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出版開始,《求醫(yī)不如求己》就一直是最暢銷的養(yǎng)生書之一,在短短兩年間連續(xù)出版三冊,再版近30次,為它博得"超級暢銷書"的頭銜,也為這本書的作者,帶來了上百萬的版稅利潤。這位自稱中里巴人,名不見經傳的作者橫空出世,紅透半邊天。
(采訪,一組非常觀點快剪。放大,左右軸跳,變色+國外醫(yī)學三維鏡頭)
(段子一)甭管你是男士女士,中國人外國人,/甭管是脹痛還是隱痛,就有一個筋絡/內連你的臟腑,外通你的穴位。
(段子二)我現(xiàn)在就是在四處講座的時候,都號召大家要大鳴大放,一定要放響屁,每天要盡量多放屁。
(段子三)
有好多人就是因為怕點錯了穴位,一點點到死穴上半身不遂了/其實/所有筋絡穴位都是非常友善的。
(解說,傳記包,電影集錦式剪輯)
中里巴人究竟是誰?是否有專業(yè)資質來教授養(yǎng)生?對他的背景,似乎很少有確鑿的資料。而他對外界自稱的是,原名鄭幅中,1976年生于北京,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自幼從祖?zhèn)髅伢胖屑橙≈嗅t(yī)精髓。近年更被太極名家收為關門弟子,老師將其終生所悟傾囊相授。這段近乎傳奇的經歷,就刊印在他所撰寫的養(yǎng)生書封面的內頁上。
(串場)
這位身份成迷的中里巴人,面對媒體堅持只用化名,對于自己的過往經歷也甚少提及,再三溝通后,我們的采訪只能在這幢抹去了一切背景信息的商務大樓中進行。
(采訪 中里巴人)
記者:您能不能用最簡單的話,告訴我您希望您這的一套書能夠給讀者帶來什么東西?
答:我覺得就是兩個字,自信。
記者:你覺得你這個初衷達到了嗎?
答:如果有幾個人能達到,有幾個人從中能得到自信,我覺得這一本書已經夠了/就跟很多武林秘笈似的,大家找到的武林秘笈,不過就是一張紙或者幾頁書,大家就一下知道了武林最高的境界了,但是如果找不到這個,也許就是一輩子就會很迷糊。
(解說)
采訪中,中里巴人始終對自己的經絡養(yǎng)生理論充滿信心。而市場和讀者,也對他的這種自信報以巨大熱情,《求醫(yī)不如求己》這本書近兩年來更是近乎瘋狂地再版。(此處畫面重點提示書籍扉頁上"2008年7月第27次印刷")。而在銷量飆升的另一面,是外界對中里巴人鋪天蓋地的質疑。
(網(wǎng)頁+配音)
1. 身上出現(xiàn)了好多的雪青色血點,是因為我敲膽經?
2. 有趣。中醫(yī)專業(yè)學生苦學5年,找不準穴位的大有人在,平常人翻了本暢銷書就能通了?
3. 中里巴人本身就是個高級騙子,算哪門子名家?
(解說)
事實上,半年前,在參加一檔脫口秀節(jié)目中,中里巴人的養(yǎng)生學就已經面臨尷尬。
(《一虎一席談》實況 節(jié)目比劃了下拳腳,然后給嘲了)
中里:比如說我現(xiàn)在疲勞了,用一招太極拳道,這種方法就可以完全把我的精神調動起來,
Tiger:你的眼神跟剛才不一樣了,像狼了現(xiàn)在。來趙教授,您看到剛剛那個動作之后,你有感受出來,他的精神狀態(tài)有些不太一樣嗎?
趙教授:好像跟剛才差不多
(解說+中里巴人照片,潘朝曦看診長鏡頭,從樓梯到診療室,擠過一堆病人,落定潘朝曦)
追捧和質疑的夾擊,讓中里巴人原本就神秘莫測的形象更顯曖昧,那么,正統(tǒng)中醫(yī)學領域的專家們,對于中里巴人和他的養(yǎng)生書又有何評價呢?
(解說)
潘朝曦,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上海名醫(yī)特診部特邀專家。
(采訪 )
(身份: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上海名醫(yī)特診部特邀專家 潘朝曦)
記者:有聽說過中里巴人這個名字嗎?
答:沒聽說過/反正在中醫(yī)界和西醫(yī)界都沒有聽說他這個名字,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
(解說+google earth特技 上海到北京)
一位是有四十多年從醫(yī)經驗的中醫(yī)名家,一位是一夜成名的養(yǎng)生暢銷書作家,對于書中宣傳的養(yǎng)生之道,確有著絕然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以下是雙方爭論的兩個回合)
(字幕)
神奇的"金雞獨立"?!
(解說)
在《求醫(yī)不如求己》第一冊中,中里巴人用了整整一個章節(jié)的篇幅,重點介紹養(yǎng)生療法--金雞獨立,稱之為中老年人的錦囊。
(采訪 中里巴人)
答:想要身體更健康你就可以平常多練練金雞獨立,他是有一個原理的,人老是先老腳,先老腿,為什么?是因為新鮮的血液不足了,/這個時候你有一個人為的辦法,就是做金雞獨立讓他氣血更多地往腳上去。
(采訪 潘朝曦)
答:現(xiàn)實嗎?什么叫中老年?70歲應該叫老年,老年人不少關節(jié)都老化了,這樣弄不好摔倒成中風都有可能的,并且老年人骨頭缺鈣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好的方法。
(采訪:中里巴人)
答:所有的問題都可能不是絕對地安全的。
記者:您有直接說得那么明白嗎?
答:沒有必要立一個牌子禁止如何,我覺得這樣讓大家心里很不愉快,你們70多歲的不要做,做完了以后半身不遂概不負責,沒法這么寫,只能要大家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采訪 潘朝曦)
//他其實就是一個中醫(yī)愛好者,證明他眼界窄,他不知道中醫(yī)的一些知識,他淺薄。
(字幕)
看書就不用看醫(yī)生?!
(解說)
《求醫(yī)不如求己》出版以來,各個章節(jié)都曾被網(wǎng)民糾錯,而其中最受外界詬病的,就是它的書名。
(采訪 潘朝曦)
記者:你覺得讀者在看他書的時候,能夠按照他書名所說的那樣求醫(yī)不如求己,可以嗎?
答:人體的奧秘是最大的奧秘,不是說我們簡單地看了一本書就能探索透了,醫(yī)學界要么都是笨蛋,因為他們專業(yè)學到博士十幾年,我看不一定能把你人的生命奧秘探索透,看了一本書就能解決問題這是不現(xiàn)實的。
(采訪 中里巴人)
答:這就是所謂我們相信誰的問題,我們是相信自己,還是更多地相信專家
記者:您覺得患者們應該相信誰?
答:我覺得專家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更應該相信自己的感覺
記者:那您覺得既然自己要相信自己,而不是盲信別的專家,別人為什么要相信您書中寫的東西呢?
答:對,因為我書中寫的東西,是告訴大家不要相信我,而要相信自己,/我書中告訴大家,其實每個人有強大的治愈潛能,我們都應該相信自己。
(解說)
即便外界質疑聲不斷,卻絲毫沒有阻礙中里巴人竄紅的步伐,隱藏在神秘背景和暢銷書作家的頭銜下,中里巴人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采訪)
記者:在成為我們讀者熟悉的中里巴人之前,當時您的身份是什么?
答:當時是一個自由職業(yè)者。
記者:您指的自由職業(yè)者是從事哪些自由職業(yè)呢?
答:反正沒有什么正經職業(yè)/比如說跟朋友一塊兒搞搞什么策劃。/我都是屬于說兩句參謀參謀,都是朋友之間茶余酒后說的。
202847
答:我在整本書里面沒有一個需要處方權那樣的方子
記者:那您覺得開方子難道不是一個事實嗎?
203033
有人覺得像大夫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是我書中所有的這方面的問題都回避了
記者:為什么一定要刻意回避呢?
答:我沒有開方子的權利
記者:有行醫(yī)資格嗎
答:沒有,所以我沒有必要開方子,而且很多東西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解決了,就沒必要給他開一堆湯藥
(解說)
中里巴人的坦誠出人意料,他沒有任何專業(yè)醫(yī)科背景,沒有行醫(yī)執(zhí)照,甚至被正統(tǒng)中醫(yī)學界排斥在外。這位曾經的自由職業(yè)者,在自己的策劃和出版商的包裝下,搖身成為今天的養(yǎng)生暢銷書作家。
(解說)
記者:那你覺得你的長處是什么?
答:我覺得長處可能比較容易跟人溝通
記者:那你覺得你的這本書最大的長處是什么?
答:這本書的長處可能也就是我這個人的長處就是能夠跟人交流,這本書本身它不是對天講話而是對人講話,等于是跟大家聊天的一種形式。
(解說)
中里巴人說,自己感悟出來的這套養(yǎng)生哲學,受到大眾的歡迎,也讓他坐擁源源不斷的版稅收入。今年,為了打理日漸繁忙的業(yè)務,他還在北京的中心地段,租房開了一家公司,業(yè)務主要是健康講座和培訓。
(采訪 中里巴人)
記者:那一般這樣的講座,您每個星期可能要參加多少次?
答:這個沒有準,有的時候連續(xù)的,比如這個半個月都在外地來回飛,有的時候會相對清閑一點,但是最近來講越來越多。
記者:那您會考慮再寫新書嗎?
答:如果我要寫書也是寫著玩,如果我覺得有所感悟,有這個興趣,我就寫寫,大家愿意看就看。
記者:那您還會考慮寫的話,還是寫?zhàn)B生類的書籍嗎?
答:那個沒準,寫東西就是海闊天空,想寫什么寫什么。
(采訪 潘朝曦)
記者:既然這本書那么不專業(yè),為什么它那么紅呢?
答:我覺得不是因為他這個書寫得好,而是我們老百姓有所短/這是中國的國情。
(解說)
"看病難、看病貴"是公認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每年全國兩會的重點議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預計在未來三年間投入8500億元,進行全方位的醫(yī)療改革舉措,但不可否認的是,眼下,"看病難"仍是百姓的頭等大事。
而《求醫(yī)不如求己》的出現(xiàn),恰恰暗合了百姓心態(tài),盡可能少去醫(yī)院少看病。
(群訪)
我就是人家推薦的,我就買了一本。
就是生毛病了我來看一看,指教指教。
你會按書里的方式方法去做嗎?一般會按照做。
看了當然照著做,這上面都是醫(yī)學專家寫的。
研究看看,有時候會照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