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張博講師,張博聯(lián)系方式,張博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國學(xué)易經(jīng)智慧導(dǎo)師
13
鮮花排名
396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張博:禪修故事
2016-01-20 47880

(一)八風(fēng)砍不動

   宋朝蘇東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經(jīng)常談禪論道。一日,自覺修持有得,撰詩一首,派遣書僮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印證,詩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br />
   (注:八風(fēng)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稱、譏、毀、譽(yù)、利、衰、苦、樂”等八種境界,能影響人的情緒,故形容為風(fēng)。)

   禪師從書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筆批了兩個字,就叫書僮帶回去。蘇東坡以為禪師一定會贊賞自己修行參禪的境界,急忙打開禪師的批示,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放屁”兩個字,不禁無名火起,于是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

   船快到金山寺時,佛印禪師早站在江邊等待蘇東坡,蘇東坡一見禪師就氣呼呼地說:“禪師!我們是至交道友,我的詩,我的修行,你不贊賞也就罷了,怎可罵人呢?”

   禪師若無其事地說:“罵你什么呀?”

   蘇東坡把詩上批的“放屁”兩字拿給禪師看。

   禪師呵呵大笑說:“哦!你不是說‘八風(fēng)吹不動’嗎?怎么‘一屁就打過江’了呢?”

   蘇東坡慚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說的,行到才是功夫。


(二)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dú)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jī),微笑著領(lǐng)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彌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lǐng)回寺內(nèi)。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dú)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nèi)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jìn)去。

   師父問:“外面怎么樣?”

   “全黑了?!?br />
   還還有什么嗎?”

   “什么也沒有了?!?br />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fēng)、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br />
   一休忽然領(lǐng)悟了師父的苦心。


(三)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同游靈隱寺,來到觀音菩薩的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

   忽然,蘇東坡問了一個問題,“人人皆念觀世音菩薩,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觀世音菩薩念誰?”

    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菩薩?!?br />
    蘇東坡:“為何亦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學(xué)佛,其實就是學(xué)自己,完成自己。禪者有絕對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誰的氣概,所謂“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禪者的榜樣。

   吾人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guān)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能擔(dān)負(fù)責(zé)任?一個經(jīng)常流淚的人,怎么把歡喜給人?儒家說:“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條件具備,不求而有。觀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名號,不就是說明這個意思嗎?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