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最初都是陰陽相對,至周文王時,才演變成64卦,重于占卦之用。很多人認為《易經(jīng)》就是《周易》,實際上《周易》只是解釋《易經(jīng)》比較早的一本書,而不是《易經(jīng)》的全部。《易經(jīng)》擁有象、數(shù)、理、占四大方面,我們這里暫時談談理的部分如何更好的在經(jīng)濟管理中的應用。
《易經(jīng)》最初是由伏羲氏的家族研究的成果,研究出來的最初最重要的思想核心: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大學》一書中講的更為清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要有止,止是停止,不做,不投資,不加入,不花太多的精力。有了止的思維與定力,然后就能靜下心來,靜下心后就能安穩(wěn)、穩(wěn)步發(fā)展,安穩(wěn)后就能準確的考慮、謀慮,謀慮了以后,就會有所得。
而在經(jīng)濟管理中,定位有哪些呢,先是戰(zhàn)略定位,后是營銷定位,職責定位,角色定位,溝通定位,從公司戰(zhàn)略到個人角色都有定位的關鍵問題。簡單的說是尋位、就位、到位、不錯位、不越位的過程。有的公司總經(jīng)理一天到晚吃了沒事情,去做主任、經(jīng)理的事情,這就是錯位,越位。自己累的要命,手下還不高興,到最后大家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舒服。
2、山澤通氣:
山澤通氣,在經(jīng)濟管理中,就是績效管理。山是高的,是讓人仰視的,讓人尊敬的,積極的,澤是沼澤地,是讓人害怕之地,是低下的。
我們想一想,為什么大地要有山川與沼澤地這樣高低不一樣呢,為什么不能讓大地都是平原,沒有高低這分啊。高山之所以成高山,是因為他不嫌棄各種泥土、石頭、樹木、動物在他的身體上面,有大的容量,才能成為高山。因此在公司管理中也是一樣,有大功德的人,就是要有相應的高位、高收入、高回報,讓大家看著,向他學習。而做的不好的,就是要打入冷宮,把他放到一邊去。
3、雷風相?。?/span>
雷風相薄,主要講的是執(zhí)行與實施的要點。雷是有權力的,強大的,強勢的。因此我們要推行一個制度,首先要有權力的人支持,同時堅決表態(tài),才能推行,如果不支持的就靠邊上。風是細節(jié)管理,無孔不入,真正落實過程之中,是要注意細節(jié),注意差異化的。懂得變通,《易經(jīng)》中有不易、簡易、變易三大要素。我們能不變的情況下執(zhí)行,最好。當不變而又行不通的時候,我們就是變通,目的只有一個,更好的執(zhí)行。
水火不相射的核心是,水與火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而要用手段、方法運用這一對矛盾體。《矛盾論》中對這一對矛盾體,講的很透徹。舉例說明:
人有自然性,可是人又要有社會性,在這矛盾體中,教育與法制就在中間調(diào)節(jié)。
老板想下面的人做的多、拿的少。下面的人,想做的少、拿的多。就是矛盾,用什么解決?當然管理制度與管理人員的監(jiān)督教育。
各地分公司總經(jīng)理,不聽話,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怎么解決?
運用水火不相射原因,派一個副總經(jīng)理去,這個人要與總經(jīng)理本身就有矛盾,同時不向總經(jīng)理直線匯報。然后讓總經(jīng)理、副總經(jīng)理都單獨向總部匯報。如果信息一樣,說明沒有問題。如果信息不一樣,則就有問題。