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曉談家庭教育
孫云曉:忠告天下父母三句話,三個建議,我想這是最重要的。
第一句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
第二句話,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
第三句話叫做: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第一句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
“孩子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要你管”,這是多么可怕的話。我說這句話是教育荒廢的宣言。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被忽略了,因為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人格的培養(yǎng)。
什么是人格的培養(yǎng)?什么是人格?我講的很具體,講五個指標。什么叫健康人格?五條:第一條自信;第二條友善,有愛心;第三條有責任感,對家庭、對自己、對他人有責任感;第四條善于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會管理;第五條有抗挫折能力,因為人生一定有挫折,要扛得住。有這五條的孩子,或者有三條,那個孩子就是人格健康,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讓你放心的。但是你想一想,倒過來說又讓你擔心了,如果有這五條:第一條自卑;第二條冷漠;第三條沒有責任心,油瓶倒了也不扶;第四條生活亂七八糟;第五條脆弱不堪,受不得挫折,受不得委屈。有這五條的孩子就麻煩了,有三條就夠難辦了。所以什么叫健康人格,什么叫不健康人格,重不重要?
我的觀點是,“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永遠是對的,它肯定符合教育規(guī)律。但是我要跟大家說一句不同的話,我認為“對孩子不能沒有批評”也永遠是對的。我的觀點是,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一句話,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今天大家是不是有一個感覺,今天的孩子受不了批評,我們做父母的不敢批評,不會批評。
我忠告天下父母,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會倒霉的。你一聽真不吉利。我這個是大實話,什么意思呢?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擊、挫折,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完全幸免。好了,有這樣的可能,你的孩子能不能受得起,如果你的孩子只能聽表揚,不能受批評,那你的孩子就是危險的。所以說,我們的孩子一定要進行抗挫折的訓練和教育。
現在國際社會創(chuàng)造培養(yǎng)一種什么?培養(yǎng)一種彈性的人。培養(yǎng)彈性的兒童,什么叫彈性?就是心理健康,像彈簧一樣,受到壓力給壓下去,過一會他自己回來了,有一種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路標,你一定要讓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行的。抽煙可以嗎?喝酒可以嗎?不可以。吸毒更不可以。必須得告訴他,有些事是不可以的。是不是啊?所以說,通過這樣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人格。這是我忠告天下父母的第一句話,叫做: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
現在我講第二句話,叫做: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
改變教育從改變關系開始,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開始,改變明天從改變今天開始。我講這個好的關系,關系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
孩子的表情寫滿了成長的密碼,你不要以為孩子每一天快樂的上學,快樂的放學,不一定,孩子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未知,每一天都可能發(fā)生你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你要多問、多聽。我說兒童教育的藝術首先就是傾聽的藝術有的父母聽孩子講一句話,就有一百句話等著孩子。孩子看見你這么能說,老是說他,他就不跟你說了。孩子只要不說話,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你說貓和兔子都這么聰明,你說孩子是什么?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你可不要小看孩子。我們在全國調查發(fā)現,好多父母想不到,中小學生對父母最不滿意的是什么事?說話不算話。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帶孩子叫“哄孩子”,你到字典查一下,“哄”字后面是一個什么字,就是“騙”。孩子的事要和孩子商量。再小的事也要跟孩子商量。我們的法律規(guī)定,一切跟兒童有關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當然要根據孩子的成熟程度適當的聽取孩子的意見。
現在我給大家講第三句話,非常關鍵的一句話: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一個著名的兒科教授跟我說,你對別人講話,一句話重復三遍就等于對別人的折磨。
訓子千遍不如培養(yǎng)一個習慣。什么意思呢?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習好。他需要的是幫助,不是嘮叨,嘮叨不能解決問題。
什么叫習慣呢?習慣是人的一種穩(wěn)定的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語言,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wěn)固鏈接。一個人的動作70%以上都是習慣動作。習慣動作的形成他是神經系統(tǒng)的改變,是一天一天的形成的,很復雜的。
山東人有吃餃子的習慣,湖南人、湖北人有吃辣椒的習慣,這個習慣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你培養(yǎng)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日本的教育家說得好,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父母的本事要用在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上。所以說,你教育孩子的秘訣就在于,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家庭教育最大的本領就是培養(yǎng)習慣。
今天我給大家講了忠告天下父母三句話。三句話是有關系的,你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教育的條件是好的關系,教育的方法是培養(yǎng)習慣。這三句話您記住了,慢慢的去實踐,你會發(fā)現您就掌握了兒童教育的真諦。有好的條件,有好的方法去實現好的目標,培養(yǎng)健康人格,這就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內容。我覺得全部兒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為八個字:那就是“發(fā)現兒童,解放兒童” 。21世紀的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甚至要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不要說,“我來教育你,你好好聽”,其實比孩子更需要成長的是父母,因為你要教育他。今天的父母特別需要學習。
國際社會學界認為,好的家庭教育是三代人的互動。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fā)現,人在10歲以前,對父母是一個崇拜的年齡,10歲以前是很好教育的,因為孩子把父母當英雄。但是10歲到20歲就進入一個輕視父母的年齡,20歲到30歲開始對父母有一點理解,30歲到40歲對父母有一些愛心,人到40歲以后,才能深刻理解父母,才會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
懲罰教育也好、批評教育也好,它不是打罵,更不是侮辱,而是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它的方法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怎么做?我覺得剛才您提的問題非常好。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你要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的承擔責任,這是最基本的方法。那么在這個問題當中,其實更普遍的方法,更多的方法,我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問題,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要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對這個問題我作一個重要的補充。今天的教育的問題是對孩子的要求容易輕易滿足,甚至過度滿足,要什么給什么,要一個給兩個,馬上要馬上就給。這種教育是很糟糕的。這種教育的結果,大家發(fā)現沒發(fā)現,比我們小的時候,多了非常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是今天的孩子感覺不快樂,為什么不快樂?過度滿足的孩子就不快樂。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飽享剝奪理論,什么叫飽享剝奪理論?就是當你給他的東西超過他的需求的時候,他就不會感到快樂。我舉一個例子,孩子愛吃巧克力,給你一塊巧克力,好吃嗎?好吃。再給你一塊,好吃嗎?好吃。你給他五塊,他都說好吃。你看他那么愛吃,你給他一盒子,吃吧,二十塊,他越吃越不好吃,吃到最后,脾氣很大,真討厭,怎么給我這么多巧克力,巧克力怎么這么難吃,我真痛苦!這就叫飽享剝奪。人需要一種期盼、等待,今后建議大家培養(yǎng)孩子習慣等待。比方說,學術的詞叫“延遲滿足”。孩子說:爸爸你給我什么東西吧。你說:這個東西現在只能給你一個,要再過10天,才能再給你另外一個?;蛘哒f:最近不能給你,現在咱們家經濟不太好,我們要到1個月之后或者到什么什么時候才給你。讓孩子知道得到一個東西并不容易,我要等待。學會等待,學會克制,對小孩子非常重要。
你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理性一點,能夠克制一點的人,這是一個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讓他學會等待,延遲滿足,而不要過度滿足。
另外,懲罰孩子或批評孩子,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采取不同的方法,比方說對于幼兒,他和別人搶東西、打架,美國人的方法是把他們強行的分開,然后讓他在椅子上坐著,坐下不許動,你坐在這好好想你做得對不對。坐十分鐘,讓孩子在安全的條件下,隔離坐在那十分鐘,這就是對他的一種懲罰。當然年齡大了以后還可以用別的方法,但是不要打,不要罵,一定要讓他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多了之后,孩子會慢慢覺得我能負責任,我是有責任感的,碰到問題我知道該怎么解決,我通過承認錯誤、道歉,我能夠解決問題,他同樣會體驗到一種自信心,一種快樂,一種自我解決問題的快樂,這就是很重要的懲罰。有很多種方法。
對中學生來說,其實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是人生有目標,做事有計劃??梢远嘧x傳記,引導他有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內心的發(fā)動機。孩子有任何愿望都不要嘲笑他。他說想干這個干那個,你說:好啊。論證一下,怎么能實現他的目標,讓孩子懷著夢想生活,有夢想的人才有希望。第一個是一定要有目標。第二個就是做事有計劃,目標不是空的,要有計劃。他的孩子讀了《孟子》,我就說:讀懂《孟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