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碰上已退休的奇異公司傳奇執(zhí)行長杰克.威爾許(Jack Welch),他們都聊些什么?
這兩人是認識二十年的老朋友,威爾許每次見到大前研一,總是急切的問:「研(大前研一的昵稱),有什么新鮮事?」威爾許的意思是,「自從上次碰到你之后,你身上又發(fā)生什么新事情?只要告訴我哪里不同就好了?!谷绻笄把幸换卮穑骸负鸵郧耙粯印?,一向直爽的威爾許就會略帶失望地說:「你都沒進步耶」,但若發(fā)現(xiàn)有新話題,威爾許就會馬上連珠炮似地追問。
大前研一在威爾許身上,見證了美國強盛的原因。
情報,關乎國力、企業(yè)競爭力
美國,為了維持世界第一強國的優(yōu)勢,官方一年花費在情報上的預算,竟高達440億美元(約合1.45兆新臺幣),這筆天文數字般的情報費,直逼臺灣政府一年的總預算,或等于臺積電五年的營收總和。
二次大戰(zhàn)之后,日本也曾經靠著傾全力吸收的情報,帶來經濟與國力快速茁壯的繁榮期。1967至1970年間,大前研一在麻省理工(MIT)進行研究,當時日本尚無班機直飛美國本土,但日本企業(yè)還是不辭勞苦地派人視察美國優(yōu)秀企業(yè)MIT,大前研一常得擔任翻譯,跟著日本考察團在美國到處跑。他們把美國的每一寸都調查得清清楚楚,還把大量資料帶回日本,做成厚厚的報告,和全體社員分享最新情報。
大榮百貨創(chuàng)辦人中內功以及伊藤洋貨堂的伊藤雅俊,因為創(chuàng)辦了「天馬俱樂部」(Pegasus Club)研究團體,專門研究美國連鎖店的經營模式,才有這兩家日后躋身日本百大企業(yè)的零售公司出現(xiàn)。然而令大前研一憂心的是,近年來日本卻愈來愈不重視情報,伴隨而之的是日本在全球的影響力,正節(jié)節(jié)下滑。
「日本人過去像海綿一樣吸收情報,現(xiàn)在的情報吸收力卻減退得不象話?!勾笄把幸慌u,「日本人的腦細胞完全萎縮了?!?
情報力攸關國力、更關乎企業(yè)競爭力。
力求超越,人人必備情報力
《財星》雜志五百大企業(yè)中,就有55%的企業(yè),在制定企業(yè)策略時采用了競爭情報(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做法,包括微軟、IBM、摩托羅拉等大企業(yè),都設置了競爭情報的部門,隨時搜集分析產業(yè)、產品信息,并了解競爭對手正在做什么。
全球頂尖軟件公司SAS執(zhí)行長顧奈特(Jim Goodnight)指出,情報數據每年以倍數成長,不善加利用,等于浪費龐大財產。而信息科技業(yè)的管理顧問龍頭埃森哲公司(Accenture)研究部主管哈里斯(Jeanne Harris)更發(fā)現(xiàn),高績效表現(xiàn)的公司,擁有更好的情報分析力。
個人要在職場勝出,情報力也是重要因素。節(jié)目制作人王偉忠在電視圈三十年,他特別請了一位創(chuàng)意助理,每天早上綜合六、七份報紙、周刊、月刊,在電話里講新聞給他聽,持續(xù)不間斷地大量吸收信息,讓王偉忠能一周制作超過三十小時的綜藝節(jié)目。
長谷川慶太郎,原本是記者,但他靠著每天不斷觀察、大量閱讀,準確預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而聲名大噪,后來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1991年的波灣戰(zhàn)爭爆發(fā)及柏林圍墻倒塌等撼動全球的重大事件,也被他一一言中,使他從日本一躍成為全球知名經濟評論家。
企業(yè)需要情報才能超越競爭對手,業(yè)務員需要知道客戶在哪,才能掌握市場,股市操盤手也需要大量信息,才能分析金流走勢,職場上的一般工作者,也需具備情報力,才能在職場先聲奪人,掌握機先。
但情報究竟是什么?又該如何強化個人的情報力?
情報是經驗、記憶力、分析能力的組合
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內田和成把情報分為三類,第一種,是用Google等搜尋引擎、商用、媒體數據庫查到的信息,這是任何人都查得到的情報;第二種,是把自己的經驗或想法加到情報中的東西;第三種則是直接與人談話或在現(xiàn)場看到、聽到,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情報。
一言以蔽之,「情報跟數據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情報要有用處。」工研院創(chuàng)意中心主任室特助葉惠娟說。情報涉及的范圍有數據、信息、知識三種,數據是一些紀錄或數據,經過整理、文字化、分類后的才能稱作信息;至于將信息經過比較、交談、與其它信息產生關聯(lián)性時,信息才能成為知識。
而這整個過程若再加上個人的經驗以及人脈網絡,就如同情報高手長谷川慶太郎所說,情報是經驗、記憶力與分析能力的組合。
例如,過去日本麒麟啤酒九州島的據點和北海道的據點,每天的販賣數字毫不相干,但自從采用了一套共享營業(yè)情報的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搜集了每天各據點的營業(yè)情報后,北海道據點可以看到九州島據點的成功做法,把相關的疑問用Email與九州島據點溝通,自其中抽取成功的關鍵點,增加自己的營業(yè)額。
所以,在情報構成的過程中,好的信息搜集工具是成功的要素。統(tǒng)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1995年花了10億元引進日本7-ELEVEN的情報分析功能POS(銷售時點)系統(tǒng)時,曾受到許多質疑,但引進后,徐重仁發(fā)現(xiàn)到:「情報如同車子的時速表,根據時速表,才能調整自己的速度?!惯@造就了統(tǒng)一超商在臺灣流通業(yè)霸主的地位。
因此,要真正成為情報達人、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情報,你需要有大量閱讀信息的經驗、對信息的記憶力,以及分析這些信息的能力,并且利用數字工具整合這些信息內容,最后將它們分享出去,才是真正的情報力。
不過,要培養(yǎng)這樣的情報能力,變身為超級情報王,你需要養(yǎng)成六個習慣。
第一個習慣:主動搜集,不要被動等待大前研一就強調,「我絕不被動接受情報,都是自己主動汲取。」他會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全球經濟」、「日本經濟」、「地方自治動向」等等,活用RSS(是寄送網站文章的標題與概要的發(fā)訊系統(tǒng)),從眾多來源搜集情報。
ING安泰人壽業(yè)務襄理陳俐潔領導一個財經小組,每個禮拜報告上一周的全球金融大事,讓業(yè)務同仁能以最快速度獲得信息;統(tǒng)一超商國際商情部也定期搜集全球零售信息、定期側錄日本節(jié)目,資料搜集后,每周會發(fā)行兩次國際零售業(yè)情報,讓其它部門從中找尋銷售靈感。
懂得搶先抓住關鍵情報,就是掌握公司經營利潤,甚至存活的命脈,才能讓老板不注意你都難。臺北市專業(yè)秘書暨行政人員協(xié)會講師游美未便表示,要比老板搶先一步,主動挖掘老板或公司的需求,就是升遷的關鍵。
第二個習慣:隨時做好資料整理信息進門后,最初的功夫便是資料整理,這也是一般職場人創(chuàng)造自己情報力的下手點。以名片管理來說,游美未建議,不妨將名片以產業(yè)類別如銀行、供貨商、客戶、同業(yè)、朋友等不同方式做歸納,甚至可以把名片歸類為常聯(lián)絡與不常聯(lián)絡兩大類別,到了過年過節(jié)時,定期寄送卡片,人脈關系自然能夠維持。
而匯豐汽車超級業(yè)務員陳偉文在累積了一定數量的客戶后,便將這些客戶數據以計算機做整理,只要碰到客戶的旺季一過、購車需求到來,陳偉文登門拜訪,訂單自然就進門,這也是以資料整理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點的最好示范。
第三個習慣:對事物常保強烈好奇有了大量信息之后,應該如何將這些信息變成情報,進而為自己或企業(yè)開創(chuàng)不一樣的格局?長谷川慶太郎認為:「培養(yǎng)情報力不可或缺的,首推強烈的好奇心?!?
如果你對自己正在做的事畫地自限,甚至有「做到這里就好了」的心態(tài),很難進一步搜集信息,像長谷川慶太郎自己每年都會花上1000萬圓日幣(約臺幣280萬元)的金額買書,而且,曾經身為記者的他,一碰到自己想不清楚的事情,就會登門求教受訪對象,原來無關連的信息,就在這種好奇心驅使的過程中,慢慢出現(xiàn)了價值。
第四個習慣:親臨現(xiàn)場實地觀察不過,光是有好奇心還不夠,為了能夠找出信息是真是假,實地觀察是必要的工作,而這項特質對業(yè)務人員尤為重要。陳偉文為了擴大客戶群,常到賣場進行觀察,看賣場用的貨車是哪種廠牌,順便也跟貨車司機聊天,這一聊,通常就能得到有價值的情報。
而麒麟啤酒董事長荒蒔康一郎也是篤信到現(xiàn)場才能掌握情報的高手。他認為,如果只當情報是印刷出來、數字化的資料,那一定掌握不到問題,一碰到有不懂的事,就要每天到現(xiàn)場去盯,從早到晚觀察,而的確,荒蒔康一郎也從中掌握到潛藏的問題。
第五個習慣:與別人分享交流情報的基礎,其實就是人脈,來自人的情報,才能稱得上是「活情報」。對于情報分享的重要性,ING執(zhí)行副總林順才有深刻體會,他剛開始準備考精算師執(zhí)照時,前期采取單打獨斗,卻效果不彰,尤其碰到考題很活、很深入,又與市場當前的狀況密切相關時,回答的內容,就沒辦法達到要求。
后來,慢慢認識一些考得比較好的人,他們對林順才說:「我們有一些 group(團體),除了分享考試情報以外,固定每一周,可能是星期六、星期天我們固定在一個地方,去讀一些東西,每一個人分享你的分析?!雇高^團體分享,每個人看到的角度,和別人看到的并不一樣,因而對這項議題的了解也會更廣?!?
不過,與人分享情報之際,并不代表可完全接受別人的情報。大前研一觀察到當前日本中間管理層的這群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他們已經習慣被喂養(yǎng)答案,進入社會后,他們很自然地對媒體所傳達的信息,囫圇吞棗地吸收,他指出,「這群人總是去背別人給的答案。報紙寫的、電視播的,他們都囫圇吞棗地吃掉。就像想不起前天傍晚吃了什么一樣,他們的情報都是吃掉后就這樣又排出體外。」
第六個習慣:親手加工、思考因為不完全信賴單一信息,大前研一便發(fā)展出自己一套處理信息的方法。他會在自己的腦中先建構出一個情報架,先做好整理情報的架子,等到一有新的信息加入時,他就會把情報架里的情報取出、合成,最后還會自問自答地說:「總之,這樣的情報表示……」而現(xiàn)在,在大前研一腦袋里的情報架就有五、六十個,只要碰到任何人,腦中存放大量數據的他,都能馬上跟對方聊開來。
投資高手陳進郎每天在股市中進出,盤中、市場消息不斷出籠,信息有真有假,有的會影響股價,有些則水波不興,陳進郎運用自己多年技術分析的經驗與所學來檢驗,與消息面的訊息相互參照左證,并對照過去的歷史資料。一比對,自然成竹在胸,不容易被無意義的消息所誤導,也不至于錯過具有重大意涵的實時短訊,哪怕只有短短五十或一百字。
這種自行加工過、整理過,也由自己真正思考過的信息,才稱得上是屬于你自己的情報。
你正把大部分時間虛擲在堆積粗糙的數據,還是精準而有效率地透過良好的分析與過濾,加工為有用的情報,甚至知識。這關系著你是下一位趨勢大師、執(zhí)行長、成功的專業(yè)人士,或是,埋沒在資料洪流里,永遠找不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