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差不多11點左右直穿市區(qū)離開合肥,可惜的是往南邊的高速公路入口非常少,我們離開市中心走的稍多了一些,必須返回繞城高速找到入口,這樣就耽誤了一些時間。上了高速也就50多公里距離,很快就到了軍鋪、廬江出口,出了收費站往左拐一直下去就是湯池。一路上,心里很是期待。雖然路稍顯老舊,但走起來還是比較順暢??赡苁菍Α爸芏Y”特別期待,非??释軌蛟诼飞暇鸵姷浇涍^教化的人們。
到了左拐方向開往湯池的路口,心里愈發(fā)期待。自打下了高速拐向湯池的道路,就一直在拍攝沿路情況,希望把靠近湯池的全程記錄下來。一經到了湯池鎮(zhèn),跨過一座橋,橋頭立著一塊牌子,上書: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從湯池做起、從廬江做起。有點意思。目光向四周看去,大街上的人與我們無異,這時候特別期待發(fā)生一件讓我佩服的行周朝大禮的事情,可真的沒有。心里有點失落。但安慰自己一下:誰會沒事在大街上這么冒傻氣,畢竟這件好事從頭至尾到現(xiàn)在也不過3年多時間,人怎么可能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那份期待擋不住!
開著車、一路攝像到處尋找“中華文化教育中心”,路上經過湯池鎮(zhèn)政府、經過一片新開發(fā)的旅游接待中心,還看到了遠處的一座教堂,但就是沒有看到這個中心。不知道這個鎮(zhèn)子有多大,只能順路走。忽然前面似乎是個公交車站,有些人聚在那里,于是上前打聽中心在哪里。其實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與當地人直接接觸,找找感覺。他們用手指向身邊的一條路,示意一直下去就是。還是沒有看到期望的大禮。于是拐向右側順著河邊一直下去。路邊的大樹筆直參天,應該種植了有不少時間。途中還經過一個政府的培訓中心,古樸典雅的樣子讓我們誤以為是到了文化中心。
繼續(xù)前行,猛然間看到了“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的指示牌,很小,不顯眼,但在我看來十分惹眼。于是按照指示方向向右拐到了一條不太寬的馬路上,行駛沒有五十米,一陣激動涌自心底,但緊接著的是一陣不安。樣式簡單的大門緊閉,米色做底的門樓上上書中心大名。門前立著一塊通知告示,大意是由于內部整理,所以從2008年底就已經不對外接待。通知上的字跡因為風吹日曬已經開始退色。
把車停好,拿出相機,向馬路對面看去,是一溜商鋪。稍微拉開一點距離向中心院內看去,中心大樓大門緊閉,樓前旗桿上飄著國旗,樓內房間的窗戶也都關閉著,沒有一絲人影,很有些肅殺的氣氛。心中不安,但還存有一些欣慰,趕快拉著一家子拍照留念。此時一身穿藍色馬甲的小伙子打此經過,看到我們照相,臉上露著微笑詢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忙。小伙子的馬甲上寫著“和諧社會、禮儀之邦”,應該是中心的工作人員。
照完相,跟小伙子在大門前聊了起來,方知小伙子名叫李冠男(不知道這樣直接寫出來小伙子的名字是否會打擾他,但我覺得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表明我對這位小伙子的感謝和欽佩,詳細情況見后面文字),他來這里有一年半時間。聽他說了不少對中心理念的認識,內心頻頻點頭。問他為何停止接待,他說這里正好完成了3年的工作計劃,正準備轉交給政府,老師也都分散各地講學。說曾經有上千人的學習團頻繁到這里學習,大家工作的很辛苦,但覺得很有意義。問他鎮(zhèn)上的人受影響大嗎,他說鎮(zhèn)上的人流動性比較大,有很多做生意的不穩(wěn)定,真正效果好的還是村里面。他建議我們去看看一個叫“百花村”的地方,那里的效果很好。中間碰到幾位工作人員經過,他們相互非常客氣地打招呼。我問小伙子能否到里面看看,他說得問保安。于是我去征詢保安,也是一位小伙子,很帥氣,穿著筆挺的深色唐裝,面帶笑容,很客氣地告訴我不能參觀,甚至到院子里照相也不可以。這樣的保安在哪里都一定會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一絲痞氣和惡氣,文質彬彬,得體有禮。
沒辦法,只能隔著鐵柵欄門再看一眼跑了1000多公里來看的湯池鎮(zhèn)“中國文化教育中心”。這時,李冠男從大門值班室里拿了一摞書和光盤,一一介紹給我,有《弟子規(guī)》、《三字經》,還有蔡禮旭講的《幸福人生》以及孝經故事光盤。我問他在哪里可以得到大批量的這些書籍光盤,他說北京有一位企業(yè)家正在做這樣的義舉,大量復制《弟子規(guī)》四處散發(fā),他讓我上網查一下這位企業(yè)家,叫做胡小林。還介紹了弟子規(guī)的網站。這激發(fā)了我回京后開始在培訓課堂上贈送《弟子規(guī)》的想法。還好,現(xiàn)在已經找到了批量購買《弟子規(guī)》的地方,并且在講課的過程中有意向學員推薦這本影響人的倫理道德觀念、特別是“孝道”觀念的小冊子。
這樣客氣有禮的小伙子一定要與他合個影。一直在旁邊聽我們談話的老父也要與小伙子合影。沒想到的一幕竟然就這樣不經意間發(fā)生了。小伙子與我們合影完畢,在大門前筆直站立,然后向著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我一輩子從來沒有體會到的,心里頓生無限感慨,甚至讓我不知所措?。?!
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天了,但每每想到這個彬彬有禮的小伙子的舉動,內心的震撼愈發(fā)強烈!
看慣了日本人、韓國人保留著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見面鞠躬,可當一個中國人、一個如此年輕的小伙子給我鞠了一個九十度大躬的時候,才知道鞠躬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才知道被人如此尊重是如此的美妙,但也卻如此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