物神經(jīng)就紊亂,植物神經(jīng)一紊亂,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內(nèi)分泌紊亂、免疫功能紊亂,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停頓一下走一下,再停頓一下走一下,甚至向相反的方向運作,這就導致有了短路,有了對抗,你再一運作,形成互相堵塞,這就是所謂的煩惱都是自找。

煩惱就是自身內(nèi)部互相堵,相當于我們走路,走著走著被人給堵住了,要么打架,要么后退。我們自己長期的處于這樣一種情況,怎么可能不煩?怎么可能不痛苦?皮膚怎么可能好看?怎么可能沒有炎癥?怎么可能不突然發(fā)火呢?

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要鍛煉這個東西。人生自主,我們積極主動的把我握自己的情緒,讓他有序的、合理的、正常的去運作。

情感變化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人的心理和身體都健康了,才能夠稱得上真正的健康。

健康包括身體不得??;和人溝通順暢;能夠順應自然;能夠面對;能夠積極主動出業(yè)績、不煩躁、不痛苦;能夠冷靜;有創(chuàng)造力;做什么事都能感到信心百倍;無論有錢沒錢都覺得活得有意思、有價值。盡管和別人一樣忙忙碌碌地生活,盡管都是一日三餐,甚至你比別人物質(zhì)條件還低,但是只要你想到,生活最主要的是給自己看,是自己體驗,自己覺得舒服就去做。只要能夠把握這一點,就完全可以做到。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總,人們往往注重飲食營養(yǎng),而忽視了心理因素對心身健康的影響;注重了體魄的鍛煉,而忽視了心理衛(wèi)生和保健;甚至有些醫(yī)務人員,僅注重了生物病因,而忽視了情緒的致病因素;重視了理化的診斷,忽視了心理的診斷;重視了藥物的治療,忽視了心理治療。這是相當片面的。

這樣,我們就一定要知道,作為職業(yè),它是一個角度。但作為我們自己,自己對自己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要關(guān)照到,不能片面。

想到這些,我們就可以做到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發(fā)揮自如;無論做什么事,都會高高興興地、積極主動地去做。

只要情緒好,進食,你會覺得特別香,吸收還好;睡眠,無論睡得時間長短,質(zhì)量會好;學習,不用下太大的功夫,不用想記住了多少單詞,你會是一個很自然的、全方位的吸收;做生意,你不用有意的注意禮節(jié),你會很自然的微笑、有禮,會有一種自然的吸引力,會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和孩子、家人溝通也是一樣。

所謂的心情,心和情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心,就是我們說的心理、感受。情,就是情緒、思維。心情就是思維加感受。

什么事情,你做了就有感受,不做就沒感受。

有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你哭著是做,笑著也是做;你主動是做,被動也是做。那么,我們自己要求自己積極主動去做。積極主動地做就有積極主動做的效果,這個效果就是心想事成的效果。

我們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情感,有意鍛煉她、把握她,讓情緒更有利于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讓她更有利于我們的家庭、子女、人際交往和能力發(fā)展。

 

根據(jù)自主文化創(chuàng)始人李全春教授網(wǎng)絡(luò)課程整理

    全春自主心理學院院長  吳翠蘭

 2012年8月31日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