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國學大師張其成教授在中醫(y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做了題為“國學與中醫(yī)文化精髓”的主旨報告,深入淺出地講授了《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論語》等國學經典中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和中醫(yī)文化思維,為到場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國學盛宴。 張其成教授首先從中國文化的“一源三流”講起?!盁o獨有偶,中華大地的地理結構是玉樹三江源分為黃河、長江、瀾滄江的‘一源三流’,中醫(yī)所講人體的生命結構也是由心臟行至沖脈、任脈、督脈的‘一源三流’。”張教授旁征博引又生動幽默地闡釋了中華文化由《易經》發(fā)源,發(fā)展為儒家、道家、釋家三家的發(fā)展脈絡:“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一個人,人的頭即是‘一源’。人的心是什么?是佛。它的外表是什么?是儒。而它的骨頭是什么?是道。正所謂易源佛心,儒風道骨。”儒釋道三家同源于大易之道,三者互補,同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張教授以周易八卦和中國漢字的構成為例,指出了儒釋道三家共同構成了中華古典哲學中的“陰陽互補、合和共生”的天人觀和世界觀?!叭寮艺驹陉杽偟牧錾希兰艺驹陉幦岬牧錾?,佛家站在空性的立場上,但三家都‘和’。儒家講仁和,道家講柔和,佛家講圓和”。三者相輔相成,而三者在當代的有機融合和與時俱進的發(fā)展,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助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