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要面子的,在人際交往中 ,人們都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這很正常 ,但不能死要面子而失去自我。
別人對你的評價總是有水分的,有的人總是挑好的說。如果以此為據,你可能高估自己,自我感覺良好,于是可能輕視別人,忽視一切,自以為是。也有人可能專挑壞的講,故意貶低你,這樣你可能低估自己,自卑消極。所以在聽取別人意見之前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評價,并以此為基準。
另外,別人看到的可能只是你的表面或一個方面,真正全面、清楚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只有天生沒有主見的人才會整天打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固然有時候會出現“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情況,但大多數情況下旁觀者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
太在乎別人的“眼光”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會使你做事放不開手腳,養(yǎng)成猶豫不決的性格。如果一個企業(yè)家太在乎工人的“眼光”,他就不是一個強有力的管理者。在發(fā)獎金的時候,他會首先考慮到副經理會怎么想,科長會怎么議論自己,然后那些老工人會不會認為我不照顧他們,還有門衛(wèi)不會認為自己不體貼他等等。太在乎別人的“眼光”肯定會失去自我、失去個性作為代價,沒有自我、沒有個性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價值。
和人交往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這樣才能不失自我。當你太在乎別的時候,你也不知不覺地失去自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有些我行我素、對別人反應遲鈍的人卻往往很讓人佩服,只是我行我素而不侵犯別人,他們總是很受歡迎的。
不要太在乎別人對自己怎么個評價,我們是為自己活著.否則不會活的精彩.為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
1.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每一句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就是這個道理,把別人的話純粹當做一陣風而過,然后還屬于自己的領空,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念;
2. 別去胡亂猜測說者語言背后隱含的意思,只要自己問心無愧,管他怎么說去;
3. 別多疑,更不要懷疑自己,別人的一言一行是別人的,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