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突然成為筆記本電腦大廠最熱門的投資地點,郭臺銘旗下的富士康第一次跨入筆電生產,就選擇在重慶設立兩千萬臺筆電生產線。未來鞏固與惠普的供應關系,廣達也不的不跟進選擇落腳重慶。
黃奇帆能夠將惠普引進重慶是因為它掌握了高端筆電供應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本結構與物流管理需求。他向惠普執(zhí)行長推銷重慶時,拿出試算表展示重慶與大陸沿海城市各項成本上的優(yōu)勢,他鎖定筆電因為他知道筆電的75%零組件都是空運的,重慶的內陸位置是并不吃虧。這些高價位、小體積的零組件從日本、臺灣或者新加坡空運到重慶進行裝配,運費要比去上海貴一點,但制成成品往西空運到歐洲與美國東岸市場時,運費會下降。
他為例讓惠普能夠信服,重慶不僅投資條件優(yōu)厚、地理位置不吃虧,而且有足夠的研發(fā)人才。他讓惠普先在面積十平方公里的西永微電園區(qū)內,設立兩百萬臺筆電生產線作為試點,而且部分內銷,一年后惠普選擇重慶做為下一個全球筆電生產基地,規(guī)模三千萬臺,并開始引入供應廠商。
建設筆電出口基地只是重慶高科技產業(yè)布局的第一步。黃奇帆為重慶打造國際物流大通道,在2012年重慶到歐洲大陸的快捷通道打通后,不適合空運的電子產品,從上海出發(fā)走海運到歐洲大陸需37天。而重慶出發(fā)經新疆、莫斯科到歐洲,只需13天時間
從黃奇帆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成功城市領導人,必須兩手都要硬。市場經濟這一手要能跟跨國企業(yè)CEO旗鼓相當,社會主義這一手要能充分發(fā)揮政府的經濟計書職能與社會利益調和角色。
政府不能夠帶領重慶從內陸城市向國際貿易型城市轉型,而且還能將重慶打造為宜居城市,吸引全國高學歷人才流入。除了工作機會的誘因外重慶有能力讓房價與所得增長維持平行關系,一間三十平米大小市區(qū)內的中低價位住宅的價格不超過中等收入家庭的六點五年的總收入。
重慶政府控制房價的手段包括:調節(jié)國有土地的釋出、政府興建的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的規(guī)模達到住房供應的20%以上、透過信貸的指導將房地產業(yè)投資額控制在全市固定資本投入總額的25%目標之內,并讓國有房地產公司也參與市場競爭,不讓民營房地產壟斷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